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 》
第55节:论人(15)
李鍌 Li Xian
孔子怀抱济世热忱,一心救世,当他周游列国时,途中曾遇到两位耦耕的隐士,子路向他们问津,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两人对孔子率弟子碌碌奔波,而徒劳无功的行为,大不以为然,故明知是孔子门徒,长沮却始终不肯告知渡口所在,还加以反讽。桀溺则不信孔子有能力改变混乱的政局,说完话便低头工作,不理会子路。子路无奈返回,告知孔子此事。孔子深为感慨,认为人与栖息山林的鸟兽不同,不应逃避人世。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两种不同人生观所表现出来的处世态度:隐者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因此高举远引。孔子则完全相反,"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明了正因天下无道,所以必须挺身而出,以澄清局势,造福百姓。如果说在天下无道,举世皆浊的环境下,贤者为了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那么必然"小人道长",天下将永远处于"无道"中。孔子栖栖遑遑地奔波游说,正因不忍人民处于天下无道之中。从这章记载可以看到孔子的为人: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
我们今日所身处的社会已有日渐混乱的趋势,如果学习隐者孤高自清,独善其身,当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并不会犯科触法,招致物议。但进一步想想,假如社会一乱,每个人都为了顾全自己,争相逃避,不肯出来奉献心力,那是不是太消极悲观了吗?我们大家既然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当然就负有社会责任,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这种积极乐观的入世态度,那么我们的社会终究会充满希望的。
(三)
叔孙武叔①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②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③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④,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⑤也。"(《子张》第一九·二四)
章旨
子贡赞美孔子之德,有如日月,并申辩毁谤者之不自量。
注释
① 叔孙武叔姓叔孙,名州仇,谥武,鲁大夫。
② 无以为言不要如此毁谤。无,通(毋),禁止之词。
③ 逾超越。
④ 自绝自己绝弃于日月,比喻自己自绝于孔子。
⑤ 多见其不知量恰好显示他不知量力罢了。多,适,刚好。
析论
弟子与孔子相处日久,亲受孔子教泽沾溉、人格熏陶,对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其道德学问、胸怀气度、人格修养等,发出由衷的赞美与心悦诚服之情。如子贡曾数次针对时人对孔子的误解或毁谤,而为孔子澄清或辩白。从子贡的义正辞严,一再捍卫孔子圣道之不容诬蔑的态度来看,足见他对孔子无限崇仰之心。
本章记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挺身为老师辩护,并以日月比喻孔子学问道德之崇高和伟大,是任何人无法超越的。不自量力的人诋毁孔子,既无损于他日月般的光辉,也无损于孔子崇高的形象。子贡之语,足见孔子之伟大,有如日月经天。
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能对老师博大精深的学问道德有深切的体验,又能进一步弘扬老师之道,子贡堪称孔门杰出之士。
问题与讨论
1. 在现今的社会,你认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可取?请说明理由。
2. 于贡以孔子之德有如日月,以斥责毁谤者,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 | 第2节:论道德(1) | 第3节:论道德(2) | 第4节:论仁爱(1) | 第5节:论仁爱(2) | 第6节:论仁爱(3) | 第7节:论仁爱(4) | 第8节:论仁爱(5) | 第9节:论仁爱(6) | 第10节:论孝友(1) | 第11节:论孝友(2) | 第12节:论孝友(3) | 第13节:论孝友(4) | 第14节:论孝友(5) | 第15节:论修养(1) | 第16节:论修养(2) | 第17节:论修养(3) | 第18节:论修养(4) | 第19节:论修养(5) | 第20节:论修养(6) | 第21节:论修养(7) | 第22节:论修养(8) | 第23节:论修养(9) | 第24节:论修养(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