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
第55節: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張其成 Zhang Jicheng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語譯】
認識別人是智慧,認識自己是高明。戰勝別人是有力,戰勝自己是剛強。知道滿足的人富有,頑強前進的人有志氣。不喪失根基的人長久,身死而精神不死的人才是長壽。
【感悟】
大傢都知道兩個成語"自知之明""知足常樂",都來源於這一章。這一章是講人生之道的,包括"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等等。相比較而言,知人易,自知難;勝人易,自勝難。
"知"既包括認知的過程,又包括認知的結果。"知人"的主體是自己,是主體;"知人"的對象是別人,是客體。所以"知人"就是主體認知客體,自我認知他人。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要真正瞭解別人的內心是不容易的。但比較起來,"自知"更難,自知是自己認知自己、主體認知主體。蘇東坡有詩曰:"不識廬山真面目,衹緣身在此山中。"自己認知自己往往帶有自我喜好、情緒乃至價值觀,所以往往容易片面甚至錯誤。其實"知人"和"自知"並不是截然分開的。"知人"的基礎就是"自知",如果不瞭解自我,那麽去觀察認知別人往往也是不準確的。比如《列子》中記載了一個"疑人竊斧"的故事,就是如此。
由於懷疑別人偷了斧子,所以犯了猜疑病,這是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思維定式影響到了對別人的認識,說到底就是不瞭解自己、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因此老子說自知比知人更高明,也更難能可貴。
小故事
疑人竊斧
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懷疑是鄰居傢的兒子偷走的,於是,他看鄰居兒子走路的樣子,像偷斧子的;臉上的表情,像偷斧子的;言談話語,像偷斧子的;所有的動作態度,無一不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這個人在山上掘土,找到了那把丟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見鄰居的兒子,這時再看鄰居兒子的動作態度,一點兒也不像偷斧子的了。
再看"勝人"和"自勝",戰勝別人衹能證明有力量,而戰勝自己纔是真正的強大。人生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生衹有一個敵人,那就是自己。什麽叫戰勝自己?就是與自己這個敵人作鬥爭。自己這個敵人是誰?就是自己的私欲,自己的功利心、是非心,自己的思維習慣、思維定式、心態模式,就是一切從自己出發的價值觀。人一旦戰勝了自己,那麽誰也不能將你打倒,人都是被自己打倒的。
我們常說"知足常樂",這句話源於老子的"知足者富"。一個人如果知足了,那不僅是快樂,而且是富有。現代人都不是餓死的,都是不知足撐死的。人一旦不滿足,肯定是痛苦的。想一想我們自己,在剛走嚮工作崗位,剛獨立走進社會時,由於遭到百般挫折,衹好把自己的薪酬標準定得很低,比如說年薪2萬就足矣,可後來達到了這個目標,就想高一些,年薪5萬、6萬,這樣一來,就痛苦了,因為總是倒過來算賬,因為衹能拿到2萬,那就是還欠3萬、4萬,所以總是在欠債的心態下生活,你說纍不纍?有的企業老闆更是這樣,總是想着企業今年的目標是營業額多少、利潤多少,如果定為1個億,可今年衹有六千萬,那還差四千萬,於是就焦躁不安,不僅不覺得自己富有,反而覺得自己還欠幾千萬呢。因此如果把人生的終極目標定在外在的金錢上,那肯定是不知足的,肯定是不會真正快樂的,也不可能是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
富有的標準是什麽?不是金錢和財富。因為金錢和財富的數量是可變的,究竟多少量纔算富有?何況金錢、財富和快樂並不是成正比的。那什麽纔是富有的標準呢?老子說就是知足的心態。
知足的心態來源於參透了人生的價值觀,來源於悟道的思維方式。有了這種心態,才能帶來精神上、心靈上的大富有。不要把幸福指數建立在過高、過多的錢財的數量上,衹求正常生活標準,平平淡淡,簡簡單單,腳踏實地,一步步走過生命的歷程。有了這種心態,就會收穫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就會有一種意外的喜悅的心情,這是一種知足之樂,也是一種知足的富有。人生如果能知足,是何等美麗,何等幸福!
衹有知足,纔叫"不失其所",因為沒有離開人生本來的清靜、知足的本性;這樣才能"死而不亡","自知""自勝""自足"的人是真正精神長存的人,他的精神生命和思想生命會超越死亡而永存。"死而不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身總是會死的,但人的精神可以不亡,精神永存纔是真正的"壽",真正的永垂不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 | 第2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2) | 第3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3) | 第4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4) | 第5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5) | 第6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6) |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 | 第8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8) | 第9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9) | 第10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0) | 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 | 第12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 第13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 | 第14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 | 第15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1) | 第16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2) | 第17節:第三章 不尚賢 | 第18節:第四章 道沖不盈 | 第19節:第五章 天地不仁 | 第20節:第六章 𠔌神不死 | 第21節:第七章 天長地久 | 第22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1) | 第23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2) | 第24節:第九章 功成身退(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