作家评传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56節:病榻纏綿有3年(1)      張伍 Zhang Wu

  病榻纏綿有3年1949年的5月下旬,晚飯後,父親給兩位讀初中的哥哥補習英語,講着講着,突然他囉哩囉唆,口齒不清起來,而且越說越睏難。兩位哥哥越聽越覺得不對勁,擡起頭來看父親,衹覺得他晃悠悠地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兩位哥哥急忙把他攙扶到睡榻前躺下,誰知父親一躺下,就昏迷不醒,人事不知了。兩位哥哥嚇壞了,立即大叫,全家人看到父親危急的樣子慌作一團。還是母親沉得住氣,立即打電話請一位和父親有10年之交的張大夫火速趕來。張大夫很快來了,檢查了父親的身體,說很危險,可能是腦溢血,要立即送醫院。母親趕緊派了傢人,把父親擡到離我傢最近也是當時最好的中央醫院。經檢查,確診是腦溢血,生命危在旦夕,隨時
  有可能停止呼吸。經過醫生的及時搶救,父親昏迷數天之後終於醒了過來。但是他的記憶力受到很大破壞,除了衹認識母親,連傢裏人也不認識了,說話也相當睏難,仍有生命危險。那時,母親懷着3個多月的孕,她完全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住在醫院裏,晝夜陪侍父親,父親的吃喝要一口一口地喂,父親的便溺也都要在床上方便,母親不厭其煩地為父親擦洗身子。蒼天不負苦心人,奇跡終於發生了。父親以堅強的意志,戰勝了死亡的威脅,他活過來了!
  父親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纔回到傢裏。他的陡然病倒,使傢裏的經濟來源斷絶了,平素又沒有什麽積蓄,母親很着急,又得瞞着父親。於是她變賣了自己全部首飾,給父親看病,並維持着傢用。
  父親的這場大病,固然是他一生伏案揮毫,絞盡腦汁有關,但埋下的病因,卻要從他“自願”辭去北
  平《新民報》的職務說起。許多沒有見過父親的人,總是從“書如其人”來推測,以為他長於辭令,精明強幹,洞察世事皆學問的人,其實大謬不然。生活中的“張恨水”是一個寡於交遊,憨厚老實,木訥少言,略顯“土”氣,不善於周旋的書生。所以在他的朋友中,曾有人戲言,在談笑風生的朋友群中,“誰最不像張恨水,誰就是張恨水。”事實確實如此,父親雖然倚馬才高,萬言立就,但是在生活中,卻充滿着天真,常以詩人的浪漫情懷去對待世事和人際關係。“知夫莫若妻”,母親就常打趣父親是個十足的“書呆子”,用書本來套生活,是“猴吃麻花———滿擰”。父親儘管已是蜚聲國內外,但他自視平凡,從來都沒有特殊之處,他受中國傳統文化及道德熏陶,以真誠待人,不把名利置於心上而淡泊自甘,以為別人也像他一樣,這是他的缺點,自然也是他的優點。報社本是個復雜的場所,父親雖然辦報有方,但卻不善處理人際關係,更不懂得報社內部的權力之爭。此時總社派來了副經理曹仲英先生和總編輯王達仁先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