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演讲对话录   》 第54节:之五 历史总让人惦记(1)      易中天 Yi Zhongtian    于丹 Yu Dan

  之五
  历史总让人惦记
  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崔永元问我,历史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其实是看对谁有什么用,不能简单地讲有什么用。
  古人觉得学习历史,对统治者有用,对皇帝、宰相、文武百官有用。
  有什么用?以史为鉴。
  所以司马光把他的大著作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帮助你统治,当然也可以说帮助你治理。
  这是给统治者看的。
  我们普通老百姓、人民群众、草根,他们读历史有什么用?我的结论是两个字:做人。
  从历史上看看古人遇到问题是怎么做的,从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甚至是方法,但这些要靠大家自己去领悟,修行在个人。
  我只是把史实告诉大家,说遇到这样的问题,谁谁是怎么处理的,碰到相同的问题,由你自己去想该怎么处理。
  我有个观点,叫"事不同而理同"。
  易中天"品三国",说到底,品的就是人性。
  就是人性嘛!其实,古人也好,名人也好,包括你我,大家都是人,而且我们都是中国人,只要是人就有共同的人性。
  古人也好,名人也好,他所做的事,他做的这些事的背后,他的内心深处为什么会这样,他有他人性的东西,所以他会成为这样一个人。
  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让观众和读者看到,所有的古人和名人,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没什么区别;使我的邻居、朋友、上司或者是我的晚辈,用这样的眼光去看这些古人、名人,这样他们就会觉得亲切,然后悟到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的空白处以前我们读历史的时候,经常只有诉说,只是表述,只说历史是怎么回事,有的则只是研究、考证、分析,很少从人、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去发掘。
  历史学家会觉得从人性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科学,会带上主观推测。
  其实,历史上的一件事情,有时会有绝然不同的评论,就是因为资料不充足,很多环节都只能靠想象和推测,所以不同的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两个评论。
  就拿诸葛亮处理李严的案子来说,其实刘备当时托孤,同时托了两个人,一个诸葛亮,一个李严。
  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这个结构和当时孙策托孤一模一样。
  孙策年纪轻轻就死了,他有两个毛病,一个嗜杀,一个爱美。
  他杀了很多人,也得罪了很多人,他把一个叫许贡的太守绞杀了,许贡的门客要为主人报仇,就在孙策打猎的时候行刺孙策。
  孙策骁勇,人称小霸王,许贡的门客没有能把他打死,但在孙策的脸上划了几刀。
  医生给孙策治伤,在脸上贴了许多膏药,嘱咐他不要动怒,一百天后伤就会好的。
  大家都知道孙策是个帅哥,他爱美,一照镜子,看见自己漂亮的脸上贴满了膏药,他大吼一声,说:"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我的脸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我还能建功立业?大吼一声,金创迸裂,血流不止,伤势恶化。
  临死前他要托孤,把大权交给弟弟孙权。
  孙权当时只有十八岁,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十八岁还未成年,所以要托孤。
  孙策把东吴大权托给了张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文臣张昭为正,武将周瑜为副。
  刘备托孤与孙策一样,诸葛亮与李严,也是一文一武。
  可李严,八年后被诸葛亮贬为平民。
  有人说,李严是合法争取权益,我与你同为托孤大臣,但地位、权力却不一样,诸葛亮是开府的丞相,李严也要府,得不到批准。
  诸葛亮丞相兼益州牧,李严说我不要州牧,兼个刺史怎么样?也得不到批准,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最后李严被处理掉了。
  怎么被处理掉的呢?这件事很奇怪。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自己统兵到前线去了,让李严在成都筹饷,供应粮草。
  古时候打仗,粮草很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运不过去这个仗就没法打了。
  八月份正值雨季,雨下得很大,道路泥泞,粮草运不到前方去,李严就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粮草我实在运不到,丞相你要不要考虑撤兵?诸葛亮果真就撤了兵。
  消息传到成都,李严却与大家说,这很奇怪,丞相为什么要撤兵啊?我这里粮草很多啊!刘禅知道了,也不知为什么要撤兵,问李严,李严答:"我也觉得奇怪,我猜丞相是'伪退',诱敌深入。
  "等诸葛亮回到成都,事情就暴露了,李严前后说法不一样;诸葛亮把李严写给他的亲笔信全部拿出来给大家看,李严没有话说了,认罪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言第2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
第3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2)第4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3)
第5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4)第6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5)
第7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6)第8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7)
第9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8)第10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9)
第11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0)第12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1)
第13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2)第14节:之一 经典使我们心灵安顿(13)
第15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1)第16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2)
第17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3)第18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4)
第19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5)第20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6)
第21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7)第22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8)
第23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9)第24节:之二《论语》《庄子》里的生活智慧(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