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心靈跋涉的歷程:巴金最後23個春秋   》 古都·《傢》·太平湖(1)      竇應泰 Dou Yingtai

  列車沿着一條熟悉的鐵路嚮北方飛馳。
  巴金坐在飛駛的列車窗口,眺望着從車窗前疾掠而去的山川、田疇和一排排在春風中返青的林莽。江南碧緑的原野從老人眼前迅速變幻成北方尚未吐緑的大地。時光已是1978年的5月。
  巴金又來到北京。
  這已是他“文革”後第三次赴京了,古老而雄偉的京城,對於巴金來說始終是魂牽夢繞的地方。自1966年6月他在這裏參與亞非作傢緊急會議回上海後,眨眼就十一年光景了。這期間巴金失去了自由,他始終沒有機會走出上海,北京當然就成了他心儀的所在。1977年10月,巴金忽然得到上級的通知,要他隨上海人民代表團,前往首都北京參加毛澤東紀念堂的開館活動。他為隨團赴京瞻仰毛澤東的遺容而倍感振奮。
  這是巴金在撥亂反正後第一次來到北京。古都久違了,然而,北京的金秋仍然讓老作傢心往神馳。因為這裏有許多文壇上的友人,也留有巴金難忘的記憶。毛澤東發動的“文革”雖然給他帶來了災難,然而在這位作傢的心裏,始終沒有改變對這位偉人的敬仰。在紀念堂裏巴金面對巨人的遺體,長時間的凝思着。歷史煙雲似乎在那一剎間在他的腦際裏翻騰,又在他的頭腦裏定格。那些他親身經歷的歷史,就構成了巴金形象思維新的靈感。他承認任何人,包括靜臥在水晶棺材裏的一代巨人,他也有歷史的局限性甚至會犯錯誤。而巴金正是從毛澤東的一生中悟出了許多人生的真締。
  巴金第二次再來北京,是在1978年2月。
  那是他“文革”後期首次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許多久違了的友人,都在這次會議上重聚與相逢。金碧輝煌的人民大會堂在歷經十幾年的風雨之後,依然還象從前那樣雄偉壯觀。衹是巴金心頭感到有些悲哀的是,許多熟悉的友人都已經不在了。其中最讓他懷念的人就是周恩來。也是在此之際,巴金提筆寫了一篇懷念周公的文字,因為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中間,他最崇敬的就是周恩來了。而今當巴金隨着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們走進這座熟悉的輝煌建築時,他心中就不能不産生一種隔世之感。
  這一次——距參加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僅僅過去了三個月時間,巴金再一次進京,他是為作為出席中國文聯三屆三次會議的代表而來的。作為中國文聯的領導人之一,巴金知道這次會議對於他和所有在浩劫中幸免於難的文藝界人士來說,意味着什麽。這無疑是真正的解放,也是動蕩過後難得的一次隆重聚會。巴金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在有生之年還有這樣的機會。
  “《傢》是我四十六年前的作品,四十六年來我寫過好幾篇序,跋和短文,談我自己在不同時期對這部作品的看法,大都是談創作的結果和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很少談到小說的缺點和它的消極作用。”巴金前往北京出席全國文代會之前,北京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就已經就再版他46年前在上海面世的成名作《傢》,進行過多次的洽談。巴金完全沒有想到他在有生之年還會看到國傢一級的出版社,有一天會再版他那部在“文革”中多次受到批判的小說。“文革”前他傢的二樓書房中還珍藏有少量《傢》原版的幾種版本。“文革”期間樓上的書都被造反派們查封了。他解放以後,手邊衹有一本《傢》,也還是解放後再版的。那時候,大地已經解凍,一些有幸來到他武康路小樓裏作客的友人,多麽希望索要一本由巴金簽名的《傢》以留作紀念。然而那時的巴金幾乎無書可送給朋友。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竟然主動要再版此書,此事對巴金來說不啻是最大的幸事。出版社希望他在此書再版之前,最好親筆再寫一個序言或後記。所以,巴金在臨去北京之前就已經打好了腹稿,他不知對今天的讀者該如何談自己那部心血的結晶——《傢》呢?!
  巴金又住進了北京飯店舊樓。
  這裏他十分熟悉,“文革”以前他多次來京,大多都在這裏下榻。而今天巴金來到長安街上,發現這裏還像從前那樣繁華與喧鬧,車如流水馬如竜。長安街,久違了!他記得自己在上海受到專政的時候,衹要從廣播裏聽到毛澤東接見紅衛兵的實況轉播,巴金就會想起眼前這條寬敞筆直的長街。
  形勢畢竟大變了。這不是夢,而是一個鮮活的現實。巴金在“四人幫”粉碎以後,確實比從前年輕了許多,儘管臉上不時還會現出一絲淡淡的憂鬱,那是他在懷念死去的亡妻,不過他從心底確已逐漸驅散了陰霾。自己現在74歲了,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不過巴金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身體比別人差。他在73歲的那年秋天,總算釋完了《往事與隨想》的第一、二捲。這說明他寶刀不老,譯成以後他在北京的朋友何其芳竟然獲悉了此事,便馬上給巴金寄來了一封信,稱他看了巴金在報上發表的文章和聽說他正在翻譯的赫爾岑回憶錄後大為感動,表示他一定要嚮巴金學習,要多學一種外文。因為衹有這樣才能趕上形勢,巴金心裏自然十分振奮。
  巴金的上海寓所也再不是門可羅雀,許多從前不理睬他的政府高官們現在開始魚貫而來。特別讓他振奮的是,去年九月裏,巴金被允許在上海會見他從前的兩位日本老朋友,一位是德高望重的中島健藏,一位是日本文壇上卓越的人物井上靖先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悲劇在暮年上演“13”--一個黑色的日子(1)“13”--一個黑色的日子(2)
“13”--一個黑色的日子(3)“13”--一個黑色的日子(4)“13”--一個黑色的日子(5)
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1)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2)彌留時身邊沒有親人(3)
中午噩耗進傢門(1)中午噩耗進傢門(2)中午噩耗進傢門(3)
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1)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2)蕭珊死前的話: "血還是不要輸了吧?"(3)
與愛交織的訣別愛情起步的地方(1)愛情起步的地方(2)
愛情起步的地方(3)愛情起步的地方(4)花溪,寧靜的婚夜(1)
花溪,寧靜的婚夜(2)花溪,寧靜的婚夜(3)花溪,寧靜的婚夜(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