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新解——思与行 》
乡党篇第十(5)
何新 He Xin
[原文]
问人于他邦①,再拜而送之②。
[译文]
(10.15)托人在国外看望友人,送行时要连拜两次。
[注释]
①皇疏:问者,谓更相聘问也。他邦,谓邻国之君也。
古代问候礼,必致送礼物以示情意,《诗·郑风·女曰鸡鸣》:“杂佩以问之”。《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哀公十一年“使问弦多以琴”。玉佩、弓、琴皆为馈礼。
②拜,拱手并弯腰。
[原文]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①。”
[译文]
(10.16)季康子来送药,(孔子)拜谢而接受,说:“我不了解药性,不敢尝用。”
[注释]
①古礼,君长赠食,受者先尝。潘氏《集笺》:《说文》:“馈,饷也。药,治病草。尝,口味之也。”《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郑《注》:“毒药,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毒。”
此在孔子归鲁之后。孔子病于陈,归鲁未愈。
[原文]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①。
[译文]
(10.17)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归,问:“伤人了吗?”不问是否伤了马。
[注释]
①《孔子家语·子贡问》: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郑曰:“重人贱畜也。退朝者,自鲁之朝来归也。”
皇疏:厩,养马之处也。焚,烧也。孔子家养马处被烧也。孔子早上朝,朝竟而退还家也。王弼云:孔子时为鲁司寇,自公朝退,而之火所。不问马者,矫时重马者也。
何按:饲马曰皂人、造人。皂,槽也。
[原文]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①,必熟而荐之。君赐生②,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③。
[译文]
(10.18)国君赐食,必定坐正后先尝一尝。国君赐给鲜肉,必定煮熟,用以供奉祖先。国君赐给活物,必定将它养起来。陪国君用餐,当国君行祭礼时,他自己只吃米饭(不品尝菜肴)。
[注释]
①腥,古字作“胜”。《说文》:“从肉,生声。”
②生,活物也。
③先饭,先吃黍粟,待君食后,方敢共尝膳馐。苏子由曰:“礼,食必祭,祭先饭,祭乎其始食者也。古者将田祭貉,将射祭侯,用火祭爟,用师祭祃,食必祭先仓,爨必祭先炊,养老则祭先老,不忘本也。先衣、先虞、先蚕、先卜、先马、先牧、先农、先啬、先食、先酒,皆其类矣。先王之制礼,无非教也。”
[原文]
疾,君视之。东首①,加朝服,拖绅②。
[译文]
(10.19)病了,国君来看望。孔子头朝东,将礼服盖在身上,大带拖垂于地。
[注释]
①东首,指孔子病中卧床而言。古人卧榻一般设在南窗的西面,国君来,从东边台阶走上来(东阶就是阼阶,原是主人的位向,但国君出入从阼阶上下),所以孔子面朝东来迎接他。
②加朝服,拖绅:孔子卧病在床,自不能穿朝服,只能盖在身上。绅是束在腰间的大带。束了以后,仍有一节垂下来。
[原文]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①。
[译文]
(10.20)国君传命召见,不等车马驾好,立即动身。
[注释]
①《荀子》曰:“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云:“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①。
[译文]
(10.21)(他)进入太庙,事事请教。
[注释]
①又见《八佾》之第15章(3.15)。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图书目录 | 序 | 学而篇第一(1) | 学而篇第一(2) | 学而篇第一(3) | 学而篇第一(4) | 为政篇第二(1) | 为政篇第二(2) | 为政篇第二(3) | 为政篇第二(4) | 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里仁篇第四(1) | 里仁篇第四(2) | 里仁篇第四(3) | 里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