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從諸葛亮到潘金蓮 》
《今古奇觀》中的婚姻試煉(2)
王溢嘉 Wang Yijia
情欲與邏輯雖有本質上的矛盾,但平日隱而不顯,倒也能維持和平的假相,要暴露出它們的對立關係,必須有一導火綫,而使情欲壓倒了邏輯,或邏輯壓倒了情欲。《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和《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可以說是“情欲壓倒邏輯”的代表。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原先呈現的是一種邏輯佈局,劉璞與孫珠姨、孫潤與徐文哥、斐政與劉慧娘三對男女,從小就訂婚,且均已下聘,衹待完婚,這種婚姻關係是理性思維的産物。劉璞患重病,為了衝喜而急着迎娶;知情的孫傢以孫潤“弟代姊嫁”,劉傢以慧娘“姑伴嫂眠”;這些舉措也都來自理性思維。
但這種邏輯佈局卻被孫潤與劉慧娘的情欲攪翻天。當兩人同床共眠時,“神魂飄蕩,此身不能自主”的感官知覺戰勝了理性思維,在旁鋪“監聽”的養娘“衹聽得床綾搖動,氣喘籲籲”。次早,養娘責怪孫潤不該“口不應心,做了那事”,孫潤說:“怎樣花一般的美人,同床而臥,便是鐵石人,也打熬不住,教我如何忍耐得過?”情欲一旦戰勝了邏輯,便一發不可收拾,孫潤和劉慧娘一連數夜,“顛鸞倒鳳,海誓山盟,比昨夜更加恩愛”。以下故事的發展就是他們的情欲和父母的邏輯與各自的婚約邏輯形成對立的演變。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原也有着邏輯佈局,蔣興哥因與三巧兒夫妻恩愛,不忍分離,而耽擱了在廣東的生意。最後,蔣興哥在理性思維下毅然成行,並理智地告訴妻子:“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輕薄弟子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門前窺瞰,招風攬火。”
但三巧兒卻在門前窺瞰,而招攬來陳大郎的情風欲火。陳大郎央托薛婆,薛婆轉而對三巧兒的情欲煽風點火,夜間和三巧兒“絮絮叨叨,你問我答,凡街坊穢褻之談,無所不談”,並“說起自傢少年時偷漢的許多情事,勾動那婦人的春心”。最後,在夜裏拖陳大郎到三巧兒的床上,成其好事,“自此,無夜不來”。戀姦情熱的她,甚至將丈夫傢中祖傳的珍珠衫贈給陳大郎為貼身之衣。三巧兒和陳大郎的情欲瓦解了蔣興哥的邏輯佈局,但接下來則是蔣興哥的理性思維處置三巧兒的感官知覺的故事。
喬太守在審判孫潤和劉慧娘的情欲惹出的禍事時說:“移幹柴近烈火,無怪其然”。在一般人的觀念裏,孤男寡女同處一室,“自然”就會做出那事來,“不做”反而是一種“奇觀”。《錢秀纔錯占鳳凰傳》一文說,俊俏的錢青替貌醜的表哥顔俊到高府娶親,因風雪阻隔,而在高府和新娘三夜同房,錢青“和衣而睡,並不相犯”。但這種光明磊落不僅顔俊不相信:“你好快活!好欺心!”連知縣也不相信:“自古以來,衹有一個柳下惠坐懷不亂,那魯男子就自知不及,風雪之中就不肯放婦人進門了。你少年弟子,血氣未定,豈有三夜同床,並不相犯之理?這話哄得哪一個?”在請得老實穩婆試驗高氏仍是處女後,大傢都“驚喜”萬分。
民間故事慣以“極端情境”——讓兩個在邏輯上不該靠近的男女靠在一起,結果衹有兩種情形:一是這對男女的感官知覺瓦解了他們的理性思維;一是儘管他們潔身自愛,但仍造成第三者理性的崩潰(譬如《錢秀纔錯占鳳凰傳》裏的顔俊)。邏輯在面對自己或他人情欲的挑戰時,似乎顯得不堪一擊。
工具理性:壓倒情欲的邏輯
情欲雖然可怕,但《今古奇觀》裏更多的是邏輯壓倒情欲的故事。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裏,莫稽在貧賤時節,和金玉奴夫妻一場,雖說不上恩愛無比,但對她的才貌也是喜出望外。在連科及第後,他的理性思維開始發作:“早知有今日富貴,怕沒王侯貴戚招贅為婿;卻拜個團頭做嶽父,可不是終身之玷?養兒女出來,還是個團頭的外孫,被人傳作話柄。”邏輯推演的結果是:“除非此婦身死,另娶一人,方免得終身之羞。”於是在半夜將玉奴出其不意地推墜江中。
在《王嬌鸞百年長恨》裏,周廷章對王嬌鸞原本情愛難捨,在返回故鄉後,知道父親已和魏同知傢議婚,正要接他回來行聘完婚,廷章初時有不願之意,“後訪得魏女美色無雙,且魏同知有十萬之富,妝奩甚豐;慕色貪財,遂忘前盟”,理性思維使他淡忘了對王嬌鸞的情愛。
在《宋金郎團圓破氈笠》裏,宋金郎娶船夫劉翁之女宜春為妻,劉翁見金郎辛勤做活,算盤賬簿樣樣精通,倒也滿意。孰料宋金郎因痛念愛女早夭而致病,劉翁和劉嫗的理性思維遂開始發作:“當初衹指望半子靠老,如今看這貨色不死不活,分明一條爛死蛇,纍死身上,擺脫不下。把個花枝般女兒誤了終身,怎生是了?為今之計,如何生個計較?送開了那冤傢,等女兒另招個佳婿,方纔稱心。”邏輯盤算的結果,劉翁將重病的宋金郎載到江中沙島丟棄,活生生地拆散了一對恩愛夫妻。
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裏,監生李甲迷戀名妓杜十娘美色,緻老父痛心,床頭金盡,幸賴十娘恩愛及友人義助,得以為十娘贖身。在買棹歸鄉途中,浪蕩少年孫富垂涎十娘美色,對李甲做了如下的邏輯分析:“她既係六院名妓,相識定滿天下;或者南邊原有舊約,藉兄之力,挈帶而來,以為他適之地。即不然,江南子弟,最工輕薄,兄留麗人獨居,難保無墻鑽穴之事;若挈之同行,愈增尊大人之怒;為兄之計,未必善策。況父子天倫,必不可絶,若為妾而觸父,因妓而棄傢,海內必以兄為浮浪不經之人,兄何以立於天地之間!兄今日不可不熟思也。”李甲“熟思”的結果,遂將原本恩愛無比的杜十娘以千金之價讓渡給孫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自序 古典世界裏的散兵遊勇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1)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2)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3)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4)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1)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2)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3)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4)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1)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2)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3)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4)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1)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2)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3)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4)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1)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2)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3)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4)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1)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2)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