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傳 》
第54節:第三十章 廖公宴請 歡聲笑語蕩席間
冷夏 Leng Xia
辛磊 Xin Lei
第三十章 廖公宴請 歡聲笑語蕩席間
廖承志說:“查先生的社評寫得不錯,時常有一些獨特的見解,不過有些觀點,我們並不認同。”
“是的,大傢的看法並不盡相同。”查良鏞回應道。
在謀劃、邀請、安排查良鏞回大陸訪問、會見鄧小平的整個過程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是最關鍵的人物,因為衹有在他的同意和支持下,查良鏞的大陸之行才能成事。當時,他身兼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是中共主管港澳事務的最高長官。
廖承志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先生的兒子。他與香港有緣,“二戰”時期,他曾受中共之命到香港,負責中共在香港的一切活動。中共執政後,他長期主政中共的港澳事務和華僑事務。
查良鏞到達北京的當天,廖承志就和查良鏞見面。第二天,廖承志大開宴席,請查良鏞一傢吃飯,陪同的還有港澳辦、新華社香港分社等部門的官員。
廖承志雖然位居高官,但畢竟是文化人出身,性格樂觀、豪爽,平時總是嘻嘻哈哈的。席間,對同是文化人的查良鏞,雖然對方是第一次見面的“老反共分子”,但廖承志視之為老朋友,放開胸懷,談笑風生。他嚮查良鏞講自己怎麽樣被張國燾扣留,講延安的窯洞生活,講“西安事變”,講毛澤東……講到有趣的地方,就發出朗朗笑聲。
查良鏞知道廖承志多才多藝,能寫能畫。一提起廖承志的畫工,他告訴查良鏞一件趣事:“有一年,我參加中共代表團赴蘇聯出席聯共全國代表大會,赫魯曉夫在臺上口若懸河,大發議論,我聽得很乏味,一時興起,便畫赫魯曉夫的速寫和漫畫,把他的形象極度誇張,難看極了,畫了一張又一張。當時,坐在我身邊的是東德代表,他看到赫魯曉夫的漫畫,剎時目瞪口呆……”說完,廖承志又哈哈大笑起來。
查良鏞嚮來嚴肅,莊重有餘,詼諧不足,話語不多,但在席間也被廖承志無拘無束的豪爽性格所感染,對廖承志有唱有和,歡聲笑語蕩漾在宴席上。
談着談着,廖承志的談話漸入主題:“查先生的社評寫得不錯,時常有一些獨特的見解,不過有些觀點,我們並不認同。”
查良鏞回應說:“是的,大傢的看法並不盡相同。”
接着,廖承志又嚮查良鏞詳盡表述自己對《明報》的看法,有議有論,褒貶有之,查良鏞也盡量嚮他解釋自己的辦報方針和宗旨,以求共識。關於《明報》,關於廖承志,十多年前有過這樣一件事:
1966年10月23日,《明報》以《廖承志?中國新聞社?》為題的一篇社評,曾經論及廖承志的政治前途。
當時,廖承志是國務院僑務工作委員會主任。1966年10月,他曾兩次到廣東省湛江市看望歸國的難僑,中共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和中新社都就此事發了電訊,香港的幾傢左派報紙也都報道此事,但各自報道的內容卻有所不同。
10月18日,《大公報》刊載“中國新聞社湛江17日電”,題目是:“廖承志抵湛江兩次面告歸國難僑:‘毛主席周總理慰問你們’”。報道這樣引述廖承志的話:“周總理要我來看望你們,告訴你們,毛主席對你們非常關心,毛主席和周總理問候你們。”
同一天,《文匯報》也刊登這則新聞稿,但標題與《大公報》的顯然不同,三行大標題、六行小標題中完全不提“周總理”的名字。
同一天的《新晚報》刊載的是新華社的電訊稿,稿中引述廖承志的話:“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和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副主席,以及周恩來總理讓我把問候的話帶給你們。你們辛苦了!”
第二天,從《大公報》和《文匯報》同時刊出中新社的“訂正啓事”,說昨天的電訊稿中,在“毛主席和周總理”之間,必須加入“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副主席”。
《明報》的社評就是評論此事,社評指出:值得註意的是,中共的兩個國傢通訊社,於同一日報道同一件事情,為什麽內容竟有重大不同?到底廖承志提了林彪之名沒有?
如果廖承志根本沒有提林彪的名字,那麽廖承志不免有點“牛氣”了(牛鬼蛇神氣息也)。如果他提了林彪之名而中國新聞社故意漏去,那麽中國新聞社是犯了“滔天大罪”了(中共若幹省份的宣傳人員因未及時傳達林彪的指示,均被控犯了“滔天大罪”)。或者是廖承志,或者是中國新聞社(或其主要負責人),兩者之一,不久必被清算,立此存照,且看驗與不驗。
果然,幾天之後,廖承志就遭到批判。廖承志被清算,是否與社評中所指之事有關,別人不得而知;但作為主管僑務工作的最高官員,一定會看港澳的報紙資料,所以相信廖承志是看到《明報》這篇關於他的社評的。但他看到這篇社評時感覺如何,那衹有自己纔知道了。
談完《明報》,廖承志又談起香港的幾傢報紙的辦報傾嚮、銷量……廖承志對香港情況了如指掌,令查良鏞佩服有加。報紙的傾嚮、社評的觀點,都涉及到比較敏感的政治問題。為避免過分集中討論這些問題而致席間氣氛趨於緊張,廖承志在談到查良鏞的社評時,又來一番自我調侃:“其實,寫文章不容易。我也喜歡寫文章,但周總理就時常批評我的文章,說氣勢有餘,並且太長,如‘長江大河,與沙石俱下’,其中大有不必要的句子,應當多刪削刪削。”
廖承志不愧為“外交”能手,這一番話又引來大傢一陣笑聲,宴席上的氣氛仍然輕鬆、熱烈。
查良鏞訪問大陸之時,正是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的前夕;在這之前,鄧小平已經公開嚮外界表示中共對香港前途問題的立場,即在香港的主權問題上,中方决不會有任何讓步,但在中國對香港恢復主權、政權後,仍然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對於即將舉行的中英談判,國際社會非常關註。前途問題,籠罩着500多萬香港人。
在這特定的時期,查良鏞和廖承志會面,自然都會談起這個問題。廖承志詳盡、耐心地嚮查良鏞解釋中共的政策:“繼續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决不是什麽權宜之計。大力發展經濟,是中國的主要任務,而香港長期的繁榮、穩定,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廖承志希望《明報》能多宣揚中共對香港前途問題所采取的立場、政策,而查良鏞也表示,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己的《明報》,做一些有利於香港繁榮穩定的工作。
其實,近年來,關於香港的前途問題,查良鏞在他的社評中也時有評述,但與中共高層官員坐下來面對面談這個問題,則是第一次。也正是從此之後,查良鏞以前所未見的熱情,在仍然筆論春秋的同時,親身介入政治生活,為香港的前途奔走呼號,以致引發一連串的風波——當然,這是後話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 | 第2節:第一章 傢族顯赫 已領風騷數百年(1) | 第3節:第一章 傢族顯赫 已領風騷數百年(2) | 第4節:第一章 傢族顯赫 已領風騷數百年(3) | 第5節:第二章 與書為伍 八歲開始讀武俠 | 第6節:第三章 文章惹禍 被聯合高中開除 | 第7節: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學(1) | 第8節: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學(2) | 第9節:第五章 進大公報 身無分文走香江 | 第10節:第六章 北上求職 垂頭喪氣返香港(1) | 第11節:第六章 北上求職 垂頭喪氣返香港(2) | 第12節:第七章 新晚報裏 常與梁羽生對弈 | 第13節:第八章 偶試身手 書劍恩仇露鋒芒(1) | 第14節:第八章 偶試身手 書劍恩仇露鋒芒(2) | 第15節:第九章 文壇佳話 三劍客彩筆爭輝(1) | 第16節:第九章 文壇佳話 三劍客彩筆爭輝(2) | 第17節:第十章 雪山驚天 射雕奠宗師地位 | 第18節:第十一章 編導電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1) | 第19節:第十一章 編導電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2) | 第20節:第十二章 自立門戶 八萬港元創《明報》(1) | 第21節:第十二章 自立門戶 八萬港元創《明報》(2) | 第22節:第十三章 經營慘淡 自撰小說撐報業(1) | 第23節:第十三章 經營慘淡 自撰小說撐報業(2) | 第24節:第十四章 傾力報道 逃亡潮帶旺《明報》(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