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誰在影響中國政策:中國高層文膽   》 第55節: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2)      西隱 Xi Yin

  300多年前,西方從傳統農業文明轉嚮了工業文明,形成了傳統工業文明主導下的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傳統工業文明帶來了科技與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但其與生俱來的缺陷也日趨暴露:它采取控製和掠奪的方式,以驚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資源,排放大量自然界無法吸納的廢棄物,打破了全球生態係統的自然循環和自我平衡,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惡化,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威脅着人類的生存發展。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工業文明,反思它的種種弊病,以求擺脫它所造成的種種危機,以緑色取代黑色,以新型的生態工業文明代替傳統工業文明。因此說,生態危機産生環境文化,環境文化的核心是生態文明。環境文化即是今天的先進文化。
  環境文化強調,人類衹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和子孫後代唯一的傢園。地球生態係統是脆弱的,如果聽任傳統工業文明對地球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摧殘和破壞,人類將無傢可歸。
  環境文化強調,人類是自然生命係統的一部分,不能獨立於復雜的生態網絡之外。人類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不可分離。
  環境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製約着人與人的關係。調整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便是協調人類的社會關係,便是追求人類社會的和平與進步。
  環境文化強調,人類以文化的方式生存,所有先進文化都是生存於自然中的文化。生存於自然中的文化不能反自然。文化與自然的辯證統一,就是人類生存的本質。
  環境文化強調,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科學技術不應讓人們誤認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無限的。把"人定勝天"推嚮極緻,將使人類陷入生存睏境。
  環境文化強調,環境的權利與義務必須統一。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必須與對環境的修復相平衡。發達國傢和高消費人口是全球資源消耗的主體,他們有義務承擔起更大的環境責任。
  環境文化強調,自由是對自然法則的遵從,受自然法則的約束。自由不是貪婪與放縱。人類有享受物質生活、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權利,但這權利衹能限製在環境承載能力許可的範圍之內。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傢;中國的人口占全人類的1/5;中國的環保問題對全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的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環境文化將在廣泛吸收世界環境文化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嚮世人展現出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獨特風韻。
  中國環境文化是對我國現實環境危機的反思與應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達國傢,盲目追求高消費與産業升級,並且嚮發展中國傢大規模轉移污染型産業。而發展中國傢卻仍未擺脫傳統工業文明的框架,將制度優越性寄托於經濟高速增長的"趕超戰略"上,忽視了"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中國也不例外。我國一係列嚴重的生態災難事件,已使環境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公衆關註的焦點:中華母親河黃河一年斷流長達226天,使全國公衆猛然警醒痛心疾首;大江大河的洪澇災害,嚮公衆展現了我國嚴重的森林破壞與水土流失;沙塵暴的肆虐,將公衆的視綫帶嚮了我國大西北的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非典的流行,引起公衆對生態破壞的恐懼和對公共環境衛生的憂慮。這一切,促使人們去正視我國嚴峻的環境安全問題,促使人們更深刻地反省人與自然的關係,促使人們重新反思現有的生産和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一係列價值觀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美軍戰略報告裏的中國將領第2節:軍營長大,身份敏感
第3節:武大"文青"的浪漫愛情 激情演義"第五次中東戰爭"第4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1)
第5節:從作傢到軍人的角色轉換(2)第6節:暗中斡旋,促成中韓建交
第7節:痛定思痛,反思金門戰役第8節:探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新思維
第9節:大國之策(1)第10節:大國之策(2)
第11節:大國之策(3)第12節:大國之策(4)
第13節: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第14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1)
第15節:我願意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2)第16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1)
第17節:論述民主,一夜成名(2)第18節:求學之路,從諸暨到紹興
第19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1)第20節:國際政治學博士與費邊主義(2)
第21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1)第22節:"顔色革命"鐵蹄催生"公民社會"(2)
第23節:民主是一個陀蠃(1)第24節:民主是一個陀蠃(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