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跨出中南海-紅墻內中國政要秘聞   》 第56節:周恩來與《東方紅》6      顧保孜 Gu Baozi    杜修賢 Du Xiuxian

  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周恩來在文藝界大刀闊斧糾“左”的同時,為進一步繁榮文藝親手抓起了文藝界的工作。這一時期,周恩來過問文藝
  問題比以往及以後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在有些問題上,周恩來是一抓到底。這必然要招致江青的不滿。
  江青的這種不滿以及她否定《東方紅》的用心,在以後的“文化大革命”中暴露無遺。1966年2月,江青在上海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露骨地說,前年,根據主席的指示,我開了一次音樂座談會。在會上,我提出樂隊要中西合璧,有人說這是非驢非馬。周恩來又另外召開了一次音樂座談會,講要先分後合。這是錯誤的,不符合毛主席思想的,他是應該作檢討的。江青還指責有關負責人把《東方紅》列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劇目,硬說《東方紅》的問題也不少。
  其實,對江青的這種居心叵測,周恩來早有所察覺。因此,周恩來在指導創作《東方紅》時非常謹慎。比如,在是否表現他領導的南昌起義問題上,編創人員一再主張要專場表現,但周恩來堅决不同意。這其中有周恩來的謙虛,也有謹慎──避免給江青之流留下口實。
  針對江青對《東方紅》的否定態度,周恩來頂風而上,堅持把《東方紅》拍成電影。他堅定地說:“我既然背上了這個包袱,我也不害怕。”
  1965年9月18日,電影《東方紅》拍完最後一個鏡頭。這天晚上至第二天拂曉,周恩來不辭辛苦,一口氣審看了全部樣片。這樣,電影《東方紅》在1965年新中國成立16周年的國慶節,如期在全國範圍內上演了。
  《東方紅》作為歌舞和電影,成為兩個國慶節的獻禮節目,是新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創舉,說明這部宏篇巨作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這也是因為周總理對《東方紅》傾註了難以估量的心力,終使這部革命史詩成為劃時代的不朽之作。
  從1964年夏天開始策劃《東方紅》,到共和國15周年獻禮,再到1965年國慶節拍攝成電影公演,距離爆發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僅一年時間。好景不長,《東方紅》成為“文化大革命”前舞臺上的“絶唱”,最後的輝煌。
  從此,文藝界冷落了、寂寞了,伴隨中國老百姓度過8年光陰的衹剩下了8個樣板戲。
  “你要是糊弄我們,總理,再過兩三年,你也會餓死的。”來到伯延調查的周恩來沒有想到一個農民的話這麽尖銳和充滿哲理。
  1958年開展的“大躍進”,由於沒有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導致冒進後的問題像“兵敗如山倒”似的滾滾涌來。幾乎一夜之間,宣傳傢們用最美的詞句描繪的前景像海市蜃樓般的不見了,外債、饑餓像瘟疫一樣在全國蔓延,農村首當其衝。
  當大批農民因饑餓而患病、死亡的報告擺到共和國領袖們面前時,他們痛心得流淚了,纔發現急於改變貧窮、早日進入共産主義的主觀願望是那樣的不切實際。為了扭轉國民經濟的睏難局面,尤其是對農業生産的恢復,中央不得不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這副重擔自然又落在了共和國總管傢周恩來的身上。
  ……,……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婦女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序言第3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第4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2
第5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3第6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4第7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5第8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6
第9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7第10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8第11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9第12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0
第13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1第14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2第15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3第16節:同志加兄弟 1
第17節:同志加兄弟 2第18節:同志加兄弟 3第19節:同志加兄弟 4第20節:同志加兄弟 5
第21節:同志加兄弟 6第22節:同志加兄弟 7第23節:同志加兄弟 8第24節:遠親不如近鄰 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