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与《明报》   》 第56节:第十七章 早纸委员会(1)      张圭阳 Zhang Guiyang

  第十七章 早纸委员会
  金庸:"是否有早纸,通常是能否起纸或维持不跌的关键。一般而言,早纸比争取新闻的完备重要。"
  在1978年以前,《明报》的销量,有三个阶段的突破。一是1962年,销量从上半年的29,203份突增至下半年的41,805。第二阶段是由1964年上半年的58,860份持续向上增长至1966年上半年的82,959份。到了第三阶段1968年,《明报》销量达118,000份。自此以后,销量四年(1969-1972)持续在10万份至11万份之间。由1972年下半年至1976年上半年,销量在8万至9万份之间。1977年至1978年,销量回升10万至11万份。1979年一度突破日销12万份。1980年至1988年的九年期间,销量在10万至11万份之间徘徊不前。(《明报》历年销量表,见附录七)
  从读者人数来看,《明报》的读者增长也是缓慢的。相反地,以《明报》为竞争对象的《东方日报》,在同一时期内的销量与读者人数,都有长足的增加:
  《东方日报》在1969年1月22日创刊,内容以中下阶层读者为主。1973年《东方日报》投放大量资源在采访部,加强对香港新闻的报道,刻意吸引家庭主妇及中等收入人士为读者。1984年扩充经济及商业新闻版位,吸引高薪阶层的读者。1987年"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改名为"东方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在香港中文报业销量前四名的比较中,《明报》的读者群,从1985年至1988年,处于一个接近没有增长的静止状态,《明报》在这四年间,还是维持占有读者市场百分之九的水平。
  说来也非偶然,从1966年到1996年这三十年间,《明报》占香港读者市场的百分比,长期以来,从来没有超过百分之十的。1966年占百分之八,1976年占百分之九,1986年占百分之九,1996年占百分之六。这也是知识分子报章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同样令《明报》管理层担忧的另一组数字,是各种成本开支不断大幅上升,而报社的边际利润则不断下降。
  从1984年至1988年,《明报》集团的利润,已经由33.8%下降至21.2%,五年内获利的能力下降了12.6%。《明报》管理层估计,如果边际利润能维持在1984年的水平,则1988年的《明报》集团利润可以额外多赚一千七百万元。《明报》的利润幅度,与《星岛日报》、《成报》、《东方日报》三家中文报章比较,更加不理想。他们的利润,都有两成以上。要提高销量和边际利润,成为巩固期《明报》管理层的一个重要任务。而金庸及沈宝新都相信,《明报》是有增长潜力的,只是出版时间太迟,影响销路。二人的过去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够提早出纸,《明报》销量就会上升。
  提早出纸
  要增加销量,《明报》首先要做的,是增加生产印刷能力。1981年,《明报》已拥有四部SOLNA印刷机,每部机每小时可以印22,000张纸,还有一部高斯GOSS印刷机。沈宝新再多购入两部SOLNA机。到了1983年,七部印刷机亦不足以承担印刷任务。1987年,《明报》再加购两部印刷机,至此一共拥有九部。《明报》大厦地下的印刷机房放不下那么多的印刷机,因此又在鲗鱼涌多买下两个单位作印刷厂房,面积共11,600平方尺,与北角同时印刷。
  在运作程序上,成立"早纸委员会",以《明报晚报》总编辑兼总经理王世瑜为组长,加上总务部的叶钊定、社长助理陈世彪为组员,协调采访、编辑、字房、版房、机房、司机、广告各部门。《明报》发行总代理关柱认为,《明报》如果能持续早出纸,可多销二至三万份。《明报》1985年新闻正张要在早上六点三十分才印好,而英文《南华早报》正张在早上三点三十分已印好。会议决定争取正张在早上五点印好,副刊则在早上三点印好。
  到了月底,"早纸委员会"向"《明报》日报会议"报告,在5月的二十九天之内,做到了早上五点出纸的指标;而提早出纸,比4月份销多了三千至四千份,并没有达到二至三万份的指标。
  1986年编辑部定期召开会议之后,每次的会议,都在讨论如何增加销量,如何提早印刷的问题:
  "金庸:加自由论坛,符合我们一路起纸,慢慢起纸的愿望。当然马季结束或会有危机。"--1986年4月15日编辑委员会第6次会议纪录。
  "龙国云:开车时间一般比以往早10-15分钟,最大好处是发行可底面纸一起取。如面纸能再早些,报纸早上四点十五分开到新界更理想。"--1987年1月13日编辑委员会第45次会议纪录。
  "金庸:销纸问题,我们由一月至六月比去年同期只起纸0.74%,除去周日粉纸因素,可能是跌纸。"--1987年8月4日编辑委员会第74次会议纪录。
  报纸要提早出版,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1)第2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第3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3)第4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第5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5)第6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1)
第7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2)第8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3)
第9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4)第10节:第三章 野 马(1)
第11节:第三章 野 马(2)第12节:第三章 野 马(3)
第13节:第三章 野 马(4)第14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1)
第15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2)第16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3)
第17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4)第18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5)
第19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6)第20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7)
第21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1)第22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2)
第23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3)第24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