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54节:国宝如何回家(1)
葛剑雄 Ge Jianxiong
4-4国宝如何回家
“国宝回家”是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从媒体上言论和有关报道看,一些人对此还存在不少误解。
什么是流失海外的国宝经常看到某一“国宝”“惊现”海外某地的报道,仔细读后,往往发现只是一般性的中国文物,离“国宝”的标准差得很远。
当然,广义国宝可以泛指一切中国文物,因为它们都是中国文明的构成部分。但具体地评定某一件文物是否够得上“国宝”的资格,就得有一定的标准。国内由国家收藏的文物或新发现的文物,都是经过鉴定,确定过级别的。但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却没有经过这一手续,其中原来就有资料或著录的还好办,如果没有,就只能由个别人说了算。由于受到商业炒作、“爱国”情结、感情因素和资讯不全的影响,往往会将这类文物的价值高估,轻易称为“国宝”。
其实,就文物本身的价值而言,在国内与在海外不应有什么区别,不能因为流失海外就提高了身价,不能将流失海外的文物一概称为“国宝”,也不能因为是被帝国主义抢走的就必定要列为“国宝”。现在,“国宝”一词在国内已经用得有些滥了,希望不要扩大到海外。否则非但不利于真正的国宝回家,还会给奸商骗子以可乘之机,使我国不得不付出成倍的代价。
国宝是如何流入海外的目前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但可以肯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很大,但情况却相当复杂。大致分析,不外乎豪夺巧取和正常流传两类。
豪夺就是外人依仗武力或政治特权从中国强行抢劫,或违反中国法令盗运出境的。如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八国联军从北京、日本侵略军从被占领的中国领土掠夺的文物;西方列强利用政治特权,公然违背中国法令,或者勾结贪官奸商,将中国文物盗运出境。如唐太宗昭陵著名的“六骏”之二,就是在美国人的重金收买下,由奸商岳彬将整块石雕砸成碎块后盗运出去的。
巧取则是利用了中国法制不健全的漏洞或法律的盲区,利用当时国人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和某些人的愚昧无知、贪图小利,或者依仗雄厚的资金,从中国购买,并合法出口。例如,斯坦因等人从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中“买”去了大批珍贵的文书和艺术品,但当时的清朝政府并无保护此类文物的法令,既没有给王道士定罪,也没有采取任何法律措施追回。又如,著名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是他的儿子卖给日本人的,是公开的交易。当时有人想以收购来阻止这批珍本出境,却因财力不足而失败。晚清和民国期间,外国一些机构或个人一直在北京等地大量收购中国古籍,不少珍本秘籍因而流出。但当时政府并未加以限制,那就怪不得别人了。
中国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古代文明、灿烂的民族文化,使中国的文物自古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爱好,其中一部分还是当时的政府和民众主动输出的。例如,自秦汉以来,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无不以获得中国文物为荣,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输入中国的商品和文物,中国历代王朝也通过“赏赐”、互市等办法输出中国商品和文物。当时的一般商品如果能保存到今天,都已是珍贵的文物了。如在日本福冈出土的东汉金影汉倭奴王颖,已被日本奉为“国宝”,如果在中国也应属国宝了,但这完全是正常流入日本的。又如,唐、宋、元、明、清和近代都有大量中国瓷器通过正常的贸易输出,其中的珍品和早期制品今天早已进入国宝之列。近代还有一些外国汉学家或钟爱中国文化的人收罗了大量中国文物,并合法地出口。一些华人移民海外时带走了他们珍爱的文物,在国际交往中一些文物被作为公私礼品赠送给外国人。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文物流传。
并非所有的国宝都应该回家显然,在上面两种类型中,豪夺巧取是违背中国人民意愿的,并且给中国的文物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豪夺是公然抢劫,是战争掠夺罪行,是任何文明社会所不容许的。对这一部分文物,只要证据确凿,就应该理直气壮地索回。一时无法索回,也要持之以恒,争取舆论和道义的支持。对被巧取的,就只能承认现状,至多只是在财力许可而对方又愿意出让时适当购回。更重要的是记取这些惨痛的教训,加强对现有文物的保护,防止出现新的巧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 | 第2节:中国的形成(2) | 第3节:中国的形成(3) | 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 | 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 | 第8节:中国与世界(1) | 第9节:中国与世界(2) | 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 | 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 | 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 | 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 | 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 | 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 | 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 | 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