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风雨半支莲 》
第55节:第十二章 羞煞了一担石沟(1)
钟鸿 Zhong Hong
第十二章 羞煞了一担石沟
一担石沟石头多,潺潺泉水挂山坡。
受冤右派来劳动。何惧坡陡荆棘多。
枣甜桃大猪鸡叫,一担石沟笑呵呵。
偏有邪风阵阵起,青山绿水起浑浊。
1958年10月8日怀着前途未卜的心情,我奉命从豆各庄乡转移到西山的北京市委绿化基地:一担石沟。过了门头沟,汽车在两边的悬崖峭壁中爬行。在山脚下,仰望陡峭的高山、狭窄的石路,颇是心惊。经过“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闻名古刹——潭柘寺,就到了一担石沟。入沟处一边一块巨石,传说当年二郎神挑山至此,歇脚撂下的,因此传名“一担石沟”。山泉从坡顶而下、哗啦啦地流淌,时而可闻运山货的驴队颤颤悠悠、叮叮当当的铃声。
核桃树、柿子树、酸枣树漫山遍野、参差不齐、色彩不一。这里的核桃树都比较高大,枝叶茂密。农民说:“核桃是爷爷种孙子吃,这些树都经过好些个爷爷了。”柿子树多为与黑枣枝嫁接而成。此刻正是金秋,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点燃的小灯笼。美丽的山色使我又升起幻想:要在这里好好劳动,争取早日摘帽,重返正常人的生活。
在这里劳动的有市、区直属机关的右派分子30余人,再加上一些有其他问题的人和轮班来锻炼的机关干部,经常100多人。有在青年作家会议上相识的朋友:东城区委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青年作家王蒙,北京日报的青年作家从维熙、漫画家李滨声等。我们市委机关的右派分子也集中于此。宣传部三个右派:徐宝伦、我和梁湘汉先后来此。组织部的张敦礼、统战部的叶向忠、王志诚,监委会的白祖诚、财经部的薛德顺、办公厅的张万昆、李润华等都来了。
和许多同类在一起,似乎由大家共同分担了心头的压力;不像初到豆各庄,置我一人于众村民监督的压力下。
实际并非如此。这里虽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监督的眼睛,却有以“改造”他人为职业的管理干部,以及以整人为表现自己“革命”的短期来劳动的个别干部和少数几个右派头人。他们是惟恐天下不乱,各显其能地为右派的帽子上再加砝码,真是“无日不风波”。虽然历史的错误,不会也不应由他们来扛,但任何历史背景中也会涌现各种不同人的不同品德。
层层梯田里搭起的帐篷就是我们的栖身处,地上铺上稻草就是床,被子总是潮乎乎的,一场秋雨飘来,连梦都是阴冷的。
市委机关领导拟将一担石沟建成长久的生产基地,于是我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修马路、盖房子。
一、“我们愿做一支笔”
来一担石沟不久,在壁报上见到一首名《神笔》的好诗:
我们愿做一支笔,
请党着意染丹青。
巨腕挥毫地易色,
童山尽披绿衣襟。
这首诗真切地反映了赤子改造的虔诚心情和劳动结果。
开始,是整天刨石头,抡镐抡得手臂发酸,但每撬下一块石头,心情都很愉快,仿佛削掉一点沾在心灵上的“资产阶级思想”。我死盯着一片烧石灰用的青灰石石岩,一镐一镐地刨,太阳偏西了,刨下来一大堆青石块,心里也满满的,反觉得一天过得太快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华龄出版社 |
|
|
第1节:致意钟鸿(王蒙) | 第2节:第一章 混沌入世 (1) | 第3节:第一章 混沌入世 (2) | 第4节:第一章 混沌入世 (3) | 第5节:第一章 混沌入世 (4) | 第6节: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1) | 第7节: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2) | 第8节: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3) | 第9节: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4) | 第10节: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1) | 第11节: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2) | 第12节: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3) | 第13节: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4) | 第14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1) | 第15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2) | 第16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3) | 第17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4) | 第18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5) | 第19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6) | 第20节: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7) | 第21节:第五章 父亲的传奇(1) | 第22节:第五章 父亲的传奇(2) | 第23节:第五章 父亲的传奇(3) | 第24节:第五章 父亲的传奇(4)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