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風雨半支蓮   》 第55節:第十二章 羞煞了一擔石溝(1)      鐘鴻 Zhong Hong

  第十二章 羞煞了一擔石溝
  一擔石溝石頭多,潺潺泉水挂山坡。
  受冤右派來勞動。何懼坡陡荊棘多。
  棗甜桃大豬雞叫,一擔石溝笑呵呵。
  偏有邪風陣陣起,青山緑水起渾濁。
  1958年10月8日懷着前途未卜的心情,我奉命從豆各莊鄉轉移到西山的北京市委緑化基地:一擔石溝。過了門頭溝,汽車在兩邊的懸崖峭壁中爬行。在山腳下,仰望陡峭的高山、狹窄的石路,頗是心驚。經過“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聞名古剎——潭柘寺,就到了一擔石溝。入溝處一邊一塊巨石,傳說當年二郎神挑山至此,歇腳撂下的,因此傳名“一擔石溝”。山泉從坡頂而下、嘩啦啦地流淌,時而可聞運山貨的驢隊顫顫悠悠、叮叮當當的鈴聲。
  核桃樹、柿子樹、酸棗樹漫山遍野、參差不齊、色彩不一。這裏的核桃樹都比較高大,枝葉茂密。農民說:“核桃是爺爺種孫子吃,這些樹都經過好些個爺爺了。”柿子樹多為與黑棗枝嫁接而成。此刻正是金秋,黃澄澄的柿子像一個個點燃的小燈籠。美麗的山色使我又升起幻想:要在這裏好好勞動,爭取早日摘帽,重返正常人的生活。
  在這裏勞動的有市、區直屬機關的右派分子30餘人,再加上一些有其他問題的人和輪班來鍛煉的機關幹部,經常100多人。有在青年作傢會議上相識的朋友:東城區委寫《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的青年作傢王蒙,北京日報的青年作傢從維熙、漫畫傢李濱聲等。我們市委機關的右派分子也集中於此。宣傳部三個右派:徐寶倫、我和梁湘漢先後來此。組織部的張敦禮、統戰部的葉嚮忠、王志誠,監委會的白祖誠、財經部的薛德順、辦公廳的張萬昆、李潤華等都來了。
  和許多同類在一起,似乎由大傢共同分擔了心頭的壓力;不像初到豆各莊,置我一人於衆村民監督的壓力下。
  實際並非如此。這裏雖沒有廣大農民群衆監督的眼睛,卻有以“改造”他人為職業的管理幹部,以及以整人為表現自己“革命”的短期來勞動的個別幹部和少數幾個右派頭人。他們是惟恐天下不亂,各顯其能地為右派的帽子上再加砝碼,真是“無日不風波”。雖然歷史的錯誤,不會也不應由他們來扛,但任何歷史背景中也會涌現各種不同人的不同品德。
  層層梯田裏搭起的帳篷就是我們的棲身處,地上鋪上稻草就是床,被子總是潮乎乎的,一場秋雨飄來,連夢都是陰冷的。
  市委機關領導擬將一擔石溝建成長久的生産基地,於是我們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修馬路、蓋房子。
  一、“我們願做一支筆”
  來一擔石溝不久,在壁報上見到一首名《神筆》的好詩:
  我們願做一支筆,
  請黨着意染丹青。
  巨腕揮毫地易色,
  童山盡披緑衣襟。
  這首詩真切地反映了赤子改造的虔誠心情和勞動結果。
  開始,是整天刨石頭,掄鎬掄得手臂發酸,但每撬下一塊石頭,心情都很愉快,仿佛削掉一點沾在心靈上的“資産階級思想”。我死盯着一片燒石灰用的青灰石石岩,一鎬一鎬地刨,太陽偏西了,刨下來一大堆青石塊,心裏也滿滿的,反覺得一天過得太快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華齡出版社
第1節:致意鐘鴻(王蒙)第2節:第一章 混沌入世 (1)第3節:第一章 混沌入世 (2)
第4節:第一章 混沌入世 (3)第5節:第一章 混沌入世 (4)第6節: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1)
第7節: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2)第8節: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3)第9節:第二章 大房子坍塌(4)
第10節: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1)第11節: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2)第12節: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3)
第13節:第三章 山河破碎童心碎(4)第14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1)第15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2)
第16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3)第17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4)第18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5)
第19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6)第20節:第四章 西北高原育小苗(7)第21節:第五章 父親的傳奇(1)
第22節:第五章 父親的傳奇(2)第23節:第五章 父親的傳奇(3)第24節:第五章 父親的傳奇(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