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56节:从历史地理看地域歧视 中国饮食的另一面(1)      Ge Jianxiong

  5从历史地理看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的现象由来已久。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王当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喜欢偷东西),虽属故意羞辱,但也说明当时已存在地域歧视。如此说来,地域歧视至少已有二千几百年的历史了。
  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不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如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既有发达程度的不同,也有价值观念和习惯方面的不同。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观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幻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
  随着不同区域间人口的流动,相互间的文明或野蛮、贫穷或富裕、先进或落后就会显现在对方面前,而相对野蛮、贫穷、落后的一方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流动人口只是当地人口的一部分,但由于外界只与他们接触,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成为对当地全部人口的印象,所以一个地方外迁或流出的人口的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形象。例如北宋南宋之际,大批河南人随宋室南迁,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但到大批河南人因天灾人祸四出逃荒时,讲河南方言的人就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应该承认,贫穷和落后,特别是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的确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恶习,甚至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自古以来,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当河南处于“天下之中”,农业发达,商贾云集,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陪都地位,其他地方人既不会也不敢歧视河南人,还以能成为河南人为荣。今天全国不少家族都自称祖先是河南人,就显示了河南曾经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实其中不少人根本不是河南人,或者是从外地迁入河南,从此再也不提真正的祖籍。但宋代以后,河南日益衰败,到明清人的笔下,河南人已开始成为批评或嘲笑的对象。近代以来,河南更经常与“水旱蝗灾”连在一起,河南人的优点往往被遮蔽了。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同一地区,形成当地的文化特征。而这种特征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存在。如经济上已经摆脱贫穷,但因贫穷形成的习惯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样,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也会滞后,即使当地情况变了,原来的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
  所以,要消除地域歧视,首先应注意缩小地域间的差异,特别要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其次,要在人口自由流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改变相互间片面、主观、滞后的认识。政府必须在法律上保证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媒体要作客观、全面的报道,注意引导。对被歧视的对象而言,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自尊自强。
  6中国饮食的另一面
  记得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称德国的厨师为“工程师”,只能按食谱制作,哪种材料放几克,哪种调料放几克,烤几分钟。而中国的厨师却全凭感觉和手法,菜放在锅里抖几下,炒多少时间,放多少调料,口味多重得按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搭配和要求灵活掌握,名厨可达随心所欲的地步,所以称得上是“哲学家”。
  我参观过德国人家的厨房,可以证明先生所说完全是事实。他们的厨房中少不了三样东西:一本食谱(当然也有经验丰富者可以不用);一台天平或电子秤,以便随时按量配料;一只闹钟,以便精确控制时间。德国人即使不是专业厨师,当不了工程师,当个技术员也绰绰有余。尽管现在一些中国家庭装修精致的厨房中也备了这三样,但很少有人会像德国人这样讲究精确计量,所以连技术员也当不了。而有经验的厨师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在餐馆酒店的大厨房中似乎也没有配备的必要,中国的名厨的确像哲学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第2节:中国的形成(2)
第3节:中国的形成(3)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第8节:中国与世界(1)
第9节:中国与世界(2)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