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反三國演義   》 第五十五回 趙子竜按甲定閩甌 蔣公琰督兵收交廣      周大荒 Zhou Dahuang

  卻說趙子竜因得廖化呈報,派諸葛恪迎取孫亮君臣靈柩,歸葬鐘山,允許人民哭臨,孫氏舊臣,屆期往臨者數萬人。子竜令飭將士分別監護,以免姦人乘機播弄,生出事端,兩三日內,水陸嚴防,如臨大敵,直待葬後,方纔撤防,呈奏洛陽,以孫氏在江南尚無虐民之政,其諸王墳墓,請給予守塚十傢,官為祭掃,以厭人心。龐士元與雲長復書子竜,依議辦理。
  其時會稽閩中各地,孫氏遺臣,糾合各處山賊,乘機竊發,騷擾居民,互相喧動,聲言為孫氏復仇。嚴壽黃武廖化三將,將上項情形,飛報建業。子竜與姜維文鴦,商議發兵前往收捕。
  姜維道:“閩甌新定,伏莽尚多,鼠竊狗偷,假藉名號,而實際則枵無所有,若靜以鎮之,烏合之衆,不能持久,進無所得,决然潰散,從而捕治,一縣吏之力足以製之;若大發軍將,則風聲所播,必有響應而起,徒令節制之師,疲於奔命,千金之弩,不為鼷鼠發機!彼在全盛之時,有江山之固,兵甲之利,我以輕兵臨之,如秋風之掃落葉,寧能於此時,更有大舉耶?訛言繁興,在危邦則可危,在興邦則朝露耳!以維度之,請飛飭三將,督兵守險靜以待之,而大閱建業之兵,以預備徵發,一月之後必無事矣。”
  子竜前席,聽姜維所說利害洞徹,聽得出神,拊維背道:“伯約何料事如神,一至此耶!”即就案作書,分飭三將,依維策施行。自己即日與姜維文鴦,戎服乘馬,大閱屯駐建業各軍,又於玄武湖簡閱水師,軍容煜耀,盛極一時。
  嚴壽黃武廖化三將,奉到都督手書,備加戒備。那些山寇,那裏有甚麽遠志,劫掠些村捨,擄搶些金帛,聽見建業大兵將至,果然如鳥獸而散;不到一月,瓦解冰消。三將報知趙雲,雲大喜,再令姜維前往,督傷三將,分遣精卒,聯合鄉兵,四出搜捕山寇,斬殺無算,又經過好幾個月,方纔全體肅清。姜維凱旋來建業,子竜自同文鴦出郭迎接。維橐鞬馬前,參謁如禮,軍民瞻仰,莫不整肅。三將回府,設宴相慶,遣人飛報洛陽不提。
  且說蔣琬屯兵零陵境上,召集精兵五萬餘人,養精蓄銳,積草屯糧,自奉到漢中王令旨,統兵進收交廣,即日召集蔣珪周翼黃英張盛吳鬱陳南六員大將,商議進兵。蔣琬自據中坐,請六將左右分列。琬抗聲說道:“頃得江南捷報,趙子竜將軍蕩定江東,檄平閩浙,翼德君侯,出守幽州,三分天下,已歸一統。獨嶺南交廣,尚未賓服,琬以不纔,荷漢中王股肱之寄,總零桂之軍,專南徵之任,願與諸將,共此功名。”諸將一齊聲諾。
  蔣琬又道:“五嶺以南,古稱瘴域,吳兵踞守二十餘年,彼以江南下濕之區,吳越柔脆之士,尚能長駕遠馭,震蕩夷蠻!我據零桂之門戶,奮甌越之輔車,乘百戰之聲威,奉中興之大號,皇威所指,宜無不行;但道路迢遙,山麯叢迭,宜如何斟酌審慎,以策萬全?諸將久在行間,熟知地利,願聞明教,以作導師。”
  周翼啓道:“主將上奉明令,削平交廣,博採衆議,以利軍行;翼聞古人有雲: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今兩強皆滅,六合同風,獨桂林九郡,尚為吳守,一則道遠無聞,二則守臣自利,大兵猝臨,自當瓦解!為今之計,主將宜檄豫章東甌閩越各地守將,盛兵境上,以疑敵軍;令桂陽太守遣一將,將數萬之軍,越騎田嶺,以趨番禺為東路;主將自領大兵,由零陵以趨桂林,以入蒼梧為南路;兩路合兵,聲勢十倍,嶺南既平,交趾自可傳檄而定。”
  蔣琬聞言大喜道:“將軍之言是也!”即拔令箭一枝,令周翼領大兵一萬,從郴縣出平石,由麯江韶關以達番禺;黃英赴桂陽見董太守,徵兵萬人,為第二隊,東道之事,悉以相委。二將領令,分兵前去。蔣琬令蔣珪領兵二萬,為前部先鋒!陳南為副,由全縣直取桂林;自同吳鬱張盛由道縣出灌陽,沿桂江以取蒼梧。三路人馬,六萬餘人,浩浩蕩蕩,直嚮兩粵邊境殺來。豫章東甌閩越各將吏,奉到檄書,各盛兵境上,聲勢大振。
  那時節番禺太守虞翻早已去世,臨沒之時,喚兒子虞汜等七人至前道:“我死之後,吳王必令汝嗣職,遠觀乾象,近徵人事,漢室必再中興,江東王氣已盡,汝輩不可逆天行事!桓王之子孫英,將來此吊唁,便可留之,漢兵一至,汝輩可率部屬舟師,泛海至婆羅島,闢土殖民,為先王延一脈之祀,漢兵得了番禺,必窺交趾,交趾既得,漢兵於願已足,汝兄弟可整頓兵威,懷柔夷獠,令江東舊物,海外長存,於漢無妨,於國有利,審時度勢,慎之慎之!”七子含淚頓首受命,言罷氣絶,七子痛哭成殮,報入建業。
  孫權聽得虞翻身死,心中傷感異常,果然不出虞翻所料,令侄兒孫英,同着周循太史亨,前來番禺吊唁,順視番禺各地防務,即以翻四子虞汜接任番禺太守。孫英三人到了番禺,緻唁已畢,令虞汜視事。虞汜因父親遺命,主上重恩,不可強違,墨絰受任。孫英三人自嚮交趾九真日南合浦象郡蒼梧桂林儋耳珠崖各地巡視。
  孫英一行人去後,虞汜密令五弟六弟七弟,率領樓船甲士,浮海至婆羅洲,協服島夷,建立宮室,招集商賈,開闢土地,沿海州縣,流民麇集,三人恩威並用,僑民土著,相安無事,飛報虞汜得知。虞汜正自歡喜。恰好孫英諸人巡視已畢,回至番禺,那建業失陷的敗報,亦已轉到。孫英號陶痛哭,登時逼着虞汜出兵報仇,周循太史亨少年氣盛,一致主張血戰。
  虞汜將三人引至密室,把父親遺囑取出,與三人觀看。孫英看罷,做聲不得。周循道:“事已至此,即合九郡,未必能敵漢兵,不如從虞太守遺囑,浮海以存國脈,猶為上策。”太史亨虞汜同聲贊成。
  四人商議未定,衹聽得探馬報入府堂,漢兵大將周翼領兵三萬,來至麯江;蔣珪領兵三萬,來攻桂林;蔣琬領兵三萬,來攻蒼梧;贛閩各境,俱已動兵。孫英仰天嘆道:“江東霸業,一旦消亡,東南半壁,竟無寸土!”不覺淚隨聲下。周循勸道:“虞太守既已前知,此時更無庸再議,即請太守整頓舟船伺候。”虞汜道:“已經齊備多日,但我輩既屬吳臣,今日即尊小侯為主。”三人同聲俯伏拜謁。孫英揮涕,扶起三人道:“國破傢亡,尚何君之有?天命如此,所望諸君,相從無失耳!”三人流涕拜謝。
  孫英又道:“我等既决然遠去,何必徒苦生民,可傳諭州縣,望風迎降,為先王留餘愛於人民可也!”虞汜道:“謹遵主公臺命。”即飭令傳諭所屬各州縣,漢兵到處,不許迎戰,一律降附,以免兵災。將父親手諭,貼在大堂上面,自己收拾府庫財物兵甲器仗絲絮棉帛百工技藝書籍圖畫符節旌麾裝載海船,曉諭人民,願從者聽。合兵吏數萬人,奉了孫英,棄了番禺,渡海望婆羅州進發。
  孫英等海船到了洲前,虞聳三人,迎接入內,謁見孫英。周循建議,改稱婆羅國王,以避漢兵耳目。孫英依議,即日改號,以周循為左丞相,虞汜為右丞相,太史亨為太尉,虞汜兄弟,各任要職。東吳舊臣子弟,聞知孫英在海外建國,紛紛前往投效;虞汜周循,以次擴充各島,到也日興月盛。衹無奈漢兵強盛,守禦堅固,衹好在海外獨立,保全桓王一脈罷了。這完全是後話,表過不提。
  如今且說周翼領兵來到麯江,勢如破竹,兵不血刃,東吳城鎮,望風迎降。不上一月,全軍到了番禺,在大堂上看見虞翻手諭,心中暗自驚訝,一面安輯地方,一面令黃英據守番禺,自領五千人來會攻蒼梧。
  那蒼梧太守,正在憑城死拒蔣琬,卻聽得番禺失陷,周翼從背後殺來,前後受敵,衹得開城投降。蔣琬得了蒼梧,看見周翼來到,不覺駭然。周翼將始末原由說出,蔣琬大喜,自駐蒼梧,令周翼領張吳二將,配兵萬人,撫定日南九真儋耳珠崖合浦諸郡。就在那時間,蔣珪亦得了桂林,留陳南鎮守,自領兵萬人出邕南,以徇交趾。捷報到了蒼梧,蔣琬由蒼梧來到桂林,令陳南領本部萬人前去邕南,接應蔣珪。
  自古道:衹有錦上添花,那有雪中送炭。要算天下第一個會湊趣的就是玉皇大帝,那將興的國傢,他便特別的奉承,那將亡的國傢,他便特別的糟塌:什麽日月合璧,五星連珠,昆陽風雨,滹沱冰凍,衹要可以巴結的地方,他老人傢便無微不至,極其奉承;什麽山崩川竭,水旱兵戈,崖山波浪,錢塘潮汐,衹要可以糟塌的地方,他老人傢,無不應有盡有,惟力是視,
  此刻漢兵剿滅魏吳二敵,兵發南中,從來所說的瘴癘之區,蠻夷之域,及至蔣琬大兵一到,卻到人馬平安,風雲輻輳。天意如此,人力難回。所至之處,守城將吏,無不解甲投降,即有一二抗拒王師者,不過稍延時日,終歸失敗。那素來毫無名望的偏裨將校,到了此時,都也智勇煥發,措施裕如;嶺南九郡,不到三個月,一律蕩平。蔣琬遣人馳報洛陽,自己易置守吏,安撫居民,從民間搜出劉璋父子,羈管候命。正是:
  狗屠得志,盡是公侯;竜氣所鐘,自多卿相。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寫姜維籌度東吳遺民,山盜竊發,一段文字,此為興邦所必有之事故,亦惟竜興功臣所善策之良謨。而不知作者正追懷於羊叔子緩帶輕裘,乃以趙雲竊比,相映一寫,方為翻得幹淨,不留點墨。可見武成告定,良佐安邦,欲請伏莽之假名,全憑鎮靜之一道,亂極思治,人心已非,一播風聲,反成疲命,天閱以臨之,可不必多事於監殷也。則叔子以德懷人,不戰而勝吳於未定,伯約以靜安民,豈非不戰而懷吳於已定歟。後文復將錦上添花,雪中送炭,寫出玉皇大帝一段妙論,以闢天意為無上荒唐,直從地下英雄,駡到天上神鬼!雖九霄亦應絶倒!究竟何處有一點遊戲筆墨?又何處作一概遊戲筆墨乎。
  子竜解甲已定閩甌,公琰督兵出收交廣,此皇輿之一統,卻功蓋於三分,真可比跡秦皇,追蹤漢武,不謂孫英前往一吊虞翻,亦大存吳禮於海外,則與明亡痛史,誠何以異?是作者既以昭烈發皇秦漢,又收福王唐王桂王餘烈入三國中,而以虞翻子孫存鄭芝竜成功等輩,上下千古,惟武功忠義之是彰,心乎明末遺恨,耿耿不忘,則本書即署為三國革命史,亦何不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楔子 雨夜談心傷今吊古 晴窗走筆遣將調兵第一回 省詐書水鏡留元直 脫徐母孔明遣趙雲
第二回 戰江夏孫氏雪前仇 讓荊州劉牧懲後患第四回 泄舊忿張綉投孫權 挫先聲甘寧射樂進
第五回 小周瑜水陸破曹兵 矮張鬆東西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趙子竜得圖 取漢中夏侯淵耀武
第七回 數抗命矯詔召馬騰 聯新婚開閣迎呂範第八回 戰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關馬孟起報仇
第九回 曹孟德計阻臨潼縣 諸葛亮兵伐白水關第十回 馬孟起間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軀蹈東海
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傳國璽 喬國老痛哭小東床第十二回 賦歸寧孫夫人不歸 下密詔漢獻帝不密
第十三回 銅雀臺大宴論當塗 金鳳橋愛子陳天命第十四回 孫夫人雨泣葬江流 劉皇叔雪涕祭武擔
第十五回 吳蜀仇讎阿瞞稱帝 漢魏禪讓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復仇劉玄德興師 小得勝夏侯淵敗績
第十七回 魏文長偷度子午𠔌 馬孟起再入長安城第十八回 侈親徵魏武帝逞兵 雪積憾馬孟起奮武
第十九回 徵舊部馬岱旋武威 襲故智魏延渡壺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賈詡明聯吳 扮舟商呂蒙暗襲蜀
第二十一回 趙子竜截江敗呂蒙 龐士元巡城識嚮寵第二十二回 張翼德血戰奪方城 關雲長兵威震河北
第二十三回 議遷都曹操還許下 領新軍馬岱出關中第二十四回 孫仲謀兩路攻荊州 趙子竜一軍奪江夏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