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最具爭議的作傢:浩然口述自傳 》
革命生涯:信念在瞬間紮根(3)
浩然 Hao Ran
鄭實 Zheng Shi
掌聲使我陶醉在幸福之中。這幸福裏邊,除了神聖、雄壯、博大之心的成分之外,在當時,在我那幼嫩的不成熟的思想意識裏,還有一種與常人不同的優越感和出了風頭的虛榮心。以後我被時代的大潮捲進獻身血與火的革命鬥爭行列,再以後我傾心於文學創作,那種早就紮了根的優越感和滿足感一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自覺地或下意識地起着一定的作用。隨着我的年齡增長、知識增長、經驗增長,以及真正的革命目標和唯物史觀的確立,我曾經努力地用最偉大最無私的觀念管束和規範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強製自己沿着最美好、最幹淨的軌道塑造自己的靈魂、移動人生的腳步,然而那種優越感、滿足感依舊頑固地、陰魂不散地、時隱時現地伴隨着我,幹擾着我,折磨着我了,十有八九將要跟我同生共死。為此苦惱與怨恨也無濟於事。
在王吉素能理解我這“政治第一步”的人太少了,就連好友宋德順也對我“從政”不滿。當我嚮他解釋我對共産黨、對黎明的認識時,他打斷我的話,氣呼呼地說:你快給我拉倒吧!莊稼人一心一意種地,一心一意地過日子,纔是露臉的,纔牢靠。我琢磨着,你不傻,能清楚這個理兒。回到傢你表嫂就告訴我說你當了啥官兒,我還不信,還呲兒她。睡覺的時候我過去到你傢一看,你果真跟一夥人開小會。會散了,你還跟吃官飯的人嘀嘀咕咕。人傢都走了,你還追着屁股不放,你也不怕大黑天讓狼羔子把你給叼走?告訴你,這回你要往官派上靠,我就跟你掰交情,往後啥事兒你也別找我!我這麽說就這麽做,不這麽做我就不是人!
我對他的話當然一點也聽不進去。他自知沒辦法再讓我在他的人生哲學圈子裏長成他理想中的莊稼人的時候,仍然想好心好意地攥住我的翅膀,以致最後面對我們破裂的友誼,他非常失望和痛苦。
王吉素的孩子不識字,也不大懂得啥叫革命的道理。但是,他們老實、規矩、聽話,安排誰當他們的頭目他們就聽從誰的,决不可能有人調皮、長刺兒。
我覺得,當時我是他們頭目的最佳人選。因為我坐過火車,用過電燈,上過學堂,會講故事,會刻影人,還會往白布上、墻壁上或灰抹的炕圍子上描畫花草魚鳥。這在王吉素是沒有人比得了的,左右村子都出名。所以,我在他們的心目中是能人、文豪。憑這個,有誰能夠不服我呢?實際上,自打我一上任,王吉素村的兒童團工作開展得很順利,很有聲色。
王吉素村的各種組織一健全,便一改以往那種平平靜靜、甚至死氣沉沉的狀態。民主建設、民兵、婦女等項工作都比賽似的搞起來,革命的氣氛大大加強了。上級的工作人員也都愛到王吉素下鄉、食宿,有時候縣大隊、區小隊的同志也到村裏駐紮幾天,甚至當冀東軍區的大隊人馬開過來的時候,趕上左右大村容不下,也把一些後勤單位安排到王吉素。對我個人來說,環境變化了,接觸的人也多了,除了黎明他們,又認識了更多的性格不同、水平不同、作派也不同的搞革命的同志。他們通過不同的方法、手段,自覺不自覺地把許多新鮮的社會知識、生活知識和革命知識傳授給我們村幹部,尤其是傳授給我。我像一塊久久幹涸着的沙性土地,渴望着社會的、歷史的、革命的各種知識的清泉來灌溉。不論是瓢潑大雨,還是微細如絲的小雨,或是河裏流來的水,小泉眼冒上來的水,甚至空氣凝成的露水,我都一一汲取,滲進心靈的土壤之中。
於是我變了。在不知不覺中吸取了營養以後,在有心的追求、刻意的效法中明明顯顯地變化了。內在的變化,人們在短時間內不會留意,外表的變化隨時都能引起人們驚訝和我自己的自鳴得意。
幼小的我,為了讓自己快點像一個搞革命的樣子,就先在穿着打扮方面學習上邊的工作人員,隨後再從言談話語上模仿上邊的工作人員,甚至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也都東施效顰。我跟暫時在王吉素落腳的一名大部隊炊事班長搞熟以後,贈送他一捆旱煙葉,從他手裏要到一頂八路軍帽子。我姐姐幫區裏一位同志補上衣,我求她照那樣子給我剪裁縫做了一件耷拉到屁股蛋下邊那麽大的褂子。又在邦均集市一個破爛攤上買了一條廉價的皮帶。把這幾件東西準備齊全,然後一穿一戴,自認為就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搞革命的了。跟外人打交道,不論公事和私事,衹要交談起來,我都生着法兒使用莊稼人沒有使用過的新詞兒和帶有革命性的詞句。此外,我更註意文化的武裝。上邊下來的人,或路過的,凡字兒認得多、寫得好的,我都把他們當成學習的對象。黎明就比我認的字多,給群衆念報紙從來不像我那樣老在“攔路虎”面前絆絆磕磕的;寫的字更是蒼勁有力,筆走竜蛇,又清楚工整,使人一目瞭然。我總是暗暗使勁兒,想要追趕上他。在邦均集市賣杏的時候,我買了一本王云五的小字典。有了它,衹要再遇到生疏的字,絶不像以前那樣跳過去,接着往下看,明白個大概意思就得,而是停止下來,認真地查字典,不光把字音記牢,還要弄清楚字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天津人民出版社 |
|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1)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2)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3)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4)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5)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6)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7)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8)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9)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10)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11)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12)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13) | 還不知悲苦憂愁的童年(14) | 農村生活:從孤兒到戶主(1) | 農村生活:從孤兒到戶主(2) | 農村生活:從孤兒到戶主(3) | 農村生活:從孤兒到戶主(4) | 農村生活:從孤兒到戶主(5) | 農村生活:從孤兒到戶主(6) | 看書:少年時代的“蠢事”(1) | 看書:少年時代的“蠢事”(2) | 看書:少年時代的“蠢事”(3) | 看書:少年時代的“蠢事”(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