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最具争议的作家:浩然口述自传   》 革命生涯:信念在瞬间扎根(3)      浩然 Hao Ran    郑实 Zheng Shi

  掌声使我陶醉在幸福之中。这幸福里边,除了神圣、雄壮、博大之心的成分之外,在当时,在我那幼嫩的不成熟的思想意识里,还有一种与常人不同的优越感和出了风头的虚荣心。以后我被时代的大潮卷进献身血与火的革命斗争行列,再以后我倾心于文学创作,那种早就扎了根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一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自觉地或下意识地起着一定的作用。随着我的年龄增长、知识增长、经验增长,以及真正的革命目标和唯物史观的确立,我曾经努力地用最伟大最无私的观念管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强制自己沿着最美好、最干净的轨道塑造自己的灵魂、移动人生的脚步,然而那种优越感、满足感依旧顽固地、阴魂不散地、时隐时现地伴随着我,干扰着我,折磨着我了,十有八九将要跟我同生共死。为此苦恼与怨恨也无济于事。
  在王吉素能理解我这“政治第一步”的人太少了,就连好友宋德顺也对我“从政”不满。当我向他解释我对共产党、对黎明的认识时,他打断我的话,气呼呼地说:你快给我拉倒吧!庄稼人一心一意种地,一心一意地过日子,才是露脸的,才牢靠。我琢磨着,你不傻,能清楚这个理儿。回到家你表嫂就告诉我说你当了啥官儿,我还不信,还呲儿她。睡觉的时候我过去到你家一看,你果真跟一伙人开小会。会散了,你还跟吃官饭的人嘀嘀咕咕。人家都走了,你还追着屁股不放,你也不怕大黑天让狼羔子把你给叼走?告诉你,这回你要往官派上靠,我就跟你掰交情,往后啥事儿你也别找我!我这么说就这么做,不这么做我就不是人!
  我对他的话当然一点也听不进去。他自知没办法再让我在他的人生哲学圈子里长成他理想中的庄稼人的时候,仍然想好心好意地攥住我的翅膀,以致最后面对我们破裂的友谊,他非常失望和痛苦。
  王吉素的孩子不识字,也不大懂得啥叫革命的道理。但是,他们老实、规矩、听话,安排谁当他们的头目他们就听从谁的,决不可能有人调皮、长刺儿。
  我觉得,当时我是他们头目的最佳人选。因为我坐过火车,用过电灯,上过学堂,会讲故事,会刻影人,还会往白布上、墙壁上或灰抹的炕围子上描画花草鱼鸟。这在王吉素是没有人比得了的,左右村子都出名。所以,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是能人、文豪。凭这个,有谁能够不服我呢?实际上,自打我一上任,王吉素村的儿童团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很有声色。
  王吉素村的各种组织一健全,便一改以往那种平平静静、甚至死气沉沉的状态。民主建设、民兵、妇女等项工作都比赛似的搞起来,革命的气氛大大加强了。上级的工作人员也都爱到王吉素下乡、食宿,有时候县大队、区小队的同志也到村里驻扎几天,甚至当冀东军区的大队人马开过来的时候,赶上左右大村容不下,也把一些后勤单位安排到王吉素。对我个人来说,环境变化了,接触的人也多了,除了黎明他们,又认识了更多的性格不同、水平不同、作派也不同的搞革命的同志。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自觉不自觉地把许多新鲜的社会知识、生活知识和革命知识传授给我们村干部,尤其是传授给我。我像一块久久干涸着的沙性土地,渴望着社会的、历史的、革命的各种知识的清泉来灌溉。不论是瓢泼大雨,还是微细如丝的小雨,或是河里流来的水,小泉眼冒上来的水,甚至空气凝成的露水,我都一一汲取,渗进心灵的土壤之中。
  于是我变了。在不知不觉中吸取了营养以后,在有心的追求、刻意的效法中明明显显地变化了。内在的变化,人们在短时间内不会留意,外表的变化随时都能引起人们惊讶和我自己的自鸣得意。
  幼小的我,为了让自己快点像一个搞革命的样子,就先在穿着打扮方面学习上边的工作人员,随后再从言谈话语上模仿上边的工作人员,甚至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也都东施效颦。我跟暂时在王吉素落脚的一名大部队炊事班长搞熟以后,赠送他一捆旱烟叶,从他手里要到一顶八路军帽子。我姐姐帮区里一位同志补上衣,我求她照那样子给我剪裁缝做了一件耷拉到屁股蛋下边那么大的褂子。又在邦均集市一个破烂摊上买了一条廉价的皮带。把这几件东西准备齐全,然后一穿一戴,自认为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搞革命的了。跟外人打交道,不论公事和私事,只要交谈起来,我都生着法儿使用庄稼人没有使用过的新词儿和带有革命性的词句。此外,我更注意文化的武装。上边下来的人,或路过的,凡字儿认得多、写得好的,我都把他们当成学习的对象。黎明就比我认的字多,给群众念报纸从来不像我那样老在“拦路虎”面前绊绊磕磕的;写的字更是苍劲有力,笔走龙蛇,又清楚工整,使人一目了然。我总是暗暗使劲儿,想要追赶上他。在邦均集市卖杏的时候,我买了一本王云五的小字典。有了它,只要再遇到生疏的字,绝不像以前那样跳过去,接着往下看,明白个大概意思就得,而是停止下来,认真地查字典,不光把字音记牢,还要弄清楚字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天津人民出版社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2)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3)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4)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5)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6)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7)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8)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9)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0)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1)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2)
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3)还不知悲苦忧愁的童年(14)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1)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2)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3)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4)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5)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6)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1)
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2)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3)看书:少年时代的“蠢事”(4)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