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演义说部 》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五十五回 晉靈公怒遇趙盾 晉楚軍黃河大戰
餘邵魚 Yu Shaoyu
士會曰:“我行入諫,倘不見納,則子然後繼之!”盾悅。
士會即先入諫。時,靈公見士會親身入朝,知其進諫,佯為不知。士會進伏於溜,公曰:“下卿有何議論?”會曰:“臣非有他故,但願我主愛民理政,憂國去讒足矣!”靈公大慚曰:“此寡人之過,自今當從卿言而改之。”土會頓首曰:“人誰無過,能改為善,明公改過,實社稷生民之福也!”遂謝恩出朝。士大夫各相慶賀。
次日,靈公復遊桃園,打彈如故,趙盾聞知,慨然嘆曰:“吾為國傢正卿,坐視君為無道,豈忠臣乎?”遂具表往桃園進諫,公覽其表曰:進諫臣趙盾,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上奏。臣聞先王尚德,故列上而表親親,末世角力,特效謀以呈勇。竊觀列國之中,我疆最強,諸侯之衆,吾晉獨盛。蓋論姓,則與周室同宗;談霸則與秦、齊並駕,故勳著王傢。桓公輔周而東遷,世主夏盟,文公敗楚於城濮,及至襄公接霸,光震先人,兵出崤山,擄孟明而成搖西土。甲屯箕邑,斬登雲以名動羌鬍,赫赫彬彬,可謂善繼志而能強國者也。奈何列國未服,諸將先終。君幼嗣位,國勢奄奄。秦、楚縱橫於外,不能拒敵。群臣妒忌於中,未得靖安。正主公憂勤惕厲之秋,宵旦戒懼之時,然而廢馳乾綱,崇臺是務,戕賊民命,打彈是圖。衹思金壁熒煌,以娛目下之歡,不知塗膏釁血,終釀未來之禍。且萬民為國傢根基,斬刈如同草芥。六諫乃朝廷股肱,誅戮譬若按蟻。此皆讒佞在旁,蠢惑聖明之聰;姦淫近側,醖釀晉邦之咎。是以臣悼國有纍卵之危,不避斧鉞之戮,冒死而進。伏望尚德崇仁,遠姦淫而理國政;立綱除紀,親近忠諒,以馭朝權;黜罷臺榭,警戒遊玩。
外服秦、楚,中合諸侯,丕霸功,以紹先業;宏大猷,以振中興。則臣不勝激切屏營之至。
靈公覽表大怒,便欲殺之。先𠔌與屠岸賈密諫曰:“不可!趙盾為國之正卿,主公殺之,恐招訕謗,不如姑納其諫,令一力士刺之,庶幾不得誅大臣之過!”公然之,受盾諫,竟許以次日即改。趙盾出,靈公問:“誰可行刺者?”岸賈曰:“有一壯士,姓鉏名麑者,其人膽大驍雄,如使行刺,其事必成!”靈公大悅,遂召鉏麍,賜其酒食而往。麍挾匕首。潛人盾傢。時當五鼓,盾整衣冠,正欲趨朝.天色未明.坐而假寐,麑搶人庭前,正欲拔劍,見盾整衣端笏.坐寐待日.乃退而嘆曰:“趙宣孟不忘恭敬.民之主也。殺民之主為不忠,承君命而不能就,為不信,不忠不信.何顔立於天地間哉!”遂觸槐樹而亡。靈公知鉏麑行刺不成.憂懼事泄。岸賈曰:“因事就計,方可有成!主公許今早入朝,不如詐宴以酒,使甲士伏於門外殺之。”趙盾果然入朝,靈公曰:“孤承卿等之諫,今日出朝聽政,合宴文武,然後議事。”群臣再拜就宴,酒過五巡,趙盾有引車之士名提彌明者,知有伏兵,乃歷殿階曰:“臣侍君宴,不過三爵而已,今酒過五爵,非禮也!”遂扶趙盾而出,靈公遂逐獒犬噬盾,被彌明打死,盾顧謂靈公曰:“君之獒不如臣之獒也!”忽朝中甲士四起,彌明力戰而死,趙盾失卻引車之士,步走出朝,有一人背盾逃出城外,盾問曰:“汝何人也?”答曰:“吾乃桑中餓夫,承公之德,今日故來相救。”
不通姓名而去。盾曰:“此齊人靈輒也!”須臾,盾府中甲士漸至,追跟城外,趙穿聞盾被難,遂率本部殺入中朝,靈公知之,走入桃園,趙穿趕入,遂弒之。滿朝文武及城中百姓皆怨靈公無道,及趙穿兵亂,衆皆不救,所以被殺。史臣有詩云:晉國山河莫可儔,靈公失德近亡侯,築臺費盡生民血,打彈宜枯百姓眸,野廢農桑無所恤,邊生烽火不知愁,倉皇禍起蕭墻內,身入桃園遂弒休。
東屏先生讀史詩云:颯颯秋風九月天,桃園戈甲孰知先,靈公一伏亡軀劍,趙孟何能脫趙穿。
既而,趙盾聞靈公被弒,慌忙回朝。時,朝中群臣議論紛紛,盾告同僚曰:“國傢多難,皆因主幼,今文公少子名黑臀者,年長且賢,合奉嗣立,庶幾國亂方息!”六卿皆然之,遂奉黑臀即位,是為成公。群臣朝裏散歸。屠岸賈密奏成公曰:“趙穿弒先君皆盾所謀,主公何不斬此賊,以戒將來乎?”成公怨賈曰:“先君失德皆汝匹夫蠱惑,趙盾亦被汝害,念汝先朝老臣,姑赦汝死,尚敢鼓舌以惑孤哉!”岸賈滿面羞慚而去。
一日,出朝斬卻趙穿,謂群臣曰:“鄭被楚圍既久,若不速救,難以圖霸。”六卿然之。遂令荀林甫等為將,留趙盾守國,親率大兵十五萬,即日出城。
行至扈地是夕,成公卒於中軍。荀林甫欲扶喪班師,韓厥曰:“不可!大兵救鄭,不幸喪君而還,是長敵國之志,而墮吾伯也!莫若遣兵送棺歸國,與趙盾定君,三軍直抵救鄭,方可班師。”衆皆然之。韓厥遂奉喪歸晉,與趙盾奉其子儒即位,是為景公。時,國中諸大臣皆從出徵,唯趙盾獨任政事,纍成寢疾,遂卒。史臣有詩贊曰:趙盾存忠立晉朝,秉公持義濟國強,功名烈振先人德,卓出當時傑者儔。
卻說救鄭之兵至黃河,哨馬報,鄭城被楚睏久,救兵不至,已出降於楚,楚兵已將歸國矣。荀林甫問於諸將,士會曰:“救之不及,再戰何益?不如班師,以候再舉。”林甫善之,遂令班師。
先鋒先𠔌曰:“晉之霸諸侯者,以其扶傾救難故也!今鄭被難,大軍坐而不救,非唯失鄭,亦失列國來服之心。元帥必欲班師,𠔌願率本部參建大功。”遂出中軍,引本部兵濟河,與魏銙。趙旃、趙嬰、趙恬五將來追楚兵。卻說楚莊王班師已至於邲,聞晉兵追至,衆皆驚懼,下大夫伍參曰:“昔吾楚遇晉兵敗於城濮,今日正是報仇之際,何不乘勢一戰,以消舊恨。
”楚王依言,遂調大軍轉屯於管城下寨。忽聞寨外鼓聲大震,哨馬來報:“晉先鋒挑戰!”楚王令勿出敵。叔敖曰:“不可!吾聞晉用荀林甫為中軍,必不能服衆,先𠔌為先鋒,矜傲,不如乘其三軍本集而這擊之,必然得勝。”楚王大悅,遂令三軍撥寨出敵。先𠔌正在陣上挑戰,楚兵奄出,大殺一陣,晉兵不能抵敵,往本陣逃走。楚兵鼓軍追至敖鎬,林甫慌忙無措,但令三軍退濟黃河。當時,獨有士會先知晉兵必敗,令副將韓穿、鞏朔備得遊船八百艘,安於河口,以備接應,其他皆無準備。及大軍俱敗,十五萬兵一齊挨到岸口,船衹少,各要爭先上船,互相攀扯,船上之兵揮劍亂所,其手指落舟中,楚兵敵殺一陣,晉軍死屍填河,河水為之不流。後人有詩曰:舟翻巨浪連帆倒,人逐洪波帶血流,可憐數萬山西卒,盡喪黃河作水囚。
楚兵亦不乘追,但奪其衣甲器械奏凱而還。晉兵及登西岸,衹存八百餘騎,步軍不滿一萬。林甫引敗兵還見景公,景公欲斬荀林甫,群臣力保曰:“林甫先朝大臣,雖有喪師之罪!皆先鋒故違軍法,所以致敗,主公但斬先𠔌,以戒將來足矣!何必妄斬林甫哉!”公然之,遂斬先𠔌,復林甫原職,命六卿治兵練將,以圖報仇,群臣各散。
卻說先𠔌乃屠岸賈之黨,每欲作亂,以專朝政,衹憚趙盾威嚴,不敢行出。至是,趙盾已死,先𠔌被誅,岸賈欲謀盡殺趙氏,出朝與韓厥謀,韓厥不從其謀,走報趙朔,令朔早備。
朔曰:“岸賈乃朝廷之幸臣,必欲殺吾,吾與敵,但子决不絶我趙氏之祀。”二人號泣而別。及天未明,岸賈果率甲士圍趙氏之宅,趙厥、趙屏、趙嬰、趙同、趙施一傢老幼盡被誅戳,獨趙朔之妻,乃晉成公之妹,有孕在身,走晉朝宮中,居數月生一子。岸賈聞知令搜宮中。朔之門客程嬰,欲保全其子,問計於友人公孫杵臼曰:“子以死節與立孤二者孰難?”杵臼曰:“死節誠易,立孤實難。君為其難,吾為其易。”程嬰曰:“吾固當為,何忍纍子?”杵臼曰:“吾與子皆趙孟門客,各受其思,今遇主大難,豈惜一死而使趙氏絶嗣乎?”程嬰再拜而謝之,遂以己子付與杵臼,杵臼詐抱逃入山中。程嬰藏匿孤兒,屠岸賈求趙氏孤兒甚急,程嬰乃入城大叫曰:“有能與我千金者,好獻趙氏孤兒!”岸賈聞知,即召嬰問其故,嬰曰:“公孫杵臼與吾乃趙宣子門客,宣子生平,厚臼而慢我,故杵臼抱藏其孤,我所以來告。”岸賈大悅,賞嬰千金,令引士卒入山,並斬公孫杵臼與趙氏詐孤兒,其不知真者乃程嬰鞠育為子者也!岸賈盡殺趙氏,國中橫行,君臣皆側目,不敢相視。
卻說楚王得勝班師,大賞群臣。令尹孫叔敖奏曰:“昔吾在城濮之敗,皆因宋國而致,宋所恃者晉國而已。今晉兵大敗,若吾鼓兵伐宋,宋來晉孤,中興之盟在楚為主矣!”楚王大悅,遂發兵伐宋。
宋自成公被楚圍;得晉文公求解之後,國勢微弱,成公已歿,子昭公亦亡,其弟立,是為文公。時,聞楚兵大至,文公欲出城降楚。左司寇樂呂奏曰:“昔者來遭楚圍,得晉解睏,今不告求於晉而便降楚,他日晉兵問罪,將何以對?”公曰:“何以處之?”樂呂曰:“衹宜堅守,速遣使往晉求救。”公曰:“誰敢往求救?”右大夫樂嬰齊出班願往,公曰:“諾!”
嬰齊披挂,殺開血路,投晉告急。時,晉景公正恨前仇,便欲起兵教來。下大夫伯宗曰:“不可!鞭策雖長,不及馬腹。晉自敖鎬一敗,喪兵十五萬,至今將疲國虛,楚之兵勢甚銳,焉可與敵?”景公曰:“若不救宋,焉能圖霸?”’伯宗曰:“不如遣一能言之士,告宋且勿降楚,詐稱我兵至,楚聞吾之救至,必然解圍,若不解圍,操兵練將,救之不晚。”公悅,遂問:“誰能往來?”忽一人自外進曰:“臣願奉使往宋!”此人畢竟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 | 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 |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 | 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 |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 | 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 |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 | 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 |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 | 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 |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 | 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 |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 | 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 |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 | 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 |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 | 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 |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 | 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 |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 | 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 |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 | 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