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55節:走出貪欲的迷宮(3)      吳建雄 Wu Jianxiong

  黃帝最後找到去具茨山的路嗎?沒有,必然沒有。因為少年沒有直接告訴他,看來黃帝尋找路途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迷亂依然還得持續一陣子。
  接着,莊子又提出,執政者為什麽會疑惑?他們為什麽會掉進迷宮怎麽走也走不出來?其實,原因就在於他們眼光的局限,他們實在是太幼稚了,"皆囿於物"。才智聰穎的人,一旦沒有動腦筋的機會,他們就會感到不快樂;善於辯論的人沒有談話的話題與機會,也同樣不快樂;而喜於明察的人沒有對別人的冒犯與責問,就更不開心了。這都是因為這些人受到了外物的局限與束縛。
  很多人都是如此。士紳賢達每天忙於在朝堂上建功立業,善於治理百姓的人以做官為榮,身強體壯的人從不把危難放在眼裏,英勇無畏的人遇上災禍總是奮不顧身,那些手持武器身披甲胄的人衹想着去打仗,那些隱居山林的人追求的則是清白的名聲,那些研修法令的人一心衹想着推行法治,那些崇尚禮教的人衹註重人的儀容,而講求仁義的人看重的則是人際交往,農夫沒有除草耕耘的事便會覺得內心不安、無所事事,商人沒有貿易買賣就會心神不安。百姓衹要有短暫的工作就會勤勉,工匠衹要有器械的技巧就會工效快、成效高。錢財積攢得不多,貪婪的人總是憂愁不樂;權勢不高不大,私欲很盛的人便會悲傷哀嘆。依仗權勢掠取財物的人喜好變故,一旦遇到時機就會有所動作,做不到清靜無為。這樣的人就像是順應時令次第一樣取捨俯仰,不能夠擺脫外物的拘纍而使其身體與精神過分奔波勞碌,沉溺於外物的包圍之中,一輩子不會從夢裏醒悟,實在是可悲! 在莊子眼中,英雄、執政者之所以會迷亂,全因他們掉入了自己挖的迷宮裏,自以為是英雄,老想找用武之地,老想表現自己。不需要表現的時候,他們會千方百計製造機會去表現;等到了真正需要表現的時候他們卻又不知該如何表現了。做學問容不得一絲虛偽,管理國傢更不能衹追求名利,否則到了最後衹會作繭自縛,找不到出口。
  之後,莊子又提出,英雄憑什麽說自己是英雄呢?有什麽標準嗎?很多時候,衹有你自己覺得自己是英雄,是你一個人的英雄。
  莊子問惠子:"那些射箭的人如果不事先說明自己要射什麽,靶子在哪兒,那麽他怎麽射都叫射中,那普天下的人就都是後羿了。我可以這樣理解嗎?"惠子說:"可以。"莊子說:"天下原來就沒有被大傢共同認可的正確標準,現在大傢卻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這樣說來大傢都成了堯這樣的皇帝了。可以這麽理解嗎?"惠子說:"當然。"
  於是莊子說:"那麽鄭緩、墨翟、楊朱、公孫竜四傢,再加上你一共便是五傢,到底誰是正確的呢?或者像周初的魯遽那樣嗎?魯遽的弟子說:'我學得了老師的學問,能夠在鼕天生火,在夏天製出冰塊了。'魯遽說:'這衹是用具有陽氣的東西來招引出具有陽氣的東西,用具有陰氣的東西來招引出具有陰氣的東西,根本不是我所說的道。我把我所主張的道給你看看。'於是魯遽調整好瑟弦,放一張瑟在公堂之上,放一張瑟在內室,彈奏起這張瑟的宮音,那張瑟的宮音也隨之應合,彈奏這張瑟的角音,那張瑟的角音也隨之應合。這是因為兩張瑟的音調相同的緣故。如果其中任何一根弦改了調,五個音被弄得不和諧,那彈奏起這根琴弦來,其餘的二十五根弦都有震顫,卻始終不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方纔是樂音之王了。恐怕你就是魯遽那樣的人吧?" 惠子想了想,問:"現在要是鄭緩、墨翟、楊朱、公孫竜他們四人跟我辯論,用惡俗的言辭指責我,用聲音來壓製我,其實卻未必是我的錯誤,那麽我該怎樣和他們相處呢?" 莊子說:"齊國有個人讓自己的兒子留在宋國,命令他像殘廢者一樣做守門人,卻生怕自己的小鐘會破損,包了又包,捆了又捆;有人尋找遠離傢門的兒子卻從不走出村子尋找,這不是很可笑嗎?這不就跟所謂的辯論傢忘掉自己的情況一樣嗎?楚國有個人寄居在別人傢裏,卻像主人一樣怒責守門的人,他總以自己為主人,半夜無人時出門來又跟船夫打了起來,還沒離開岸邊就已經結下了怨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