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明报·出入山河   》 第55节:回到哈佛 文/施叔青(4)      饶宗颐 Rao Zongyi

  灯光打在墙上最后一个龛里,萨冷捕猎巫师告一段落了,然而,这冤案没有完,也完不了,两个半世纪后,借尸还魂,这一回是抓共产党。
  五十年代的冷战时期,麦卡锡议员的"非美调查委员会"指控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为包藏祸心的共产党,反共的白色恐怖像疾病一样,从白宫蔓延开来,殃及电台、舞台剧、电影从业员,连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也名列黑名单,拒绝招认与左派有任何瓜葛的,即惨遭解雇,致使清白的人,为了自保,变成控方证人,出卖友好同事,拖人入罪。
  亚瑟·米勒身受其害,写出《熔炉》一剧,他也曾被传出庭,坚决不肯扮演告密者,供出所谓共产党同路人。
  回到街上,萨冷的中午静得像死,连空气都屏息了,青幽幽的蓝天,倒映街心,像是走在白夜的感觉。
  对街幌过来一个梦游似的木地人,胸前衣襟平整,并无绣上字母符号的痕迹,他乘坐五月花船前来的祖先,当年带上岸的,更多是清教徒的清规戒律,惩罚违规的市民,是将罪行绣在胸前,公之于众,D代表醉鬼(Drunkard)、I代表乱伦(Incest)、A字是通奸(Adultery)。
  霍桑《红字》里的赫丝特,灵感来自十七世纪清教徒宗教笼罩下,一位胸前长袍戴了金色A字的年轻女人。
  矗立岸边的七角厢房,因霍桑的小说而闻名,这部继《红字》之后的长篇小说,主题是阴魂不散的过去。萨冷海港没落之后的鬼气阴森,一向使霍桑对光天化日的描写感到棘手,他让他的小说人物躲在暗无天日的"七角厢房"楼上--一栋殖民初期曾以华美的花园著称的古屋。
  没落世家六十岁的老小姐,隐居二十五年后,早上醒来,面临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糊口,只好重操先祖经营过的杂货店……
  回到乡村俱乐部的草坪,天还没全黑尽,晚餐是波士顿龙虾,坐在帐篷下十指齐动。同桌的谢治,罗拔的室友,拿了个人类学博士,又改行学医,现在是一家大医院的妇产科主任。
  他曾到阿拉斯加调查爱斯基摩人。
  "后来,我感到除了利用我的研究对象,没别的意义,论文写完了,我就改行。"
  田野调查的最大收获,是领养了一个两个月大的爱斯基摩男婴。
  "狄克今年大二了,"妻子安插嘴:"他是全家人的宝贝,我们亲生女儿嫉妒他,养兄比亲生的还受宠,她这样抱怨。"
  二十年前的爱斯基摩人,轻易地把婴儿送给白人,而且以此为荣。
  "现在不了,"安说:"阿拉斯加发现了油矿。"
  谢治也是移民,十三岁从芬兰到了美国。虽然英文是他表达的主要语言,一直到现在,他还是认定东欧、特别是苏联,才是他血肉相连的根。
  "俄罗斯民族……"他叹息着。
  挥别暮色中安静的草坪,爬回宿舍四楼,脱下球鞋、牛仔裤,踏着星月去欣赏西班牙的佛兰米歌舞蹈,一路上,只觉得两肩空空,少了条南欧风的披肩。
  树影拂动的院落,红砖古楼点着灯,二楼长方形大厅,最适合家庭式音乐会,今晚钢琴被推置一角,换上了吉他,六二年毕业的校友可真人才济济,连西班牙的舞乐也轧上一角。
  暂从舞裙翻飞里退出,伫立阳台,吉他琤琮,急急诉求,霎时不知身在何处。
  第四日
  仍然是在鸟叫声中醒来,打开古风的木窗,把方镜置于窗台,席地而坐,就着初夏的新绿梳妆。记起昨天波士顿美术馆,米勒一幅〈晨妆〉蜡笔画,惺忪的女人,双手搁置脑后,对着窗户中间的镜子梳弄发丝,微侧的裸背,似是仍可吸嗅到前夜激情的芳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旅游寄简--日本 文/金庸(1)第2节:旅游寄简--日本 文/金庸(2)
第3节:旅游寄简--日本 文/金庸(3)第4节:缅甸七日游 文/施叔青(1)
第5节:缅甸七日游 文/施叔青(2)第6节:缅甸七日游 文/施叔青(3)
第7节:缅甸七日游 文/施叔青(4)第8节:缅甸七日游 文/施叔青(5)
第9节:缅甸七日游 文/施叔青(6)第10节:禅窟:佛教圣地Banāras 文/饶宗颐
第11节:忧郁的突厥武士们 文/金庸(1)第12节:忧郁的突厥武士们 文/金庸(2)
第13节:忧郁的突厥武士们 文/金庸(3)第14节:忧郁的突厥武士们 文/金庸(4)
第15节:忧郁的突厥武士们 文/金庸(5)第16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1)
第17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2)第18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3)
第19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4)第20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5)
第21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6)第22节:重游布拉格札记 文/李欧梵(7)
第23节:以色列散记 文/舒婷(1)第24节:以色列散记 文/舒婷(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