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管理三國志 》
第55節:講有為與無為(1)
成君憶 Cheng Junyi
第十七:講有為與無為
曹操是一個明星級的企業傢,要文采有文采,要武略有武略。劉備是一個非明星級的企業傢,他有什麽呢?他有很多明星級的員工。所以,曹操的公司雖大,卻是一枝獨秀;劉備的公司雖小,卻是春色滿園。
成君憶先生認為,劉備以他畢生的努力,都沒有實現光復漢室的理想,但他的管理風格,卻非常令人贊賞。那麽,劉備究竟有哪些值得贊賞的地方呢?
我把人類的文化分為兩種,一種是漁夫文化,另一種是園丁文化。兩種不同的文化,派生出兩種不同的管理學:漁夫的管理學和園丁的管理學。
馬斯洛先生所謂的“人本主義”,其實是一種“人欲主義”。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我們傾嚮於掠奪和占有。因為掠奪和占有,我們不得不選擇戰爭。這種“人欲主義”,正是漁夫文化的典型特徵。漁夫文化會培養出很多的戰爭英雄,卻永遠無法理解“以人為本”的真正意義。
衹有園丁文化才能懂得“以人為本”的“本”義。人生在世,不是為了滿足人的欲望,而是為了滿足人生成長的需要。管理學的奧秘,不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互相利用,而是讓所有人都能夠理解安身立命的人生智慧。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就是這兩種管理學的對比,就是漁夫的管理學與園丁的管理學之間的對比。【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132. 真正的管理學不是什麽戰爭,而是讓人們懂得如何去熱愛自己的人生、如何去熱愛自己的工作。
老子認為,管理者的資質可以分為四個等級,依次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管理者,會讓員工們感覺不到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的存在。每個人都懂得如何熱愛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在快樂地工作,每個人都像花兒一樣熱情地開放着自己的花朵,像果樹一樣熱情地奉獻着自己的果實。整個社會都像奼紫嫣紅的花園那樣繁榮美麗,像橘黃橙緑的果園那樣物産富饒。
你們問:“世界上真的有這麽好的組織文化嗎?真的有這麽好的管理者嗎?”是的,你們懷疑,在你們找到答案以前,當然會懷疑。可是,這樣的組織文化,這樣的管理者,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啊,我們為什麽不把那種文化找回來呢?
劉邦剛剛建立漢朝的時候,天下還很不穩定。到處都有人謀反,到處都有人叛亂。劉邦為此殺了許多人,其中包括功高蓋世的淮陰侯韓信。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突如其來的事故發生,弄得他一次又一次地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麽辦纔好。這時,有一個名叫陸賈的學者,對他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管理學名言:“馬上得天下,但不可馬上治天下。”什麽意思呢?你可以用戰爭的方式奪得天下,但不可以用戰爭的方式管理天下。暴力和權謀能夠讓人們害怕你,但卻不能夠讓他們安心地工作。真正的管理學不是什麽戰爭,而是讓人們懂得如何去熱愛自己的人生、如何去熱愛自己的工作。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時刻。陸賈的一句名言,觸動了劉邦的一念之轉變。從此之後,漢朝的管理當局就開始了文化上的轉型。從秦始皇時期那種嗜殺成性的漁夫文化,轉嚮了以人為本的園丁文化。
組織文化的轉型,造就了一位“太上,不知有之”的好皇帝。他就是劉邦的兒子漢文帝。漢文帝不像他的父親漢高祖劉邦,曾經打敗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也不像他的孫子漢武帝劉徹,曾經大敗匈奴,威震西域。他沒有任何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平凡得像一個農夫。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皇帝,卻奇跡般地把一個貧窮和動蕩不安的國傢帶嚮了繁榮富強,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景之治。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到處傳揚着豐收的喜訊,幸福的笑容像花兒一樣開放在每個人的臉上。自春秋戰國以來,在兵荒馬亂中顛沛流離了500多年的老百姓,終於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其次,親而譽之。比較差一些的管理者就不願意像漢文帝那麽做了。他們會說:“漢文帝是很了不起。可是,你瞧瞧他,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像老黃牛一樣默默無聞地付出,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好處,也太不值得了吧?我可不願意做這樣的傻瓜蛋!”這一類的管理者認為,做了好事就應該青史留名,讓人們愛戴他、贊美他。
其次,畏之。第三等的管理者會說:“我為什麽要圖那些虛名呢?作為一個管理者,最要緊的是讓人們聽我的話,並且為我所用!”所以,他會強調自己的權威,讓員工們尊敬他、害怕他。如果員工們不害怕他,又怎麽會聽他的話、並且為他所用呢?
其次,侮之。最差勁的管理者會說:“我想怎麽樣,就怎麽樣。人生在世,圖的就是一個自在。”所以呢,他會鬍作非為,讓員工們瞧不起他。就像孟子見梁襄王時說的那樣:“望之不似人君!”一看他就不是一塊做領導的料。
這就是管理者的四個等級。大傢可以對照着看一看,你的資質屬於四個等級中的哪一個等級。【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133. 劉備以他畢生的努力,都沒有實現光復漢室的理想,但他的管理風格,卻頗能體現“太上,不知有之”的奧妙。從這個意義上講,曹操的管理能力是不如劉備的。
從漢文帝開始,漢朝的歷代皇帝依次等而下之,經過光武中興,傳到東漢末年的漢桓帝和漢靈帝時代。尤其是漢靈帝,生活放蕩,任性胡闹,衹是一味地寵信那些善於討好他的小人,弄得國傢的管理秩序完全失去了控製,根本不具備一個國傢領導人應有的責任感和道德修養。所以,老百姓們也是“望之不似人君”,都很瞧不起他。
董卓就說了:“瞧你這個皇帝,當得真是窩囊!”於是,他殘酷地殺害了許多敢於冒犯他的人。他以為,當所有的人們都懼怕他的時候,他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他卻不明不白地死在被他隨意呼來喝去的幹兒子——呂布的手裏。
接着,曹操就說了:“僅僅讓員工們害怕你是不夠的,還得讓他們尊敬你!”所以,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如果你敢不聽話,他同樣可以像董卓一樣殘酷地滅絶你的性命;第二件事,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方式竊取了法定性的領導職位;第三件事,美化自己的形象,以博取人們的愛戴和贊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就是因為出現了這些類型的管理者。第一種類型的管理者是漢靈帝,他鬍作非為,所以人們會“侮之” ——瞧不起他,藐視他,甚至於欺侮他。第二種類型的管理者是董卓,他比漢靈帝厲害,窮兇極惡,殺人如麻,所以人們會“畏之”——害怕他,逃避他,反抗他。第三種類型的管理者是曹操,他比董卓聰明,懂得恩威並用,希望人們能夠“親而譽之”。
比起漢靈帝和董卓、袁紹、呂布之流,曹操的確更有管理能力。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而曹操能夠率領他的軍隊掃滅群兇,當然和他的管理能力有關。這種管理能力是什麽呢?其實就是權謀。董卓衹懂得使用暴力,曹操在權謀上卻能夠更勝一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第1節:煮酒論英雄(1) | 第2節:煮酒論英雄(2) | 第3節:煮酒論英雄(3) | 第4節:煮酒論英雄(4) | 第5節:漁夫的管理學(1) | 第6節:漁夫的管理學(2) | 第7節:漁夫的管理學(3) | 第8節:漁夫的管理學(4) | 第9節:管理學的出路(1) | 第10節:管理學的出路(2) | 第11節:管理學的出路(3) | 第12節:管理學的出路(4) | 第13節:管理學的出路(5) | 第14節: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1) | 第15節: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2) | 第16節: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3) | 第17節: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4) | 第18節: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5) | 第19節:從姦雄到英雄(1) | 第20節:從姦雄到英雄(2) | 第21節:從姦雄到英雄(3) | 第22節:從姦雄到英雄(4) | 第23節:曹操的發跡史(1) | 第24節:曹操的發跡史(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