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云   》 第52节:啊,喜乐(1)      一行禅师 Thich Nhat Hanh

  38.啊,喜乐
  离开释迦国,佛陀进入了北部的萨罗。他有一百二十名比丘同行,其中包括很多贵族背景的年轻人。他们在末罗族的阿奴毗耶城附近一个森林歇息。与佛陀伴行的,有舍利弗尊者、迦鹿荼离、难陀和学僧罗罗。
  佛陀离开迦毗罗卫城不到一个月,释迦王族一富有人家的两个儿子,都欲受戒为比丘。他们名叫摩男拘利和阿耨楼陀,他们也是佛陀的堂兄弟。他们拥有三大豪宅,供三个季节之用。最初是摩男拘利希望追随几个比丘的朋友出家为僧。但当他知道弟弟也有此意,他便改变初衷。因为摩男拘利家里只有两个儿子,他认为全去出家有点不对。于是,他便宁愿弟弟得偿所愿,让他去向母亲请准。但当阿耨楼陀禀请母亲时,他母亲大力反对:"我一生中的快乐就在儿子身上。我绝对不能忍受你出家的。" 阿耨楼陀提醒母亲当时出家的贵族大有人在。他又告诉母亲,修行不只能令那出家的人平和快乐,更可使家庭社会都融洽。因为阿耨楼陀曾在尼拘律园参加过多次佛陀的法会,所以他能言善辩地给母亲解说。最后,他的母亲说:"很好,我就让你去吧。但有一个条件你要先做到,那就是要你的好朋友巴帝耶也同意跟你一起当比丘。" 他母亲十分肯定巴帝耶是不会愿意当比丘的。他在朝廷里任职高位。他的权位和名望都是一般人很难舍弃的,更何况是为了过那种清贫的比丘生涯。但阿耨楼陀绝没有浪费时间。他立刻去找他的好朋友。巴帝耶是北方整个省份的总督,有很多军队在他统领之下。他自己的府邸也守卫森严。他的办公总部更是不断有重要人物进出。
  巴帝耶以阿耨楼陀为贵宾接待。
  阿耨楼陀告诉他说:"我想出家追随佛陀为比丘,但你却是我不能这样做的原因。" 巴帝耶大笑起来:"你在说什么?我哪有阻止你当比丘?如果我可以的话,我只会尽量成全你。" 阿耨楼陀于是申明他的处境。最后,他说:"你刚才说你愿意成全我。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也当比丘去。" 巴帝耶觉得被难倒了。他并非对佛陀醒觉之道不动心,其实他早已对比丘的生活向往,只是暂时没有可能罢了。他答道:"七年后,我便会当比丘,你等着吧。" "七年的时间太长了。都不知道我那时还活着没有。" 巴帝耶又大声笑起来。"你为何这样悲观?好吧,就给我三年,那时我一定会去当比丘。" "就是三年时间都太难耐了。" "好吧,那七个月吧。我需要时间安排家里的一切,又要找人代替我处理政务。" "为何一个准备出家的人,需要那么多时间打点一切呢?一个比丘应该可以随时放下一切去修行自由解脱之道。等得越久便越容易使自己改变主意。" "好了,好了,我的朋友。给我七天才与你出家吧。" 阿耨楼陀喜出望外地回家告诉母亲。她做梦也想不到巴帝耶总督竟然这么容易放弃自己的权势高位。她突然感到解脱之道的力量,而较以前更能够接受儿子出家。
  阿耨楼陀更怂恿他的几个好朋友加入他的行列。他们是薄功、金毗罗、提婆达多和阿难陀。他们全都是王族血统的儿子。他们约好一天,在提婆达多的家里集合,出发寻找佛陀。除了阿难陀是十八岁之外,他们全都已届成年。但阿难陀早已获得父亲的允许,让他跟随兄长提婆达多。他们六人乘坐马车来到近萨罗的边境,因为他们听说佛陀正在阿奴毗耶附近。阿耨楼陀提议大家在过境前把身上的饰物全部除下来。他们将项链、戒指、手环等全裹在一件斗篷内,并同意找个穷苦人送了给他。他们留意到路旁有间小型理发店,由一个与他们年纪相若的男子掌管着。他虽然衣着简陋,但样貌端好。阿耨楼陀进去请教他的名字。
  那年轻理发师答道:"优婆离。" 阿耨楼陀问优婆离可否指引他们越过边境。优婆离很乐意亲自带领他们。分手时,他们把所有的珠宝都送给了优婆离。阿耨楼陀说道:"优婆离,我们欲追随佛陀为比丘。这些珠宝对我们没用了。我们想把它送给你。这些应该足够让你下半生过得安枕无忧。" 几位公子与优婆离道别后,便越过了边境。当这个年轻理发匠把包裹打开,他被闪闪生光的宝石吓倒了。他来自社会的最低阶层,从来都没拥有过一两金或一枚小小的戒指。现在他眼前却是整包的珠宝。但他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感到慌张起来。他双手紧抱这包宝石。他一向以来的安全感全然消失了。他知道有很多人是会为得到这些东西而动杀机的。
  优婆离细心反省。那些王族公子都宁舍名位财富以能成为比丘,他们肯定是明白到名位财富所带来的只是危险与忧虑。一念间,他也想放下这包珠宝,跟着这些公子去寻找真正的平和喜悦与解脱。再没有丝毫的考虑,他便将包裹挂到树枝上,任由第一个路过的人拿去。他自己越过边界,很快便赶上几位王孙公子。
  看见优婆离从后走上来,提婆达多很奇怪地问道:"优婆离,你为何跟上来?我们给你的珠宝在哪里?" 优婆离喘着气,解释说他已把珠宝留给第一个过路人,并表示他对财物不感兴趣,因而希望加入他们的行列,在佛陀的教导下成为比丘。
  提婆达多笑起来。"你想成为比丘?但你只是……" 阿耨楼陀把提婆达多的话打断。"很好!很好!我们很高兴你的加入。佛陀一向的教导是僧伽如大海,比丘则是所有流入大海而与之合一的河川。虽然我们出自不同的阶级,但加入僧团后,我们便是没有任何界线划分的兄弟了。" 巴帝耶伸手与优婆离握手。他自我介绍为释迦国北部前总督,又把其他的公子介绍优婆离认识。他们互相行过见面礼,七个人便一起继续行程。
  他们第二天便到达阿奴毗耶,又获悉佛陀正住在城东北两里外一个森林。于是他们直往森林拜会佛陀。巴帝耶作众人的代表,向佛陀道明来意。佛陀首肯接纳他们为比丘。巴帝耶还表示:"我们希望你可以先替优婆离剃度,好让我们先礼他为师兄,以铲除我们之间的所有虚慢和芥蒂。" 佛陀也就先替优婆离授戒。因为阿难陀还只有十八岁,他便只好被授初学僧戒,待他满二十岁才受具足戒。现在,除了罗罗,僧团里最年轻的比丘就是阿难陀了。罗罗当然十分高兴见到阿难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1.为步行而行(1)第2节:1.为步行而行(2)第3节:1.为步行而行(3)
第4节:2.牧牛(1)第5节:2.牧牛(2)第6节:3.一大把姑尸草(1)
第7节:3.一大把姑尸草(2)第8节:4.受伤的天鹅(1)第9节:4.受伤的天鹅(2)
第10节:4.受伤的天鹅(3)第11节:5.一碗乳汁第12节:6.蕃樱桃树下(1)
第13节:6.蕃樱桃树下(2)第14节:6.蕃樱桃树下(3)第15节:7.白象之奖
第16节:8.宝石的项链(1)第17节:8.宝石的项链(2)第18节:9.慈悲之路
第19节: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节: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节:11.月下之笛
第22节:12.金蹄(1)第23节:12.金蹄(2)第24节:12.金蹄(3)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