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於丹演講對話錄 》
第56節:之五 歷史總讓人惦記(3)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於丹 Yu Dan
他還至少要養兩個師爺,一個叫錢糧師爺,管全縣財政,一個叫刑名師爺,管全縣的"公檢法",兩個師爺要縣太爺出錢雇,國傢不給工資。
一千兩百元錢夠用嗎?不夠用怎麽辦?不要急!當時有個制度,叫做"耗羨"。
什麽叫耗羨?地方官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收稅上交,中國古代農民繳稅有兩種形式,一是交糧食,一是交銀(現在叫現金)。
縣府收了糧食上交要送到省府、京城,幾萬幾千裏路,路上有損耗,這叫"米耗";收上來的碎銀要統一鑄成官銀,熔鑄中也有損耗,這叫"火耗"。
交到戶部的糧銀必須是足數的,為了彌補損耗,所以縣府可以合法嚮百姓多收一點,應交一百擔,縣太爺可以多收五擔,甚至多收十擔,實際損耗是一擔,剩下九擔就歸縣太爺,這就叫"耗羨"。
損耗究竟有多少,這是誰也說不清的事,縣太爺於是就可以在這裏合法地上下其手了。
而且這"耗羨"衹有縣衙可收,州、府不能收,省府也不能收,京裏的尚書部更不能收了。
但是這樣的話,最後不成了官最小就最肥嗎?如果這樣,你的縣太爺還能當得下去嗎?你這縣官是誰讓你當的?由州、府舉薦,一級管一級,於是縣太爺要從九擔米中拿出八擔來打發上級。
用什麽名義打發呢?總不能就這麽送上去,於是纔有了生日的時候送衹金老鼠的事。
對付這種"非典型腐敗",雍正采取了什麽辦法呢?他也知道下面靠一千兩百元錢不能過日子,所以他說這筆"耗羨"你照舊可以收,但不能讓你收了以後去送紅包,要全部上交省裏,再由省裏按官員的級別發下來,這叫"養廉銀",所以說"高薪養廉"這東西是雍正皇帝發明的。
"養廉銀"的數量,幾倍甚至十幾倍於官員的薪水。
雍正的"養廉銀"政策,應該說是非常大的改革,官員收了養廉銀後如果再收紅包,那就不客氣了,逮一個殺一個。
所以雍正在位十三年,雍正朝的吏治基本上還是比較好的。
但是到了他兒子乾隆,出了個特大貪官和。
你說雍正不是悲劇人物嗎?像雍正這類悲劇人物,不是這個人不好,是制度存在問題。
我在品很多人物的時候,都說這是悲劇人物,他們的錯誤是時代的錯誤、制度的錯誤。
其實制度的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我衹能說,現在全世界也沒能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制度。
一種無可挑剔的制度是否存在,都是一個疑問。
我們能做到的是,找一種適合本國、本民族的最不壞的制度,沒有最好,衹能用最不壞。
這個"最不壞",必須適合本民族、本國傢的國情,能夠為本民族、本國接受。
全世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傳統不一樣以後,別的國傢行之有效的制度,這裏未必就行得通。
我們衹能不斷地探索,從世界各民族、各國傢中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然後結合我們的國情來一點一點地改革和改進,衹能這樣。
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衆多,任何一個問題,乘上人數就嚇壞人了;而且我們這個民族災難深重,經不起折騰。
我的政治觀點,我從不避諱,我是漸進改革派,要一點一點,因為很多東西,它要有文化淵源。
比如說議會制度,西方的議會制度衹能産生於工商業民族,農業民族是不可能産生議會制度的。
為什麽呢?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必須要代理人,就像一個很大的公司,不可能老闆一個人打理,都要找代理人。
所謂議員,就是一個階級在政治上的專業代理人,就像律師、會計師,這些必須是從工商業民族産生出來的。
而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農業民族,我們沒有這個文化傳統,所以很多東西要慢慢地培養、慢慢地試驗。
我們現在已經做了很多試驗,比如經濟特區、一國兩製、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要試驗,要思考,也要實踐。
歷史的誤讀有的觀衆對我說,當他們喜歡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會很主觀地把他塑造成英雄,然而當他們對這個英雄的瞭解越來越多的時候,就發現他們也是很普通的人,其實是他們把心中虛構的形象套到了歷史人物的身上,讀到最後很痛苦,幾乎要殺死他們心中虛構的形象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 | 第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2) | 第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3) | 第5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4) | 第6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5) | 第7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6) | 第8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7) | 第9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8) | 第10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9) | 第11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0) | 第1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1) | 第1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2) | 第1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3) | 第15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 | 第16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2) | 第17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3) | 第18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4) | 第19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5) | 第20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6) | 第21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7) | 第22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8) | 第23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9) | 第24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