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捲 》
第56節:論人(16)
李鍌 Li Xian
3. 請說說你對"窮則獨善其身"的看法。五、孔子論弟子
本單元所選各章,是孔子針對門弟子所作的評論,及其與弟子言志等相關對話。從這些評論與對話中,我們可以瞭解孔子的理想、教育方式;更可體會出孔門弟子的光明俊偉。他們有理想、有抱負,纔德兼備,有為有守,足以負重行遠,弘道濟世。玩味孔門師生間的對話,我們發現孔子與弟子之間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深厚的情誼。他們經常在一起磨礪道義,講論學問;他們還進而相期相勉,實現救人救世的理想。研讀本單元各章,孔子及其門弟子光風霽月的豐姿,竟然又在我們的心上眼中復活了。
(一)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①狂簡②,斐然成章③,不知所以裁④之。"(《公冶長》第五·二二)
章旨
孔子在陳思歸鄉裏,裁成弟子。
註釋
① 吾黨之小子我鄉黨中的弟子們。黨,鄉黨,周製五百傢為一黨。小子,指弟子。
② 狂簡謂志大而疏略於事。
③ 斐然成章言其德行修養所表現於外的言行舉止,頗有可觀的文采。斐然,有文采的樣子。
④ 裁修正。
析論
孔子周遊列國,想要推行大道,拯救庶民。可是當時各國國君,都沉迷於整軍強國、開疆拓土、武力攻伐的戰事中,因此孔子雖受各國禮遇,卻始終沒有人君肯任用他,所以思歸鄉裏,裁成弟子。
狂簡是志大而疏略於事。狂簡的人,膽大而心不細,雖然志意高遠,但是視事輕易,任事草率,也就是說狂簡者是眼高手低的人。年輕人血氣方剛,比較容易犯這種毛病。狂簡和鄉願不同,孔子最討厭鄉願,駡鄉願是德之賊。至於狂簡,衹是學養不足,尚未走上中庸之道而已。如果好好培育他們,教導他們,就能折其輕狂易簡而合乎中庸了。中庸之道,就是孔子主張的仁道,是無過無不及之道。
狂簡的人,表面看去,像是個瀟灑的人,斐然成章,但是這不是成道的表現,教導他們回歸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所說的"裁之"了。
(二)
子曰:"從我於陳、蔡①者,皆不及門②也。"德行:顔淵③、閔子騫④、冉伯牛⑤、仲弓⑥;言語:宰我⑦、子貢⑧;政事:冉有⑨、季路⑩;文學:子遊、子夏。(《先進》第一一·二)
章旨
孔子思念在陳、蔡間共患難的弟子,並以四科分述其所長。
註釋
① 陳蔡二國名,在今河南、安徽一帶。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受睏於兩國之間。
② 不及門指此時不在門下。
③ 顔淵名回,字子淵,魯人。
④ 閔子騫名損,字子騫,魯人。孔子弟子,小孔子十五歲。騫,音qiān。
⑤ 冉伯牛名耕,字伯牛,魯人。
⑥ 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魯人。
⑦ 宰我名予,字子我,魯人。
⑧ 子貢姓端木,名賜,衛人。
⑨ 冉有名求,字子有,魯人。
⑩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魯人。
文學博學通經,指學術修養很好。與現代"文學"意義不同。
子遊姓言,名偃,字子遊,吳人。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衛人。
析論
孔子周遊列國時,身邊跟隨着一些學生。孔子六十三歲時,想從陳國到楚國,竟睏於陳、蔡之間,當時跟隨他的十個學生,現在都不在門下,而這十個人都是好學生,孔子不免思念起他們,並且分別了他們的學業專長。後人把這十個人稱為"孔門十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 第2節:論道德(1) | 第3節:論道德(2) | 第4節:論仁愛(1) | 第5節:論仁愛(2) | 第6節:論仁愛(3) | 第7節:論仁愛(4) | 第8節:論仁愛(5) | 第9節:論仁愛(6) | 第10節:論孝友(1) | 第11節:論孝友(2) | 第12節:論孝友(3) | 第13節:論孝友(4) | 第14節:論孝友(5) | 第15節:論修養(1) | 第16節:論修養(2) | 第17節:論修養(3) | 第18節:論修養(4) | 第19節:論修養(5) | 第20節:論修養(6) | 第21節:論修養(7) | 第22節:論修養(8) | 第23節:論修養(9) | 第24節:論修養(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