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皇傢醫事 》
清宮健脾八仙糕(1)
屈維英 Qu Weiying
中醫“脾”,並非專指西醫解剖學的脾髒,而是幾乎包括脾、胃和肝髒在內的所有消化係統的器官及其功能,為人的後天之本。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脾的功能概括為四條:一,脾主運化。脾有運化水𠔌精微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的功能,即脾不僅能輸送胃中津液到全身各部分,供給各組織器官以營養,又能運化全身水濕之氣,促進水液的環流和排泄,以維持人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二,脾主肌肉。飲食入胃,通過脾的運化吸收以營養肌肉;三,脾主四肢。四肢所賴以活動者,乃來自飲食所化之陽氣;四,脾統血。脾不僅有運化輸布營養精微、濡養全身之功能,而且還有統攝血液之作用。如果脾之功能不好,失其統攝之職,血液就會由脈外溢,出現各種出血疾患。以上功能說明,脾虛是導致營養不良、氣血虧損、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醫在延年益壽方面十分重視健脾益胃,以強後天之本。
清宮健脾成方——八仙糕,亦稱八珍糕,由黨參(或人參)、茯苓、白术、薏米仁、芡實、扁豆等8種中藥組成,不寒不熱,平和溫補,健脾養胃,屢有奇效,故宮中常用之。據清宮醫案記載,“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皇上用八珍糕四次,用過二等人參八錢。”“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皇上用八珍糕九次,用過四等人參四兩五錢。”當時,乾隆帝已年逾八旬,暮年之人,先後天俱虧,陰陽氣血虛損疊至,故頻用此糕,亦頗適合。至於方中易黨參為人參者,意在加強補氣健脾之功效。
到了晚清時期,慈禧太後也喜歡服用八仙糕。清宮醫案記載:光緒六年九月十三日,禦醫李德立為慈禧太後擬八珍糕——茯苓、蓮子、芡實、扁豆、藕粉、薏米各二兩,共研極細面,加白糖,分兩酌量,兌之為糕。據說慈禧後半生因脾胃不和而經常服用此糕。
八珍糕為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八珍糕方加減。原治小兒腸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脹、面黃肌瘦、脾虛便溏等癥,有健脾養胃、益氣和中之效。據光緒六年九月十三日西太後脈案記載:禦醫“李德立請得慈禧皇太後右關滑而微大,左關稍弦,餘部平平。木鬱土弱,不易運化濕氣,以致食少難消,胸脅不暢,頏顙如昨,嘔飲便溏。今議用理脾化飲湯調理。”李德立於此又疑此為兒童用之八珍糕,似甚對證。專傢認為,此藥香甜可口,而少藥氣,饑時可以食用,又可療疾。用於成人,亦一妙法。
陳可冀、周文泉等專傢,做了《八仙糕治療老年人脾虛證的療效分析》的臨床研究,對36例有不同脾虛見證的老年人進行了治療觀察,得出的結論是:老年人服用八仙糕後,脾虛見證積分值明顯降低,可見八仙糕對脾虛證有較好療效,並以脾虛偏陽虛者療效明顯。
醫學專傢認為,木糖排泄率與血清鬍羅卜素濃度可以反映小腸的吸收功能。本組觀察結果表明,八仙糕能提高木糖排泄率及血清鬍羅卜素濃度,故可推知八仙糕有加強小腸吸收功能的作用。同時,治療組給藥後衰老見證平均積分值明顯下降,可見八仙糕對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癥狀亦有作用,而對照組給藥後上述各項均無明顯變化,故考慮八仙糕的健脾作用可能是通過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從而進行體內綜合調節的結果。
當然,清宮補脾之劑絶不限於八仙糕。除了八仙糕外,僅慈禧太後常用的補益劑還有保元固本糕、十全大補丸、扶元和中糕、加減扶元和中糕、扶元益陰糕、加減扶元益陰糕,以及噙化人參等等。這些藥方大都是脾腎雙補,先天與後天並重。專傢們認為,這些方劑理法嚴謹,配伍精當,療效顯著,可供今人藉鑒。
小貼士:日常生活健脾小訣竅
叩齒。牙齒功能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要健脾胃必須保護好牙齒。古代養生學家介紹“清晨叩齒三百過者,永不動冶。具體做法是:摒除雜念,全身放鬆,口唇輕閉,然後上下牙齒有節律地互相輕輕叩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皇傢醫事》目錄 | 作者自序(1) | 作者自序(2) | 作者自序(3) | 清代對太醫院的完善 | 種痘戰勝天花惡魔(1) | 種痘戰勝天花惡魔(2) |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1) | 為兒童種痘防治天花(2)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1) | 活血化瘀廣泛運用(2) | 帝王也需用猛藥(1) | 帝王也需用猛藥(2) | 醫療護理方法多(1) | 醫療護理方法多(2) |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1) | 醫藥理論建樹卓越(2) | 藥材地道要講究 | 地道藥材為什麽療效好 | 重視未病控病情(1) | 重視未病控病情(2) | 中醫治西人 | 中西醫藥的主要差別 | 臨終救命生脈散(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