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56节:慈禧太后看京剧      Zhou Jianduan

第56节:慈禧太后看京剧
  慈禧太后看京剧
  清末同治和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不仅是个"日必观戏"的戏迷,,而且还是个精通曲律、善解文词,甚至能够粉墨登场的老内行,,在梨园界留下了许多轶事。
  她看戏时,手里总是拿着"贯串"(即是唱念做打、脸谱砌末以及曲牌锣经等有关这出戏的全部详细记载),边看戏边对照,一旦发现演员表演与"贯串"有误,便立即指责演员乃至降罪。她看完戏自己还能"过目不忘",记下情节和程式,到晚上便关起门来,在大后宫与大监们化装串演。
  慈禧大后即兴改上演剧目,更是心血来潮。光绪二十三年三月,谭鑫培在宫里与名丑■■山合演《清风亭》(这是一出鞭挞知恩下报的戏),演出中慈禧忽然灵机一动,要演员在剧中增加"雷公"和"雷婆"两个角色,让台上雷电交加.把那个仵逆不孝的张继保打得七孔出血。她认为这才符合"天意人心"。同年四月,她再传此剧进宫,看戏时又让增加"雨师"二角,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宫廷三层戏楼的优势,台上霹雷闪电,风狂雨暴,把忘恩负义的张继保打得灵魂出窍,肝脑涂地,以"教化后人"。至于她改《玉堂春》的唱词,更是别出心裁。慈禧属羊,看戏时最忌出现《羊》字。到宫里上演的剧目,不能唱带有一"羊"字的戏,如《变羊记》、《洪羊洞》、《牧羊圈》等。凡有"羊 "字的戏词,必须改。《玉堂春》中有一句唱词,"苏三在此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为了避开"羊"字,只得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以后便一直这么唱下去。
  慈禧爱看戏,却从来不把演员当回事,还百般拿演员寻开心。有一次郎德山上演《金钱豹》里的猪八戒,她明知郎德山是回民,却让他学猪叫。郎德山一听,知道是在耍笑自己,不但不学猪叫,反而学羊叫,反戈一击。没想到一声羊叫,倒把慈禧逗乐了。慈禧就是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的人。
  有一次宫里正演《翠屏山》,慈禧下令停演,让人把戏提调叫来问道:一今儿这戏怎么唱的?你不想当差了?"戏提调莫名其妙,不知又犯了什么忌。后来向人请教,才知道是因唱词中有一句"最狠不过妇人心!"这又表现了慈禧作为女人的专横。
  有一年"二月二"宫里要龙灯,"武生泰斗"杨小楼耍珠子,不慎把戏台角上的檀香木架子撞倒了,人皆大惊。慈禧立即传杨小楼,杨赶忙跪倒认罪。她问杨今日何故,杨说:"奴才今儿个唱了四■《挑滑车》,太累了,才无心惊了驾。"这时慈禧却说:"真难为你了,今后可别再应这么多活儿,赏你二十两银子,回去休息吧!"接着耍珠子的李寿山想,这倒不错,不加罪反加钱,我也来一手。他故意把台角的架子撞倒,人们又是一惊。慈禧见状道:"你看三元杨小楼的小名一得了赏,也想试试?来呀,专竿子!"竿子就是灌了铅的竹竿,打在身上特别痛,李寿山闻听,赶紧跪地求饶。
  大清国的戏迷王爷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不遑历数,喜欢戏曲的帝王与贵族指不胜屈,《孔子家语.相鲁》即有"齐奏宫中之乐,排优、侏儒戏于前"之记载,《新五代史.伶宫博》则云:"时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南朝的陈后主(叔宝)是个戏迷,唐明皇李隆基更是个戏迷,后唐庄宗李存■还是个戏迷,上述这些,如果比起晚清的皇帝和王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中国近代史上的满族政治家、改革家、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恭亲王奕訢,与其兄咸丰皇帝奕泞皆迷京剧,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与恭亲王长子载徵贝勒更迷京剧,不仅爱听,而且粉墨登场。载淳与载徵,自幼便是一对小玩闹儿,登台演戏更无正形,专演那些插科打译的小闹戏,一次演一打灶",载徵扮小叔,妃子演李三嫂,同治帝扮灶君,身着黑袍,手持木板,被李三嫂骂一声打一下,以此取乐。一国之皇帝,竟如此不稂不莠,如此不勤政事,其焉能不亡乎。
  肃忠亲王善耆,乃不折不扣的老戏迷,他曾与具有进步思想的名伶杨小朵联袂演出《翠屏山》,善耆扮石秀,杨扮潘巧云。此戏取材于《水浒传》,根据清雍正抄本排演。写杨雄妻潘氏与僧表如海私通,为杨义弟石秀所见,告之以杨雄,潘反诬石戏己,杨雄遂与石秀绝交,石愤而夜伺表自潘处出,杀于道,剥其衣示杨雄,杨始悟,托名烧香,将潘诳至翠屏山,勘明奸情后手刃之,与石秀同投梁山。当巧云峻词斥逐石秀时,石秀抗辩不屈,巧云厉声呵道:"你今天就是王爷,也得给我滚出去!"四座观剧者皆相顾失色,而杨小朵却谈笑自若,扮石秀的肃亲王则更乐不可支。
  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年),各省代表以请愿国会制集聚京师,晋谒肃忠亲王。谈话间、这位王爷戏瘾大发,忽取王帽掷于案上,高声唱起"先帝爷在白帝龙归海境,传口诏教老臣常挂在心……(《天水关》唱词)诸代表见状悚然惊异,王爷唱罢却笑道:"诸君不必忧虑,咱们都是好朋友,你们也不说是代表,我也不说是王爷,横竖咱们乐一晌儿就得了。"大厦将倾,犹以唱戏为乐,实在想得开!
  更有那别署"红豆馆主"的宗室溥侗,人称侗王爷,一辈子不问政治,自幼嗜剧成癖,遍投名师,文武昆乱各行技艺无所不精,六场(胡琴、月琴、南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等六件伴奏乐器的总称)通透,能戏甚多。
  这位大名鼎鼎的票友,所演老生戏《定军山》等酷似谭鑫培、旦角戏《金山寺》得自陈德霖,小生戏《镇潭州》为王楞仙所授,花脸戏《战宛城》颇似何桂山,《群英会》兼擅周瑜、鲁肃、蒋干三角,为世所称道。著名京剧演员言菊朋、李万春等百余人均师事之。享年八十一岁,可谓玩了辈子,乐了一辈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