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帝国兴亡隐秘史:谁杀死了秦帝国   》 第七章 章邯救秦,伏尸万里(1)      Xiao Shui

  年轻的秦二世,招来国情咨询专家——就是一帮博士,开会。博士,就是当时的互联网,只要上去一搜,就能找到问题答案,所以经常被准备在皇帝身边,等着皇上搜。
  秦二世问:“据说陈胜占领了陈城,自立为陈王,列位博士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性质?”
  有三十多个没有眼力见的博士和诸生(应该算“本科生”),一起走上前来,说:“这帮人属于群起造反,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秦二世勃然作色。秦二世的意思是,如果是有造反,当然应该发兵击之。但我这么尧舜一样圣明的皇帝在上,下面怎么会有群起造反的事情?!你们这么说,不等于是否定当前大好形势吗?
  我们说,秦王朝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忌讳说自己的错误。我不知道这个毛病是怎么养成的,可能是从前打仗一直是打胜,追求成功,又薄古厚今,总之怕任何人说它没弄好,说“今天”不如过去好。
  这时,有个叫叔孙通的候补博士看出了秦二世的难堪。
  这个叔孙通比较识时务,也善于揣测领导人的心思,他跟其他博士们唱起了反调,转而大力讴歌秦二世:“刚才的博士们发言都不对。我认为,陛下是位明主,非常称职。明主在上,又非常称职,下面怎么会有造反的事情?据我分析,那不过是一帮DNA里含有盗窃基因——而且是很顽固的盗窃基因——的偷东西分子,在兴风作浪罢了。是群盗而已,不带有任何政治目的。不管社会发展到了多么高的阶段,这帮人都会存在的,这属于生物学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学问题。哪值得把他们放在我们正规军的牙齿间去咬呢。责令各地警察多带些手铐电棍,定期去严打一通就行了。”
  于是秦二世大喜,游目四顾,你们听听,你们听听,说得多好埃这才是对当前形势有正确认识呢。秦二世高兴,于是说:“鉴于叔孙通发言发得好,嘉奖叔孙通立刻转正升博士。”不再当候补博士了,并赐给他丝帛二十匹,好衣服一袭。
  秦二世然后逐一询问其他博士们的看法,有人说是造反,有人说是盗。秦二世叱说:“先帝和朕把国家治理得这么繁荣昌盛,怎么会有造反的呢?!把说是造反的全部送进司法机关审查,罪名是‘非其所宜言’。”(说话不合适,否定当前大好形势)
  这件事情可以与当年的焚书坑儒相对比着看,是焚书坑儒的一个缩减版。焚书坑儒的事史料语焉不详,但这件事情说得很清楚。秦二世并没有要灭绝儒家,他是用了儒家的,他只是把自己的御前儒者中持不同政见者处理掉,就像后代皇帝也会把自己的儒者大臣中跟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给贬迁处理掉一样。所以,“焚书坑儒”的提法是不好的,应该改成“焚书坑谤”,或者就叫“焚书”。因为,把持反对意见的人(“谤者”)处理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历朝历代都如此,不值得一提,秦始皇不过是坑了三百多人,只是一次行动而已,不必上升到太高。古书上提到秦始皇时候,都是说“焚书”。只说“焚书”,我觉得这是恰当的。
  焚书是个事件,坑什么,和后代相比较,算不上什么事件。
  叔孙通抱着因说瞎话而从皇宫领到的奖品和转正证书,其他儒生们见了,都骂他道:“叔孙通博士,你阿谀得也太过分、太露骨、太给我们儒生阶级丢脸了。不必这样吧1
  叔孙通嘿然一笑:“不阿谀一点儿,我的脑袋壳几乎不脱虎口矣……”他说假话固然是形势所迫。但是,当别人都还在说真话的时候,你却第一个站出来拼命绘声绘色地大说假话,阿谀上意,甘当给皇帝帮腔的急先锋,还指责别人说的都不对,作为知识分子,无乃不可乎。而且,这也是为主谋不忠也。
  不忠不信,只是一个“自了汉”(佛学用语,指无利他之念,唯图自身之利益者;即抱持独善其身主义者。故俗称仅自理一身,不顾大局者,为自了汉)。在有学问的人里边,即便是今天,这样的人也很多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1)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2)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3)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4)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5)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1)
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2)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3)
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4)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5)
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6)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1)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2)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3)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4)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5)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6)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1)
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2)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3)
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4)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5)
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6)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7)
No.   [I]   II   [III]   [IV]   [V]   [V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