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人间词话典评   》 《人间词话典评》第三部分-《人间词话》四十八      卫淇 Wei Qi

  【“西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也。然而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出自唐代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而周邦彦“渭水西风,长安乱叶”句出自《齐天乐秋思》,白朴的 “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出自《梧桐雨》杂剧第二折《普天乐》。对于探究意境而言,只看只字片语或许有些失真,把握全诗会来得更准确。
  先来看看贾岛的《忆江上吴处士》。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诗说的是贾岛对友人的怀想。“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即言友人去福建,久已未见。“蟾蜍”指月亮,“亏复圆”非实指一个月的时间,而是指数月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突出了一种对好友的感怀之情。渭水本是旧时送别好友之地,本就不由得感伤怀念。此时秋风瑟瑟,吹动水波,满城的落叶飞扬,铺满街道路旁,更映衬出一种怅然的感触。“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相会畅谈至晚,犹忆当时窗外雷雨交加的情景。“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桡是船桨,是说朋友未归,只能遥望天边海云,或望能得到朋友的消息。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句所选取的景象极具代表性,给人深刻印象,对全诗的主旨是一个非常好的烘托,无怪乎后世诗人多有借用。
  再看看两首借用之作《齐天乐秋思》和《梧桐雨》第二折《普天乐》。
  齐天乐秋思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P,顿疏花簟。尚有��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N,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周邦彦的这首词亦有怀故人之意,但词中更深的是一种对时光流转而不觉岁暮的人生感慨。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台城原是东晋和南朝的宫殿所在地,故址在江宁,这里是指江宁。江宁的故宫荒芜凋零,而颇有《诗经王风黍离》之感,更加托出萧索之意。本已人在异乡,不胜感叹,更逢秋晚,萧瑟之景更是触动离愁。“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暮雨中寒意袭来,促织声似催人纺纱,诗人不时听到深阁中裁剪之声。此句写暮雨之寒、促织之声,具体写“殊乡秋晚”之景,将上句中的秋意推进一层。诗人深感寒意却听到他人裁减之声,而异乡谁又为我裁衣呢?此处将客居的寂寞凄苦更进一层。美成词落笔多有深意,不直叹客子无衣,而写促织声、裁剪声,其意正在于此。“云窗静掩”,明写云窗难掩上句中寒意和秋声,实则悲秋之意无处不在,难以隔绝。句意连绵,并以“云窗”将视线拉回屋内,拓开下句。“叹重拂罗�P,顿疏花簟。”花簟即夏天的竹席,罗�P是秋冬所用夹褥。撤去凉席,重新将夹褥拂去尘埃垫上。诗人心细如发,极为细微平常的举动都引起诗人的感叹。这句其实有感慨世态炎凉之意,人情的亲近疏远,似乎也如这花簟罗�P一般。此句和上句都是从“生寒”而来,身感寒热,心知冷暖。“尚有��囊,露萤清夜照书卷。”此句典出《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读书。”“尚有”二字有两重意思。其一是席褥置换之时还留下��囊,预示不忘旧情;其二有“幸好还有”��囊和书卷之意,还能在清冷的秋夜中读书,则似乎成诗人莫大的慰籍。夜色中的微光,仿佛是支撑诗人的希望,这是“��囊”、“露萤”之所指。也只有这读书的微光才能支撑得起这如夜的哀愁吧。此句有颇有坚忍之意。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下阙起头,荡开一笔。荆州停留日久,与友人友情深厚,现在想来应在遥遥相望,别情尤深。此句与“疏乡”正应,异乡之叹,最主要只在孤寂,有亲情友情则无谓异乡。“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此句是全诗高潮。诗人心绪难宁,追忆当年临长安渭水,对秋风乱叶,抒怀畅意的倥偬岁月。长安实指汴京。当年清秋之景,现在回想起来,又别是一番滋味。“凭高眺远。”回结上句,西风渭水实为登高远望之怀想。这是遥望汴京回忆当年,抑或是望这不尽的悲秋呢?兼而有之。“正玉液新�N,蟹螯初荐。”�N,滤酒之意。玉液新�N,即美酒新酿。人生不畅意,唯有寄情于杯中之物了。末句“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诚为佳句,已然大醉却难逃愁思笼罩,斜阳余晖渐敛,想要挽回却是无可奈何。明写斜阳已暮,实为慨叹岁月逝去无法淹留。“斜照敛”与首句“绿芜凋尽”暗相呼应,而更有感叹一种人生无奈岁月蹉跎的不尽之愁言于意外,周氏顿郁内敛之风可见一斑。
  这里“渭水西风,长安乱叶”是回忆之境,也是一种混杂着感念与失落情愫的境界,比之“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感受又是不同。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二折节录)
  [普天乐]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核�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普天乐》一调是李隆基决定弃长安西进之时所唱。仓然回望,故园的西风渭河,在落日下更加只显得倍加萧索悲凉。此境反映了李隆基当时离去之时惜别痛切的感受,与前两首别有不同。
  从上面的对照我们也可以看出,唐诗的境界与宋词很有些不一样,即便感伤,也大多或淡然,或磊落,不像后者那样深刻幽微。而元曲则多了一分圆融通透的世俗味,这也是戏曲的表达需要所致。因为表达上的差异,类似的化用其实大多不会与原诗之境相同,但有可能会有近似之处。化用前人诗句,一定要得当。意境相同或者类似就难免会有抄袭的嫌疑。所以化用之境一定要有自己的境界,或另出新意,或青出于蓝,照搬不仅难以达到“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的目的,而且落入俗套,因而被人指摘。这就是老王所说“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的含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人间词话典评》作品相关-《人间词话典评》编辑推荐《人间词话典评》作品相关-《人间词话典评》内容简介《人间词话典评》作品相关-《人间词话典评》关于《人间词话典评》《人间词话典评》作品相关-《人间词话典评》人间词话典评
《人间词话典评》作品相关-《人间词话典评》序《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一《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二《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三
《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四《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五《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六《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七
《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八《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九《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之十《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一
《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二《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三《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四《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五
《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六《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七《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八《人间词话典评》第一部分-《人间词话》十九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