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閑看水滸 》
中土難安身 夷邦求立命(2)
李勇 Li Yong
因而,就如我在上文所說的那樣,雖然宋江結識“揭陽派”人物早於戴宗、李逵,但“揭陽派”從來就是有着獨立立場清醒認識的一個小集團,宋江的大哥權威不能真正影響其心靈。因此對梁山的擴大、發展到招安,他們都有着獨立的判斷。所以,戰袍未解,又被派出去徵討方臘,他們預料到此去兇多吉少。當李俊在太湖中遇見幹他們當年相同買賣的費保四人時,一見如故。費保還特意問起了張順,李俊回答說:“張順是我弟兄,亦做同班水軍頭領,現在江陰地面,收捕賊人。改日同他來,卻和你們相會。”此時,李俊不但在為自己,
也在為他的“揭陽派”兄弟尋找退路。而費保的一席話,說到李俊的心坎上:
“小弟雖是個愚鹵匹夫,曾聞聰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敗,為人有興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勳業至今,已經數十餘載,更兼百戰百勝。去破遼國時,不曾損折了一個兄弟;今番收方臘,眼見挫動銳氣,天數不久。為何小弟不願為官?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後,一個個必然來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此言極妙!今我四人,既已結義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隻大船,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
作者藉太湖水賊之口,道出了千古王朝更替,都未曾改變的歷史規律,即不論纔與不纔,在這個世上生存都是第一要務,如何生存也是最大的學問,無論是功臣還是草民概莫能外。李俊聽這番話後大喜而拜:“仁兄,重蒙教導,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容待收伏方臘後,李俊引兩個兄弟,徑來相投,萬望帶挈。是必賢弟們先準備下這條門路。若負今日之言,天實厭之,非為男子也。”不但費保,包括李俊,實際上已經看到了徵討方臘的非正義性,自己當年反朝廷,招安後一去攻打當年的同盟軍,那麽他們失去了天下人的道義支持。當年在梁山自詡“替天行道”,方臘幹着同樣的事情,難道不是“替天行道”?此時,在朝廷心中,他們依然是反賊,在百姓中,他們是叛徒。他們違背了江湖的“大義”,那麽他們也就喪失了支撐這個集團的最後一根柱子。
特別是張順喪身於涌金門,張橫病故在途中後,更堅决了他們及時而退的决心,因此李俊詐稱得病,騙過了宋江。然後三人匯合太湖群雄,揚帆出洋,開闢了另一番新天地。燕青對盧俊義,戴宗對宋江,還有放不下的主僕情結,而李俊以合夥人平等的心態對待宋江,因此沒必要給他說實話。——當年看到和你合夥買賣有賺頭,就把全部資本註入你那裏,現在看在這樣下去就會血本無歸了,那不如及時撤資,另找合夥人去海外發展。燕青的生存之道和當年范蠡一樣,放棄了自己當初的追求,作陶朱公那樣的富翁,但我想他們即使有豪宅美婦,晚年想起青春年華的烽火歲月,到底意難平。而李俊他們則不然,視野更開闊,在海外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大約從唐宋開始,中國人雖然熟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已經明白。天下之外,更有天下。唐之強盛讓外夷豔羨不已,因此迫不得已是不會去海外發展的。元朝滅亡後,從明代開始,隨着航海技術的發展,像番薯、棉花等傳入了中土,人們對海外有了更多的認識。當故鄉成為“危邦”、“亂邦”時,去國懷鄉是他們自然的選擇。金庸的武俠小說裏,也塑造了兩個李俊式的人物,就是明初遠走西域的張無忌和明末漂流到南洋的袁承志。
正如宋江、吳用這些聰明人沒有徹底參悟透徹,而李俊、費保這些粗人卻能做出正確選擇一樣。讀書人往往有故國之心理負擔、明君之癡迷幻想,他們要麽屈身去迎合皇傢的取用標準,要麽不得以隱居於山林。而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的百姓,既沒有那些個幻想,又有現實的生存壓力,他們於是紛紛去了南洋。
可此時中央王朝的態度和以英王為代表的歐洲君主截然相反。明清的皇帝,采取了嚴酷的禁海政策,片帆不能出海。你想呀,煌煌天朝,富有四海,老百姓卻活不下去衹能到海外去討生活,朝廷多沒有面子呀,因此對下南洋的偷渡客,必須嚴加打擊。當這些人在海外遭受委屈時,想讓“天朝”為子民們撐腰,可如乾隆這樣的“明君”都認為,那些天朝棄民,自己叛離祖宗社稷,到外面受人欺負,那是活該!就像一個老爺子一樣,自己不把身邊的子孫當人,還以“父母在,不遠遊”等歪理將子孫綁在身邊,連人傢走出家庭到外面尋找做人資格的機會都不給。而來到新大陸的歐洲人,雖然許多也是遭受宗教迫害,對舊歐洲失望的難民,但人傢國王不阻擋,甚至還提供方便。因此,歐洲人才能開萬頃碧波,把他們的文化,輸送到全球。人傢國王至少給臣民用腳投票的權利。
孔子那個時代,至少還有“浮槎於海”的自由,宋代以後,特別是明清,百姓有這個自由嗎?衹有到了清末,國門被別人打開了,在惶恐與驚奇中,中國人開始被動地大批“浮於海”,王朝想攔已經攔不住了,因為滿清已經快完蛋了,日益失去了對臣民的控製力。
沒有用手投票的權利可悲,可連用腳投票的權利都沒有,豈不更可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漢 |
|
|
對梁山和猴山說聲“再見”(1) | 對梁山和猴山說聲“再見”(2) | 對梁山和猴山說聲“再見”(3) | 梁山的“山頭”(1) | 梁山的“山頭”(2) | 宋江、劉備、唐僧的“無能”之能(1) | 宋江、劉備、唐僧的“無能”之能(2) | 如果晁蓋未中箭身亡(1) | 如果晁蓋未中箭身亡(2) | 梁山公司被收購(1) | 梁山公司被收購(2) | 幾人是幹淨的,幾人是安全的(1) | 幾人是幹淨的,幾人是安全的(2) | 小吏畢竟是小吏(1) | 小吏畢竟是小吏(2) | 從三個民營企業傢的命運談起(1) | 從三個民營企業傢的命運談起(2) | 大宋忠臣黃文炳之死的警示(1) | 大宋忠臣黃文炳之死的警示(2) | 攻城平叛之功不如薄技在身(1) | 攻城平叛之功不如薄技在身(2) | 古老的“做局”藝術(1) | 古老的“做局”藝術(2) | 從 “常例”說“黑訟”與“黑牢”(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