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   》 我買的鈞窯      馬未都 Ma Weidou

  鈞瓷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東西。我買的第一件藏品就是鈞瓷,是一件用鈞瓷殘片鑲成的挂屏。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河南禹縣鈞窯的窯址被發現,大量外國人都涌去,包括德國人、日本人,都去搶這個殘片。當時有“傢有萬貫,不值鈞瓷一片”之說。鈞瓷的殘片可以打磨後,鑲在腰帶上,顯示我特有錢。現在是把腰帶鍍上金,鑲上翡翠,那時鑲一塊鈞瓷就可以了。我在20多歲第一次碰見鈞瓷,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麽,就覺得這個東西很漂亮,一片一片的,每片上面都有紅色,那紅又不是正經的紅。後來我就把這套鈞瓷挂屏買回去了。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當我對鈞瓷有所瞭解的時候,我就不滿足於殘片了,想買整器。20世紀80年代,有一回我在香港逛古玩店,碰到一個店主。那個店主也是一時性起開的店,並不是祖傳的手藝。一時性起開店呢,東西就會來源紛雜,他自己判斷力有限,所以買傢很容易在他那裏撿到便宜。我當時一進去,那個人就認出我,說:“您又來了?我這兒有一個新淘的東西,怎麽樣?”我一看,是一個鈞瓷花盆,底下有很多支燒的痕跡。因為怕瓷器在燒造過程中塌底,就要把它支起來燒,燒好後會留下痕跡。這花盆下面的痕跡都被打磨過,店主看到打磨的痕跡,有點兒二乎,覺得這個東西比較新。他拿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心裏也嘀咕,我嘀咕什麽?我知道這花盆是真的,就想怎麽說服他便宜地賣給我。我說:“你看,這打磨的痕跡多新,這東西可能不怎麽老。”那人也說:“我也拿不準,我買的也不貴,你加點兒錢就可以拿走。”後來我就買到那件東西了。回來以後,我就找出臺北故宮藏鈞瓷的一本書,去對照背面。很多官鈞的背面,都有類似的打磨痕跡,過去不註意的時候,你很容易忽略這一點。我當時一對那本書,就高興了。我一看,那痕跡恨不得都是一個人打磨出來的。
  當你不買這種東西,不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說一百遍你都記不住;碰到問題的時候,你一下就記住了,記得死死的。知識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常備,你不能等到用的時候現學,除非他給你時間,讓你先回去看兩天,人傢等着你。如果你一出門,東西就賣給別人了,這時就比較麻煩。所以一定要知識常備,運用恰當。過去有一句老話“藝不壓身”,就是這個道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甘肅彩陶秦磚漢瓦文物的證據—馬鐙秦兵馬俑(1)秦始皇的貢獻
漢俑市場上的陶俑釉陶唐三彩唐人愛馬唐三彩馬
陶與瓷的區別瓷器的優勢原始青瓷三國兩晉南北朝動物造型流行虎子
唐朝盛世南青北白南青—越窯北白—邢窯長沙窯 魯山花瓷法門寺秘色瓷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