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神秘大陆:多彩的非洲 》
第55节:非洲木雕一枝花(3)
高秋福 Gao Qiufu
从东非到西非,制做木雕的作坊、车间和工厂,我都参观过。我发现,地域虽然不同,木雕制作的过程则大致相同。工匠一般选用质地坚实、纹络鲜明的硬木作材料。根据材料的形状、大小、色调来确定雕刻的题材。雕刻时,有的工匠眼前摆着图纸或模型,而大多是什么都没有。他们都是木雕老手,雕刻对象都“深藏在心中”。只见他们对材料稍加审视,捉刀即砍。那的确是“砍”,大刀大斧,几下子就砍出个粗略的形体,称之为“坯子”。对坯子,他们再用不同形状的刻刀雕琢,用不同型号的木锉打磨。定型之后,再用砂纸打光,然后着色和打蜡。这样,一件木雕作品就完成了。大的工厂,采用流水线方式,不同的工匠负责不同的工艺,而在规模较小的作坊,则往往是从砍坯子到上漆,一个人一贯到底。
木雕艺人绝大多数是世家出身,技艺代代相传。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是在长年的创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民间艺术家。在喀麦隆的巴蒙大酋长国,几个年轻的匠人告诉我,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大酋长宫廷的“御用工匠”。他们平时“干自己的活,想法赚点钱”,而一到宫廷建筑或装修有需要,他们就去“为大酋长效劳”。肯尼亚著名雕刻家塞缪尔?万乔,祖祖辈辈也都是木雕工匠。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肯尼亚爆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他同家人都成为起义军战士。当时,起义军缺乏武器,他就给战友雕刻木枪使用。肯尼亚独立后,他走上木雕艺术创作道路。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到处展览,获得好评,被称为“给枯木注入生命活力的艺术大师”。他说:“我过去用刻刀为民族独立而斗争,今天则为美化人民生活而努力。”
为保护与展示木雕和其他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少非洲国家建立起合作社性质的创作与生产组织。在首都达喀尔的大西洋岸畔,塞内加尔修建有一个“工艺村”。村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能工巧匠,生产和展示木雕、石雕、骨雕、角雕等手工艺品。在坦桑尼亚,马孔德人本来是利用农闲进行雕刻。但随着木雕市场的扩大,不少人放弃农耕,甚至离开家乡,到城镇专门从事木雕行业。于是,木雕村社、木雕中心、木雕工厂纷纷建立起来。工匠、艺人的相对集中,为提高木雕的艺术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非洲木雕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西欧、北美和日本已成为其热销市场。同时,每年有千百万人从世界各地涌向非洲,除领略美丽的风光、观赏野生动物之外,也欣赏以木雕为代表的非洲造型艺术之美。欣赏之余,带几件回去,对许多游客来说更是非洲之行难以忘怀的纪念。这样,木雕不但给非洲增添了引人的魅力,而且也把非洲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木雕艺术在非洲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搭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每次去非洲,我都喜欢带几件木雕回来。有的馈赠朋友,有的则悬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摆放在书房的案头,不时把玩和欣赏。而每欣赏一次,我就觉得好象又神游一次非洲,同非洲又贴近几分。
(1989年2月初稿,2003年10月补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第1节:令人动情的非洲(1) | 第2节:令人动情的非洲(2) | 第3节:非洲之巅远眺(1) | 第4节:非洲之巅远眺(2) | 第5节:东非裂谷行(1) | 第6节:东非裂谷行(2) | 第7节:美丽而神奇的大湖(1) | 第8节:美丽而神奇的大湖(2) | 第9节:皑皑赤道雪 | 第10节:月亮山传奇(1) | 第11节:月亮山传奇(2) | 第12节:山国山情(1) | 第13节:山国山情(2) | 第14节:腹地边镇 | 第15节:花都亚的斯亚贝巴(1) | 第16节:花都亚的斯亚贝巴(2) | 第17节:刚果河上两都城(1) | 第18节:刚果河上两都城(2) | 第19节:好望角风云(1) | 第20节:好望角风云(2) | 第21节:攀登桌山 | 第22节:南非双城记 | 第23节:丁香血泪(1) | 第24节:丁香血泪(2)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