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故國行吟 》
第55節:故國行吟(54)
宋浩浩 Song Haohao
納蘭對吳兆騫的遭遇其實也早已耳聞,非常同情他,可是當時的情況要救出吳兆騫來也並不是簡單的事。也許大傢不解,納蘭的父親是權傾朝野的明珠,營救一個被冤枉的中式舉人難道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其實不然,順治江南科考案並非是一般的案子,它涉及到滿漢關係和南北漢官之間的復雜矛盾,更牽扯到清朝統治者如何對待江南的漢族地主官員和文人的一係列敏感的問題,說不定牽一發而動全身,營救了一個人會引起一係列政治反應,納蘭必然地考慮到這些情況。鹵莽地去營救,不但達不到救人的目的,說不定反而會壞事,納蘭覺得必須等到一個適當的時機。所以他並沒有馬上答應顧貞觀,這是納蘭辦事的謹慎。他必須等到適當的政治氣候才能行動,他不是在推卸責任,這是真正地對朋友負責。
顧貞觀救友心切,擔心吳兆騫是不是還能撐到回家乡的那一日,於是給他寫了兩首問候的詞,詞寫得深沉凄婉,顧也將詞送給納蘭看了一遍。納蘭也為之所動,忍不住泣下數行,性德這時對顧貞觀慨然發誓,營救的事以十年為期,最後一定要將吳兆騫救回來,雖然他知道這事睏難重重。他必須依靠自己的父親明珠,明珠也聽說過吳兆騫此人,甚愛其纔,第二天就叫顧貞觀到自己府上來,要當面問清情況。顧貞觀來後,明珠和他說:"吳素負纔名,又與先生莫逆,老夫願意一效綿薄。但先生素不飲酒,今日能為君友飲乎?"顧貞觀從來不喝酒,見明珠這樣許諾,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明珠又笑着說:"先生南人,不肯效吾旗俗請安。今日更能為君友請安者,老夫必有以報命。"顧貞觀絲毫沒有猶豫屈膝請安。明珠也為顧貞觀對朋友的一片忠誠所感動,讓他放懷以待,一定可以將吳兆騫救出。
經過明珠和納蘭的努力,康熙終於同意將吳兆騫赦還。吳兆騫回到北京之後,明珠和納蘭的賢明大着。納蘭和顧貞觀以及吳兆騫三人更是抱頭痛哭,在酒席間掩飾不住欣喜,納蘭隨即作詞一首:
才人今喜入榆關,回首秋笳冰雪間。玄菟漫聞多白雁,黃塵空自老朱顔。星沉渤海無人見,楓落吳江有夢還。不信歸來真半百,虎頭每語淚潺湲。
真是悲喜交集,情真意切。詞中納蘭不說自己為營救吳兆騫付出了多少,可見他也不圖任何回報,詞中衹是一片真摯的友誼,一時這段事在京城傳為佳話。當然吳兆騫衹是個書生,不諳世事,他衹知道納蘭和明珠為營救他付出了不少,卻不太知道顧貞觀為了救他也是竭盡全力,後來為了一點小事就和顧貞觀翻臉,不相往來,吳兆騫甚至還極力詆毀污衊顧貞觀。納蘭性德將這些情況告訴明珠後,在顧貞觀曾為吳兆騫嚮父親求情的地方,重設宴席招待吳兆騫。然後在左邊的柱子上寫到:顧貞觀為吳兆騫飲酒處;右邊的柱子上寫到:顧貞觀為吳兆騫屈膝處。吳兆騫看過之後甚為驚愕,問納蘭和明珠這是怎麽回事。明珠仔細說明原委,並請出顧貞觀相見,吳兆騫知道情況後長跪於貞觀面前不起,淚如泉涌,說到:"生死骨肉之恩,而以口舌之爭辜之,兆騫非人類矣。",兩人相擁合好,大哭不止。
吳兆騫在北京了,總要有個住處,納蘭不但讓他們住在自己府上,還把他的妻子兒女也接到傢中,吳兆騫感激不已。納蘭與吳兆騫常常"侵晨弄墨,筆彩潛飛;半夜彈棋,燈花碎落。",勝過親兄弟。吳兆騫覺得自己不能白吃白主,為了報答納蘭的深情厚意,在府上執教,性德的弟弟揆敘還小,正好拜吳為老師。在納蘭府上教書時期,納蘭知道吳兆騫有些思念家乡的親友,遂讓他回江南省親,並在經濟上給以資助。吳兆騫在故鄉染病,納蘭得知後非常焦急,讓他趕快來北京治病養生。可是吳兆騫體質非常虛弱,不能成行,前後在傢修養了一年,纔回到納蘭傢繼續教書。
作為侍衛,納蘭的職責還是扈從皇帝。皇帝要出塞,納蘭也衹能作陪,受過儒傢思想熏陶的納蘭,胸中也有不可磨滅的濟世思想,他理解那些守衛在邊關的將士。納蘭隨從康熙皇帝到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納蘭看到的是一眼的邊塞風光,千帳營燈,燈下是邊關那些不能回傢的將士,他也想到了自己的遭遇,除了淥水亭的聚會有一些樂趣外,整日守在康熙的周圍,沒有半點自由可言:
山一程,水一程。身嚮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如夢令》
納蘭在塞外寫的好詞不計其數,都悲愴凄涼。古代寫邊塞詞的多是些武將謫臣,納蘭以明珠長子的身份,隨康熙出巡,本是風光極了,可在善感多愁的納蘭眼中,滿目悲涼,看到的衹是天寒風緊,以及將士門的思鄉之心。難怪清末學者王國維也說過: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有納蘭性德的塞上之作。
五
納蘭的首任妻子盧氏是在康熙十六年死去的,這讓他悲痛欲絶,柔腸寸斷。盧氏是個少有的纔女,而且還是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和納蘭結婚時都說他們門當戶對郎纔女貌。盧興祖在朝中曾是蘇剋薩哈的人,鰲拜集團將蘇剋薩哈絞死後,盧興祖也遭到了罷黜,被革職後他按照八旗的規定回到了北京。他的女兒當然也跟着父親來到了京城。納蘭見到盧氏時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她,覺得"南國素嬋娟,春深別瘴煙",簡直和納蘭的朋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的林黛玉一樣,從南方回到了北方。納蘭常把盧氏比作東晉時的纔女謝道韞,這也確實很有可能,盧興祖的在兩廣總督的任上非常註意對當地聰慧小孩的教育,估計對自己的女兒也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妻子盧氏生於北京,長於廣州,十來歲的時候又從廣州回到了北京,受到南北文化的熏陶,見過不小的世面,才華勝於一般的女孩子也是可以想象的,而且長得花容月貌、楚楚動人,可現在卻已離自己而去,怎能不讓他傷心欲絶、悲歌惋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故國行吟 | 第2節:故國行吟(1) | 第3節:故國行吟(2) | 第4節:故國行吟(3) | 第5節:故國行吟(4) | 第6節:故國行吟(5) | 第7節:故國行吟(6) | 第8節:故國行吟(7) | 第9節:故國行吟(8) | 第10節:故國行吟(9) | 第11節:故國行吟(10) | 第12節:故國行吟(11) | 第13節:故國行吟(12) | 第14節:故國行吟(13) | 第15節:故國行吟(14) | 第16節:故國行吟(15) | 第17節:故國行吟(16) | 第18節:故國行吟(17) | 第19節:故國行吟(18) | 第20節:故國行吟(19) | 第21節:故國行吟(20) | 第22節:故國行吟(21) | 第23節:故國行吟(22) | 第24節:故國行吟(2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