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七章 周革殷命的歷史轉折(3)
嶽南 Yue Na
夏商周斷代工程啓動後,專門設置了“武王剋商之年研究”這一課題,專傢組的專傢們一致認為這個課題是工程所涉全部問題關鍵的關鍵,衹有把剋商之年這個定點抓穩抓牢,纔有可能建立起三代年代學的堅固大廈。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前人的成果有個全面的瞭解,以達到知己知彼,百尺竿頭更進一尺的效果。但是,涉及武王剋商之年的學術文獻非常繁雜,且分散於國內外各個地區的各種報刊之上,有些論著在國內外著名的圖書館也難以尋覓,從而給研究、藉鑒工作造成了極大的睏難和障礙。面對此情,工程專傢組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研究所教授彭林等學者,毅然提出由北師大國學研究所牽頭負責搜集編輯、翻譯有關文獻的設想。這一計劃自1997年3月開始行動,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在此之前,關於武王剋商之年到底有多少種說法,一直是人言人殊,難有一個統一的結論。有的說共23種,有的說共28種,一般認為最多可到30多種。在這30多種之中,有相當一部分衹看到引文而不見原文,這就使各種說法越發變得撲朔迷離。通過彭林等學者對國內外文獻的搜集和發掘,具有代表性的論著已達57篇,共有44種關於剋商之年的說法,其中日本學者7種,美國學者7種,英國、瑞典、韓國學者各1種,其他為中國學者的結論。這些結論每一種都來自原作,並非輾轉傳抄而來,從而成為有關武王剋商之年最完備的第一手學術研究資料。
在彭林的主持下,學者們將搜集到的各種文獻,編輯成《武王剋商之年研究》一書出版。從書中可以看到,在44種說法中,年代最早的為公元前1130,最晚的為公元前1018年,前後相差112年。
顯然,以上44種說法,不可能都是真正的武王剋商之年,歷史上真實的剋商年衹有一個。真正的剋商之年該怎樣推定呢?為此,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經過縝密考慮和籌劃,製定了兩條途徑。一是通過關鍵性考古遺址的分期與14C測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獻記載的綜合研究,縮小武王剋商年的範圍;二是在以上範圍內,通過金文排譜和對武王剋商的天文學推算,尋找剋商的可能年代,最後加以整合,選定出一個最佳年代。
灃西的考古發現
為了縮小武王剋商年的範圍,“工程”研究人員按照預定計劃分頭行動,其中由考古學家承擔的“豐、鎬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專題組,在陝西境內展開了緊張的工作。
豐鎬遺址是周人建都岐之後的第二個都城遺址。周人自古公亶父遷岐後開始崛起,經歷三代,文王末年,處於戰略考慮,開始將都城嚮東遷移,坐落於灃河西岸的豐京即其遷都之地。到武王時,又在灃河東岸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史稱鎬京。因豐京與鎬京甚近,且武王居鎬之後,豐京仍然保留着周王宗廟,而西周諸王常居於豐或在豐處理國事,故史傢嚮來將豐、鎬並稱,豐鎬是文王、武王直至平王東遷這一歷史時期內整個西周的都城。
關於豐鎬都城的湮沒過程史無詳記,但從流傳於世的零散綫索看,兩處都邑的部分或大部分宮室毀於周幽王被殺之役是完全可能的。應當說,自平王東遷洛邑後,豐鎬就衰落了。儘管世傳“豐邑在豐水之西”,但自北宋以後人們已經不能分辨古豐水的位置了。於是,整個周都豐鎬的地望也就無法確指。明清以來,許多學者試圖查明豐鎬的具體位置,並為此做過不少努力,但一直未能如願。豐鎬遺址像西方的特洛伊古城一樣完全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自田野考古學在中國興起後,豐鎬遺址又成為學術界註目的焦點,學者們試圖以新的考古學方法來破譯這個久懸於人們心中的謎團。1933年,由北平研究院史學會的著名學者徐旭生領導的,常惠、蘇秉琦先後參加的考古調查隊,在灃河沿岸作了首次考古調查,並在調查報告中提出了關於豐鎬位置的一些看法和猜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千年夢尋(1) | 序章 千年夢尋(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