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追憶繁華京城過往煙雲:圖說北京三千年 》
老北京的城墻
葛忠雨 Ge Zhongyu
環繞北京的城墻,是中國古代工程的傑作。它始建於元,建成於明,沿用到清以至民國,歷經七個世紀之久。據統計,北京城墻僅用磚一項就是4000萬塊,土、石、灰、木之巨難以統計。明清北京城共有四重城墻,最裏面的一重,是圍合封建皇宮、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紫禁城城墻;再往外,是圍合紫禁城及其周邊宮廷服務區的皇城城墻;接着嚮外,便是清代時衹允許旗人居住的內城以及會館雲集、在19世紀末經常發生“公車上書”這類知識分子參政事件的外城。
元代定都大都後,大都南北較長,呈長方形,城墻周長60裏,墻基寬24米,墻高8米,全部為板築的夯土墻,稱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土城墻。到了明朝,北京城分為內、外城。內城南北較短,仍呈長方形,東、西城墻在元舊土城基礎上包磚砌成,城墻周長40裏,高3丈5尺5寸。
這一時期,正陽門外人口增多,為防犯外族的侵擾,1542年,劉伯溫等即倡言修築北京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給事中朱伯辰上書說,城外人口激增,應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遺存有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裏”,如能“增卑補薄,培缺續斷,可事半而功倍”。這與中國古代城市“內城外郭”的重城製正相吻合,因此嘉靖帝即下令興工修築。後來因財政拮据,經嚴嵩巡視後提出應先築南面城墻,待以後財力充裕時再“因地計度,以成四面之製”。於是將北京城南已經築起的一面城基,“東折轉北,接城東南角;西折轉北,接城西南角”。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動工修築,十月完工,三面全長28裏。於是北京城纔形成“凸”字形。清代衹是對城墻進行了個別改建、重建和維修,對城墻的基本結構沒有做大的變動。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天壇架炮轟擊正陽門,箭樓被毀;後印度兵駐紮正陽門城樓,一次夜間取火,引發火災,正陽門城樓被焚。在此次入侵中,八國聯軍還用大炮轟塌了崇文門箭樓與朝陽門箭樓,擅自拆除了廣安門和東便門外城墻以及崇文門的甕城。
民國時期,城墻已多有毀壞和改變。1917年先後拆除了天安門南段皇城城墻和西皇城根靈清宮一帶皇城城墻。1923年後,又陸續拆除了除中南海南岸經天安門至太廟以外的其餘東、西、北三面皇城城墻。當時的北京城內有“賣黃土”一行,他們的貨源即是古城墻的內芯,這也是古城殘破的一個原因。但從總體上說,北京的城墻基本上還是完整的。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成為首都,開始現代化城市建設。參加北京建設的土木專傢梁思成等人主張保存古建築城墻和城樓,但是,他的意見並沒有被采納,北京城墻開始大規模地被拆除。至今衹有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內城東南角樓、德勝門箭樓保存下來。1968年之前,北京城的各段城墻基本尚存,後來隨着環城地鐵的修建,城墻基本上都拆除了,衹剩下東南角樓西側等幾段殘垣。
如果說建築是一個城市的筋骨與容顔,經濟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那麽藝術就是一個城市同樣不可或缺的神經細胞。藝術的産生,是城市從單純走嚮成熟的重要標志,藝術的多元化,更是城市繁榮昌盛的代表性展示。
從宮廷到民間,在這片古都沃土上産生的藝術讓人嘆為觀止。上個世紀50年代,雕漆、景泰藍、牙雕、玉雕被稱為“四大名旦”,是京城工藝美術的代表。老北京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名傢薈萃、文化內涵深厚、技藝精湛;藝術的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充分展示了北京的傳統吉祥文化。
老北京民間藝術形式衆多,有着悠久的歷史,不同年代的作品記載着不同時代北京人的勞動、生活、娛樂。絹人、面塑、雜耍、鼓書,充分展示着不同時代北京人的聰明才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黃山書社 |
|
|
繁華有因:“漂”來的北京 | 虎踞竜盤:棋盤結構的北京城 | 缺憾之惑:北京古城墻缺個角 | 中軸傾斜:京城中軸綫之謎 | 皇傢寺院: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 古城的“雙竜”佈局 | 中南海的歷史滄桑 | 北海九竜壁的傳說 | 什剎海的由來之謎 | 正陽門箭樓千斤閘探秘 | 天安門城樓設計者之謎 | 前門大柵欄之謎 | 太廟被李自成燒毀了嗎 | 社稷壇的五色土 | 景山坐像之謎 | 北京城的“後門” | 故宮又稱紫禁城之謎 | 宮門:解讀故宮之謎的鑰匙 | 揭秘皇城三大殿 | 故宮房間為何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 故宮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 東華門門釘也有謎團 | 元代皇帝為何沒有陵墓 | 神秘的明代皇帝葬儀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