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帝国潜流   》 第54节:组织个人化现象2      李光阁 Li Guangge

  组织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企业车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组织。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当中,国家借助组织实现治理,个人依赖组织获得生存。梁山好汉上山的过程,是个人组织化或更高度组织化的过程。梁山好汉们的成分非常复杂,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这些人之所以放弃自身鲜明的个性,服服帖帖地站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跟着晁盖、宋江干事业,是缘于他们对梁山所提供资源的依赖。这里的资源是指个人或一个组织满足其他人或其他组织各方面需求的能力。
  当资源处于垄断地位时,组织成员的服从,更多的是为了换取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同时也只能从其组织和上司那里才能得到的短缺资源,也就是说,服从主要是以依赖为基础,服从主要是为了交换。吴用拉阮氏兄弟下水时,阮小五曾经对梁山上王伦等人的生活状态很羡慕。他的话说出了梁山上绝大部分人的心声,梁山可以提供给众英雄所渴望得到的资源。为了这种资源,正如阮小七所说的:“如果有识得我们的,任凭水里来火里去,能够过一天舒服日子,死了也是眉开眼笑的。”当然,并非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为了吃吃喝喝。宋江在说服关胜、呼延灼等降将集团归顺时,则是承诺将来要努力实现招安,博得个封妻荫子、报效国家。
  在王伦、晁盖尤其是宋江的领导下,梁山组织成了一个理想小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众好汉“不分贵贱”、“无问亲疏”、“认性同居”、“随才器使”,实现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然而好景不长,等到招安的圣旨一到,梁山大军征讨方腊,一仗下来损兵折将,一百零八人同去,只剩三十六人归,最后宋江、卢俊义、李逵喝毒酒而死,花荣、吴用上吊而亡,上演了一出“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悲剧。梁山悲剧的原因在于招安,而招安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宋江。因此,如果从组织学的角度来考虑招安问题,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在于梁山宋江化,换句话说就是在于组织个人化。
  在西方学者韦伯看来,所有的统治都可以区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依仗利益状况进行的统治,它以被统治者的利益需要为基础;二是强制性的统治,这种统治一般借助于机构或组织实现。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强制性的权力命令型统治和交换性的依仗利益型统治混为一体,从而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全面的、自下而上的依赖性向量和结构,即下级对上级的依赖,个人对组织的依赖。人们之所以对组织保持着依赖性关系,是因为可以通过这种依赖获取和占有组织提供的各种资源,人们甚至没有因为较强烈的相对剥夺感,而摆脱对组织的依赖关系。只要摆脱不了对组织垄断性资源的依赖,就必然会放弃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性。而一旦获取了对组织的领导权,就意味着获得了分配资源的权力,从而与组织成员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代理人的领导者,往往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把公共组织当做个人私产的组织个人化倾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汉
第1节:导言:灰社会现象第2节:在水浒世界里第3节:“社会灰化”阶段
第4节:一个沉重的问题第5节:一个帝王的亡事1第6节:一个帝王的亡事2
第7节:一个帝王的亡事3第8节:蔡京分利集团1第9节:蔡京分利集团2
第10节:蔡京分利集团3第11节:合法性伤害1第12节:合法性伤害2
第13节:合法性伤害3第14节:一个小吏的情理法难题1第15节:一个小吏的情理法难题2
第16节:柴进不是冤大头1第17节:柴进不是冤大头2第18节:官差涉黑定律1
第19节:官差涉黑定律2第20节:官差涉黑定律3第21节:官匪切换1
第22节:官匪切换2第23节:祝家庄的悲哀1第24节:祝家庄的悲哀2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