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和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前6名、获得2级运动员证书者,试点高等学校可在当地本科院校控制分数线以下50分以内择优录取。在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各种正式比赛中获得前8名,全国性体育比赛(包括为参加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举办的全国性选拔赛)中获得前6名,以及获得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证书者,试点高等学校可在当地本科院校控制分数线以下80分以内择优录取。文化考试总成绩在当地本科控制分数线以下200分以内,取得上述名次或证书,并确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考生,可以录取为预备班学员。试点高等学校办预备班须报国家教委批准,招生人数最多不超过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的1%。预备班学员由试点高等学校负责补习文化一年。经学校考试合格者,转入本(专)科学习,不合格者,作退学处理。
5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成立了非行政性的考试管理中心,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事业单位,以学术手段管理考试,承担国家教委委托的各种考试业务。这是我国第一次建立全国性的考试机构。
1987年参加统考的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142.5万人,往届高中毕业生为79.1万人。其中,男生141.4万多人,女生86.1万多人。报考理工农医类(含体育类)的考生149.5万人,报考文史类(含外语和艺术类)的考生77.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收本、专科学生58.7万人,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函授部将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中招收5.2万名学员。
年度人物:丁祖诒
丁祖诒,男,1939年8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教授,现任西安翻译学院院长,董事会董事长,陕西省政协常委。丁祖诒的重要贡献是创建了一所全国规模最大、教育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民办西安翻译学院。
1987年,为了千千万万的高考落榜生,年已48岁的丁祖诒毅然辞去了公办大学的公职,靠着租赁的几件教室和为数不多的积蓄,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社会力量办学的艰难征程。 1987年,中国民办教育领域中未来的"航空母舰"--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正式下海起航了。
丁祖诒认为:高考落榜生犹如烧到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再添上一把柴,他们就可能成为懂专业、有技能的高等技术人才。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条件,一定能够把这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落榜,但心里还燃烧着求知火焰的孩子们培养出来,使他们成为祖国建设的宝贵人才。
经过长时间地思考,丁祖诒提出了"第二希望工程"理念。 这个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如果说救助穷孩子重返校园是"希望工程",那么,帮助高考落榜生走进大学,继续深造,就是第二个希望工程。因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
1987年,丁祖诒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构思已久的办学蓝图付诸实施,变成现实。他要亲手创办一所民办大学,为那些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的落榜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帮助他们早日成为有用之才。
在省高教局和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1987年9月,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批准成立了。
1987年12月5日,是丁祖诒终身难忘的日子。陕西省政府大楼会议厅里,气氛热烈,掌声阵阵,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成立大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陕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李溪溥、副主任李连壁,省政协副主席孙天义,全国政协常委范明等领导同志来了;省、市外办,省、市翻译协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来了;西安地区各大旅行社的老总来了;许多"三资"企业的总裁、经理来了。他们对丁祖诒的办学成就早有耳闻,更为全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外语院校的成立感到由衷地高兴。
在成立大会上,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对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给予了殷切期望和真诚鼓励。陕西省高教局局长张克忍亲自向学院授旗。
作为学院法人代表的丁祖诒,授命担任了学院常务副院长。
年度话语:上海高考"3 1"
1977年恢复高考,我国考试科目的设置分文、理两类,分别考核6-7门,即文科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科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不可否认,这种科目设置办法当时在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及促进中学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