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金正昆教你学礼仪:礼仪金说Ⅲ 》
第55节:第十篇 距离有度(2)
金正昆 Jin Zhengkun
男同志往往有个小缺点,漂亮姑娘在场的时候话多,当时服务小姐一笑,他说笑话的人更来劲儿了,结果吭哧吭哧没完,你说我烦不烦?但是我还不能说!人家请你吃饭,你挑什么毛病?这样一来,我就没吃好。你想想:你吃饭的时候,身边站着一个人,就在你背后,你会有什么感觉?
其实,像那种地方,有那么两三个服务生就足够了。比如,屋里有一个在待命,或者全部都在门外等候。有人叫你,你再进来服务,那样做才是比较妥当的。
我在讲政务礼仪的时候曾多次强调过:会见客人的过程中,一定不要频频为对方斟茶倒水。请设想一下嘛:当时我在谈事儿,你上来给我斟茶倒水,你可能会打断我的思路,而且还会分散我注意力。咱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你给我倒水,我肯定说谢谢。不说谢谢,我也会叩指致意,这样一下子我就会中断思路。其实不必频频续水,你十五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续一次就行了,那样也能满足客人的常规需求。
总而言之,在服务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距离有度的问题,一定要引起广大服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必须记住这个"度",过了不行,不到也不行。
我们需要在此再次强调的是:现代服务礼仪的重要概念之一--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在此问题上,服务者应主动采取行动。
具体而言,在服务现场,距离有度的含义就是:当我们接待服务对象,或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应该主动与对方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我刚才强调过的:这个距离不到不行,这个距离过了也不行。所谓过犹不及,既不能远,也不能近。
距离有度在此不仅仅是一种空话,也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东西,它实际上是有规范的。我们可以讲的是两个具体角度:一个角度是有所为,即什么样的距离是适当的;另外一个角度则是有所不为,即什么样的距离是不应该的。下面,想把它们分别的来谈一谈。
首先来讲讲所谓有所为的距离。具体而言,它指的是我们在服务现场为客人提供服务时,所应该有的距离。不管是站立服务、就座服务、柜台服务,或者无障碍、无屏蔽服务,大体上来讲,正确的服务距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叫做常规距离。字面意思一听就很清楚,就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所普遍适用的一种距离。它会是双方间距多远呢?半米到一米半之间。有同志问:届时是不是要弄一个尺子量着呢?那倒也不至于。它指的实际上就是一步之遥。当你和别人说话时,与对方应保持一步之遥的距离,那样一来,你身上的体味,你说话的时候唾液飞沫,甚至你举手投足之间的动作,统统都不会有碍于人。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俩人坐得太近,咱俩翘腿,我往这边一翘,你也往这边翘,两脚搭一块去了。我们要有一米半左右的距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再如,说话的时候,我的声音大了,唾沫星子奔你去了。我俩相距过近,你是躲还是不躲?常规距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其日常交往中普遍存在的距离。
第二,叫做展示距离。所谓展示距离,就是我们在服务现场,向服务对象介绍产品服务、操作产品、展示其技能时与对方相互之间的距离。常常会有这样一些情况,比如我卖摄像机、卖数码相机、卖MP3,有人不会用,我得调试一下、试用一下。常规的展示,距离是多远?一般是一米到三米之间,最远的话一般不多于五米。大体上是一米到三米之间。双方相距太远了看不清楚,你得拿望远镜去看;离太近,你趴到别人身上也不至于,又不是抢购。简言之,展示距离,在一米到三米之间,它主要适用于操作和示范。我们刚才讲的那个情节,实际上就是谈到了展示距离不当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有意思:你距离客人太远,客人被冷落,影响服务效果;你距离他太近,他产压抑感,也影响服务效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 | 第2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2) | 第3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3) | 第4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4) | 第5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5) | 第6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6) | 第7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7) | 第8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8) | 第9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9) | 第10节: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10) | 第11节:第一篇 服务礼仪概述(1) | 第12节:第一篇 服务礼仪概述(2) | 第13节:第一篇 服务礼仪概述(3) | 第14节:第一篇 服务礼仪概述(4) | 第15节:第一篇 服务礼仪概述(5) | 第16节:第二篇 职业道德(1) | 第17节:第二篇 职业道德(2) | 第18节:第二篇 职业道德(3) | 第19节:第二篇 职业道德(4) | 第20节:第二篇 职业道德(5) | 第21节:第二篇 职业道德(6) | 第22节:第三篇 服务意识(1) | 第23节:第三篇 服务意识(2) | 第24节:第三篇 服务意识(3)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