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55节:读《红楼梦》札记(1)
启功 Qi Gong
读《红楼梦》札记
《红楼梦》一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十几年过程的生活史,中间有无数离合悲欢,矛盾冲突。它的形象鲜明,能使读者眼前呈现着荣、宁二府和大观园的巍峨景物,以及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音容笑貌。书中也直接写出了许多生活制度、人物服饰、器物形状等等。特别是清代旗籍里上层人物的家庭生活,更写得逼真活现。
但是如果仔细追寻,全书中所写的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以及具体的官职、服装、称呼,甚至足以表现清代特有的器物等等,却没有一处正面写出的。这不能不使我们惊叱作者艺术手法运真实于虚构的特殊技巧。所以从程伟元、高鹗所刻一百二十回本的插图以来,若干以《红楼梦》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图画、雕刻等等艺术品,所描写的服装都不能确切一致,有些方面,简直可以说无法画出,还有一些戏剧服装,也同样感到难于处理。
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对于清代旗籍人生活习惯的不熟习,对于书中所写的生活事物,究竟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也不太容易分出。从前有些人曾感觉到书中没有确切写出地点是南京还是北京,如果是北京,何以有妙玉栊翠庵中那种大树红梅?如果是南京,却又分明常提从南京来、到金陵去等等的话。还有人觉察出书中从来没写出人物的脚,那些妇女究竟是缠足的还是不缠足的?其实作者不但没有正面写地方,也没有正面写年代;不但没有写脚,也没有写头。虽然有三次写到宝玉的辫子,但都非常具体地交代出是小孩辫发的特征,小孩的辫发,便不仅清代专有的了。诸如此类,真是不胜枚举。
后四十回出于续作,似乎已成定论,但也还有人怀疑其中可能有曹雪芹的某些残稿、资料或创作提纲,我也觉得还有这样探索的余地。并且还觉得前八十回中也不见得毫无后人修补甚至改动的笔墨。即使后四十回全出于后人续撰,其撰者也并不止高鹗一人,这不属于本篇所谈的范围,所以暂不详及。现在只就这种有意回避的方面看,前八十回是相当严格的。后四十回就不免有露出马脚的地方。虽然如此,后四十回的撰者实已领会了曹雪芹在这方面的意图,所以在这方面绝大部分能和前八十回合拍。本篇既探索曹雪芹这种手法的精神,也一并举出后四十回里的例子。它的前后相一致处或露马脚处,也可以供研究前八十回修补和后四十回续撰问题的资料。
现在即从书中所写关于年代、地方、官职、服装、称呼及其它几点生活细节几个方面来举例说明。
一年代与地方
古代许多小说,无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一些长篇或短篇小说,常常首先交代故事出于某朝某代,某郡某县,甚至还要提出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以资取信于人。当然其中也有许多可能是真实的和写得好的,但也确实有些作品的故事内容、生活制度、人物形象与那些时间地点的特色并不吻合,徒然成了一套"例行公事",不起什么作用。《红楼梦》一书却不然,它首先提出"年代无考"、"真事隐去",但从书中的人物形象中却十足鲜明地表现了时代特征。作者在第一回写"太虚幻境"的石坊对联说: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恐怕也是作者为自己这种寓真实于虚构的写作手法来发的一个声明吧!
先看书中所写的年代:
第一回假托僧道二人与顽石对答中提到:
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
又说:
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
到了七十八回《芙蓉诔》中,因为文体的格式关系,不得不具备年月日,于是提出:
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这一方面表现宝玉对晴雯悲念追悼的心情,又好似游戏文章用不着郑重写出年月的样子,其实仍然是巧妙地避开真实年代。
至于第七十八回贾政述说恒王的事迹时,只说:
当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怛王,出镇青州。
这恒王分明是明代的王爵,何以不说"明朝",而只说当日呢?这只要看了下文便好明白。下文述说异代之后朝廷"褒奖"前代人物时说:
昨日因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奏请各项人等。
在明代之后,当然是清代。这里前边用"当时",后边用"前代",这两朝关系便无形地交代过去了。
至于地方,常是真假参半。有些著名地方,并不止清代特有的,常用真名。例如:
苏州城(第一回)、苏州(第五十七回)
湖州(第一回)
金陵(第二回)、南京(第七十五回)
京口(第六十九回)
大同府(第七十九回)
元墓(第一一二回)
还有明代特有的地方建置,清代已然改变了的,例如;
金陵应天府(第三回)、应天府(第三回)
还有根本即假的,例如:
大如州(第一回)
铁网山(第十三回,脂本作"潢海铁网山")
孝慈县(第五十八回)
平安州(第六十六回)
太平县、李家店(第九十九回)
急流津(一○三回)
即书中那些地名真实的地方,其地理位置也非常含糊。
在佛教经典中,认为世界有四大部洲,中国属于"南瞻部洲",所以道场中写给神像的疏表,必须写出是世界上哪一部洲、哪一国家,然后才写什么年月,这是那些疏表的特有格式,在第十三回秦可卿丧事的疏表中写道:
四大部洲至中之地,奉天永建太平之国。
仍然没有"大明"或"大清"等类具体的朝代字样。
还有书中屡次提到"京城",但一律都用"长安"。
例如:
长安城中(第六回)、长安县(第十五回)
长安都中(第五十六回)
长安(第七十九回)
此外也有很多处提到"进京"、"来京"等话的地方,但翻遍了全书,从来没有一个"京"字上有"北"字的。因为单提一个"京"字便相当地笼统,如说"北京",则标识了清代的首都。固然明代的首都也是北京,未尝不可以强辩,但作者终于把它躲开了。
二官职
《红楼梦》一书中所有的官职名称,有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也有完全信手虚构的。即以历史上曾经真有的官名来说,却常常不是同一朝代的,或者那个官职,在古代并不管辖那种事务。
也有清代的官名,但那些往往是清代沿用前代的官名,并非清代所特有的。例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1) | 第2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2) | 第3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3) | 第4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1) | 第5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2) | 第6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1) | 第7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2) | 第8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3) | 第9节:记我的几位恩师 | 第10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 | 第11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 | 第12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 | 第13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 | 第14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 | 第15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 | 第16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7) | 第17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1) | 第18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2) | 第19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 | 第20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4) | 第21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5) | 第22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6) | 第23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7) | 第24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