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追忆繁华京城过往烟云:图说北京三千年   》 老北京的城墙      葛忠雨 Ge Zhongyu

  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中国古代工程的杰作。它始建于元,建成于明,沿用到清以至民国,历经七个世纪之久。据统计,北京城墙仅用砖一项就是4000万块,土、石、灰、木之巨难以统计。明清北京城共有四重城墙,最里面的一重,是围合封建皇宫、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紫禁城城墙;再往外,是围合紫禁城及其周边宫廷服务区的皇城城墙;接着向外,便是清代时只允许旗人居住的内城以及会馆云集、在19世纪末经常发生“公车上书”这类知识分子参政事件的外城。
  元代定都大都后,大都南北较长,呈长方形,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土城墙。到了明朝,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内城南北较短,仍呈长方形,东、西城墙在元旧土城基础上包砖砌成,城墙周长40里,高3丈5尺5寸。
  这一时期,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防犯外族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即倡言修筑北京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这与中国古代城市“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正相吻合,因此嘉靖帝即下令兴工修筑。后来因财政拮据,经严嵩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于是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动工修筑,十月完工,三面全长28里。于是北京城才形成“凸”字形。清代只是对城墙进行了个别改建、重建和维修,对城墙的基本结构没有做大的变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天坛架炮轰击正阳门,箭楼被毁;后印度兵驻扎正阳门城楼,一次夜间取火,引发火灾,正阳门城楼被焚。在此次入侵中,八国联军还用大炮轰塌了崇文门箭楼与朝阳门箭楼,擅自拆除了广安门和东便门外城墙以及崇文门的瓮城。
  民国时期,城墙已多有毁坏和改变。1917年先后拆除了天安门南段皇城城墙和西皇城根灵清宫一带皇城城墙。1923年后,又陆续拆除了除中南海南岸经天安门至太庙以外的其余东、西、北三面皇城城墙。当时的北京城内有“卖黄土”一行,他们的货源即是古城墙的内芯,这也是古城残破的一个原因。但从总体上说,北京的城墙基本上还是完整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成为首都,开始现代化城市建设。参加北京建设的土木专家梁思成等人主张保存古建筑城墙和城楼,但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北京城墙开始大规模地被拆除。至今只有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内城东南角楼、德胜门箭楼保存下来。1968年之前,北京城的各段城墙基本尚存,后来随着环城地铁的修建,城墙基本上都拆除了,只剩下东南角楼西侧等几段残垣。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筋骨与容颜,经济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么艺术就是一个城市同样不可或缺的神经细胞。艺术的产生,是城市从单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艺术的多元化,更是城市繁荣昌盛的代表性展示。
  从宫廷到民间,在这片古都沃土上产生的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上个世纪50年代,雕漆、景泰蓝、牙雕、玉雕被称为“四大名旦”,是京城工艺美术的代表。老北京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名家荟萃、文化内涵深厚、技艺精湛;艺术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北京的传统吉祥文化。
  老北京民间艺术形式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年代的作品记载着不同时代北京人的劳动、生活、娱乐。绢人、面塑、杂耍、鼓书,充分展示着不同时代北京人的明才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黄山书社
繁华有因:“漂”来的北京虎踞龙盘:棋盘结构的北京城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墙缺个角
中轴倾斜:京城中轴线之谜皇家寺院: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古城的“双龙”布局
中南海的历史沧桑北海九龙壁的传说什刹海的由来之谜
正阳门箭楼千斤闸探秘天安门城楼设计者之谜前门大栅栏之谜
太庙被李自成烧毁了吗社稷坛的五色土景山坐像之谜
北京城的“后门”故宫又称紫禁城之谜宫门:解读故宫之谜的钥匙
揭秘皇城三大殿故宫房间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故宫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东华门门钉也有谜团元代皇帝为何没有陵墓神秘的明代皇帝葬仪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