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智空和尚講禪   》 第56節:兔子與天神      釋智空 Shi Zhikong

  兔子與天神
  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可是它總被其他動物欺負,兔子想改變自己。終於有一天,兔子嚮天神訴苦,它不想再做兔子了,要求天神變一變。
  天神很仁慈,馬上答應了兔子的要求:“好吧,你想變成什麽?”
  兔子說:“變成一隻鳥,在天上快活地飛來飛去,那些狐狸呀、狼呀、虎呀就再也抓不着我了。”
  天神把兔子變成了鳥。沒過幾天,鳥又來訴苦:“仁慈的天神呀,我再也不想做鳥了。我們在天上飛,天上的老鷹能抓住我們;我們在樹上築巢,樹上的毒蛇能咬死我們。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難過了!”
  天神問鳥:“你想怎麽樣呢?”鳥說:“我想變成大海裏的一條魚,海裏沒有老鷹,沒有毒蛇,我們才能安心地過日子。”
  天神又把鳥變成了魚。可是,魚的處境似乎更糟,因為大海裏到處都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鬥爭。過了幾天,魚又要求天神把它變成人。魚說:“人是萬物之靈。”
  天神把魚變成了人,心想,這下你該滿意了吧!可是,過了不久,兔子照樣來嚮天神訴苦:“太可怕了!到處都在流血,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廢墟,我們再也沒法活了!”原來人類發生了戰爭,數以萬計的士兵在互相殘殺,無數的平民流離失所,死於饑餓和寒冷。
  天神問人:“你想怎麽樣呢?”
  人說:“我想到另一個世界去,你就把我變成天神吧!”
  天神沒有答應人的這個要求,他說:“天神衹有一個,天神多了也會打架!”
  兔子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同樣,人生也沒有絶佳的環境。欲望沒有停止的時刻,一味地奢望衹是對自身心靈的玷污。
  因為人世間有太多的不如意,如疾病、戰爭和離別,但是面對生存的環境,人們一方面要有不斷創造新生活的勇氣,另一方面也要有自我滿足的心態和毅力。
  無法否認,人世間有許多的狀態和時空是無法超越、難以改變的,但生活本身又有許多精華存在於險象環生的環境之中,人們要學會從中發現這些寶貴的東西,人活着就要從痛苦中瞭解生活的真諦,從睏難中取得生存的經驗,善於超越苦難,達到自我滿足的心態,這樣纔會領略到生活旋律的美妙。
  偷吃野果的鬆雞
  鬆雞見鬆鼠忙忙碌碌地採集核桃、鬆子、蘑菇,就忍不住說道:“朋友,你爸爸、媽媽留給你那麽多好吃的,你還費這麽大的勁,瞎忙乎啥?”
  “父母留下的,總有一天會吃完,”鬆鼠說,“我還得靠自己貯備食糧,不能有半點兒偷懶。”
  鬆雞“咯咯”發笑,笑鬆鼠有福不會享,說自己的生活過得瀟灑又自在。鬆雞在吃食方面從來都是挑挑揀揀的,非常講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這兒叮幾日,那裏啄幾下,就丟在一邊不再理會,許多果實被它糟蹋了。鬆雞不但不心疼,還得意地宣稱:“這是我的福分,鬆鼠那窮命,甭想沾邊兒!”
  不久,下了幾場暴雨,樹林裏的野果被衝洗一空,很難尋到充饑的食物。
  這天黃昏,鬆鼠冒雨采蘑菇歸來,見自己的樹洞貯藏室外,吊着一隻鳥兒。走近一瞧,竟是鬆雞。
  原來,鬆雞肚餓難挨,趁鬆鼠不在傢,便把腦袋伸進洞裏偷吃,一時啄得太猛,嘴裏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去,頭又抽不出來,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極容易因為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而喪失了對未來危險的警惕性,往往習慣於沉溺在暫時得到的小恩小惠上,而忘記了將會由此引發的滅頂之災。
  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自身的狹隘中走出來,不要沾沾自喜於一時取得的點滴成績,要心中有大目標、大方向。無論做什麽事情,不管成敗,都要從長計議,做長遠打算,並逐漸養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貪便宜的小鹿
  一隻魚鷹想去南方旅遊,它對以往儲存的大量魚糧愁眉不展,最後决定忍痛割愛,以最低廉的價錢出售。
  一隻小鹿聽見了這個消息後,馬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出售點。當它看見水獺、鴨子和花貓等正在大肆搶購魚糧的情景,便急急忙忙用鹿媽媽給它購糧的所有錢買了魚糧,扛了一大袋魚幹返回傢去。它在路上忍不住喜滋滋地想:媽媽肯定會誇奬我的。
  誰知鹿媽媽看到後,驚詫地瞪圓了眼睛,竪起了耳朵:“你買這麽多魚幹回來做什麽?”
  小鹿得意洋洋地說:“魚鷹大拍賣,機會難得!”接着又眉飛色舞地補充道:“幸虧我爭分奪秒行動迅速。否則遲到半步,就被其他動物買光了!”
  鹿媽媽憂心忡忡地說:“傻孩子,你一味貪圖便宜,連最基本的常識都忘記了———我們鹿可是從來都不吃魚的,這下好了,你用所有的錢都買了這些魚幹,我們吃什麽呀?”
  表面上看,小鹿似乎揀了個便宜,但它忘記了鹿從來不吃魚這個最基本的常識多,結果徒勞無功。
  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因為一生幹着不恰當的工作而遭到失敗。在這些失敗者中,有不少人做事很認真,似乎應該能夠成功,但實際上卻一敗塗地,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勇氣放棄那耕種已久但荒蕪貧瘠的土地,沒有勇氣再去找那肥沃多産的田野。所以,衹好眼看着自己白白浪費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寶貴的光陰,卻仍然一事無成。
  其實,他們早該知道,這完全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他們可能仍然糊裏糊塗,繼續過着渾渾噩噩的日子。
  無處藏身的狐狸
  貓和狐狸外出去旅行。他倆一路上盡幹壞事,沒少騙吃傢禽和幹酪。
  漫長的旅途十分的枯燥無聊,用爭論問題來打發時光是一個好辦法。於是它倆靠爭論一些問題來驅除瞌睡。整日裏,空曠的路上充斥着它們倆的吵嚷聲。在結束一個話題後,兩者談起了周圍的同伴。狐狸對貓輕衊地說道:“你自認為聰明,其實你懂些什麽,我有的是錦囊妙計!”
  “那有什麽用,”貓說,“我的袋子裏衹有一招,但它足以勝過各種計謀。”
  於是兩者之間又重新爆發了新一輪的爭論,各說各的理,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候,一群獵狗趕了來,於是爭吵得以迅速平息。貓對狐狸說:“朋友,現在就看你有什麽錦囊妙計了,多動腦筋想想看,趕緊找一條逃生之計吧,對我來講就看這一招了。”話音剛落,貓縱身跳到樹上,爬了上去。
  這衹狐狸衹得動腦筋想辦法了,然而,它想出的上百條計謀根本不管用,它不得已衹得鑽進許多個窩穴,它有很多次把這群獵狗引入歧途,但它始終沒找到安全隱蔽之處,沒找到一個像樣的地方。最後,躲進了一個小洞裏,但是洞太小了,它忍受不了這種痛苦,於是狐狸冒險鑽出了地面,隨即被兩衹動作利索的狗一擁而上,咬住咽喉活活扼死了。
  由此觀之,藝多不養生,許多蹩腳的本事對做好事情並沒幫助,倒不如紮紮實實地練出一門本領來,關鍵時刻還能派上用場。
  凡是掌握了一門技藝,無論是做什麽都可以成名,衹要精通一技之長,就可以自主。俗話說:“縱有傢財萬貫,不如薄技在身”,這是最平凡最實在的真理。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不精通一門技藝,很難在世上立足。有些人總認為多學一門是一門,每樣技術都通一點兒,結果是“樣洋通,樣樣鬆”。許多略通的本事往往在關鍵時刻用不上,而一門真正的本領卻可以讓自己看到成功的曙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禪,妙不可言(1)第2節:序:禪,妙不可言(2)第3節:序:禪,妙不可言(3)第4節:序:禪,妙不可言(4)
第5節:盲人點燈第6節:不幸的騾子第7節:不願說話的長頸鹿第8節:聰明的狐狸
第9節:得勝的鬥雞第10節:火焰和木柴第11節:好為人師的老山羊第12節:葡萄樹和老樹
第13節:鵜鶘第14節:自私的驢第15節:楊樹第16節:言行不一的樵夫
第17節:相遇第18節:小孩買油第19節:痛苦和安逸的蚌第20節:屎殼郎的報復
第21節:桃樹第22節:石頭和道路第23節:獅子的反思第24節:跳蚤和綿羊皮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