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提升口才價值 讓言語更金貴:金口玉言 》
第55節:打圓場有妙招
成鋼 Cheng Gang
打圓場有妙招
與別人聊天發生矛盾爭執時,夾在中間的滋味是比較尷尬的。作為爭論的局外人,我們應該善於隨機應變地打圓場,讓彼此的矛盾得以化解。
不過,在打圓場時也要註意一個問題,就是不要偏不要倚,要讓雙方都覺得你沒有偏嚮。否則,你的圓場恐怕就是火上澆油,還不如不說。
一位中年男子在生意紅火的面攤前等了半天才占上位置,要了一份自己愛吃的面。很快面就端了上來,他想先嘗一口湯。可是,湯的味道刺激了他的呼吸道,隨着"阿嚏"一聲,他的體液和着麵湯同時砸在了對面一位顧客的身上和面碗裏。這可惹火了這位顧客,他"呼"的一下站了起來吼道:"你怎麽亂打噴嚏!"
中年男子也被自己的不雅之舉驚呆了,趕緊賠禮。待緩過神來後,馬上對着老闆喊道:"我告訴你不要放辣椒的,你幹嗎在裏邊放辣椒?你賠我的面錢,我要賠人傢的面錢!"老闆馬上問夥計,夥計也很委屈,他明明就沒有放辣椒。
結果顧客、老闆及周圍的群衆都開始七嘴八舌,說得不亦樂乎。最後老闆感到這不是個事,就趕緊打圓場,對着廚房大手一揮:"算啦!再下兩碗面,鈔票都免啦。衹要大傢和氣,才能生財嘛!"
兩位顧客這纔平靜下來,表示接受。此後,他們還和老闆成了朋友。
有時候,當雙方都處於尷尬境地時,第三方若能從旁邊巧妙地為雙方打個圓場,便能將凝滯的氣氛變得輕鬆。
清末的陳樹屏口才極佳,善於調解紛爭。他在江夏當知縣時,張之洞在湖北擔任督撫,譚繼詢擔撫軍。張、譚兩人素來不和。
一天,陳樹屏宴請張之洞、譚繼詢等人。聊天過程中,當談到長江江面寬窄時,譚繼詢說江面寬是五裏三分,張之洞卻說江面寬是七裏三分。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本來輕鬆的聊天也一下子變得尷尬起來。
陳樹屏見狀,知道兩位上司都在藉題發揮,故意爭吵。為了緩和氣氛,又不能得罪兩位上司,他說:
"其實兩位說得都對。江面在水漲時寬到七裏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裏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譚撫軍是指落潮而言的。"
陳樹屏巧妙地將江寬分解為兩種情況,一寬一窄,讓張、譚兩人的觀點都在各自情況下顯得正確。他們二人聽了如此高明的圓場話,也不好意思再爭論下去了。
有些時候,爭執雙方的觀點明顯不一致時,這時就不能"和稀泥"了。如果你能巧妙地將雙方的分歧點分解為事物的兩個方面,讓分歧在各自的方面都顯得正確,這必定是一個上乘之法。
實際上,在聊天討論中,需要靈活應變地打圓場的事往往很多。有時要為自己的過失打圓場,有時要為他人的爭吵打圓場。如果弄不好,不僅不能息事寧人,還可能火上澆油,擴大事態。所以在打圓場時,作為圓場之人要理解爭論雙方的心情,找出各方面的差異,並對各自的優勢給予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滿足了雙方自我實現的心理。這時再提其他的建議,雙方就都比較能接受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萬卷出版公司 |
|
|
第1節:真誠:用語言打動人心的第一步 | 第2節:用真誠換取真誠 | 第3節:多為對方着想 | 第4節:寥寥數語動人心 | 第5節:贊美≠拍馬屁 | 第6節:贊美也要註意對策 | 第7節:間接贊美更顯誠意 | 第8節:贊美之詞要有"閃光點" | 第9節:贊美之中無小事 | 第10節:用幽默增添魅力 | 第11節:無意幽默,但卻幽默自現 | 第12節:如何幽默最得體 | 第13節:用幽默來化解僵局 | 第14節:巧用幽默六法 | 第15節:委婉含蓄勝過口若懸河 | 第16節:話說在明處,意藏在暗處 | 第17節:正話也可反說 | 第18節:用含蓄的方法表達愛意 | 第19節:言不在多,達意則靈 | 第20節:一言即可得人心 | 第21節:用鼓勵代替批評 | 第22節:鎖定對方的強烈欲望 | 第23節:信任是最好的激勵 | 第24節:婉拒:輕鬆說"不",輕鬆做人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