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元史演義   》 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纔罷彈章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別兒怯不花執政,以與脫脫有宿憾,遂一意排擠,屢入內廷,密陳脫脫過失。順帝尚疑信參半,嗣由別兒怯不花,陳請脫脫父馬紮爾臺,佯稱就第養疾,意實結黨營私,暗圖不軌。於是順帝轉疑為信,竟下了一道嚴諭,放逐馬紮爾臺,安置西寧州。馬紮爾臺奉詔欲行,脫脫願隨父同往,即拜疏上陳,力請與俱。得旨準奏,乃整裝出都,時馬紮爾臺已老,狀態竜鐘,起居服食,隨在需人。虧得脫脫隨着,寸步不離,朝視寒,夕問暖,一切供應,俱小心監察,極至膏車秣馬,亦必親自檢點,因此出都以後,沿途奔走,雖未免風雨交侵,獨馬紮爾臺一人,毫不覺苦,竟安安穩穩的到了西寧。書此以見脫脫之孝。
  別兒怯不花聞馬紮爾臺父子,安抵戌地,心中尚是未快,復唆使省臺各員,上書告變,牽及馬紮爾臺。順帝時已着迷,不辨真偽,竟接連下詔,徙馬紮爾臺至西域,地名撤思,乃是一個著名的苦地。馬紮爾臺父子,不敢違旨,又衹好看險起行!到了途中,復接詔召回甘州,免他遠戌。原來別兒怯不花專政後,河决地震的變異,時有所聞;河南、山東,盜賊蔓延;江淮一帶,亦多暴徒,四出劫掠;湖廣又遭傜亂。有幾個剛正不阿的臺官,劾奏宰輔非人,以致調燮失宜,亂端屢見等語,別兒怯不花也覺不安,入朝辭職。有詔令以太師就第,御史大夫亦憐真班趁着這個機會,保奏脫脫父子;略稱馬紮爾臺謙讓可風,脫脫為國宣勞,有功無過,奈何謫戍遠方,迫入險地!於是順帝稍稍覺悟,又有召回甘肅的諭旨。
  孱主寡斷,於此益見。
  馬紮爾臺從中道折回,途次不免受些感冒,及抵甘州,病日加劇,脫脫衣不解帶,服侍了好幾日,畢竟天定勝人,壽難再藉,苟延數夕,竟爾去世。脫脫經此變故,悲憤交集,恨不得將朝右佞臣,一概除滅,抵那老父的生命。暗伏後來報怨事。
  可巧別兒怯不花又遭臺官彈擊,貶戍渤海,得病而死。這也是冥中報應。左丞相鐵木兒塔識,也歿於任中,元廷用了朵兒衹一作多爾濟。為右丞相,太平為左丞相。朵兒衹係元勳木華黎六世孫,即故丞相拜住從弟,初為御史大夫,因鐵木兒塔識病歿,升任左丞相,旋即調任右丞相,性頗寬簡,務存大體。太平本姓賀,名惟一,至正四年,為中書平章政事,六年,超拜御史大夫。元製重蒙輕漢,凡省院臺三署正官,非國姓不得授,惟一援例固辭,順帝不允,特賜國姓,並改名太平。太平與脫脫父子,本來是沒甚友誼,因聞馬紮爾臺身死甘州,不能歸葬,未免存一兔死狐悲的觀念,遂上疏力請,令脫脫奉柩歸都,以全孝道。疏入不報,太平竟入廷面奏道:“脫脫盡忠王室,大義滅親,今父已病歿,不許歸葬,將來忠臣義士,寧不灰心?乞陛下特恩赦還,為善者勸!”順帝躊躇不答,太平又道:“陛下曾亦記及雲州故事麽?”順帝不待說畢,便道:“非卿言,朕幾忘懷。脫脫確係忠臣,卿即傳朕面諭,遣使召歸。”太平叩謝而出。
  看官!這雲州故事,前文未曾敘及,此次突由太平口中說出,轉令閱者無從捉摸,諸君不要性急,待小子補敘出來。藉此一段文字補敘宮闈事實,即是文中銷納處。原來元統三年,順帝後欽察氏答納失裏,因兄弟謀逆,被遷出宮,鴆死民捨。應四十九回。答納失裏無出,越二年,改册皇后弘吉剌氏,名伯顔忽都,係真哥皇后侄孫女,父名孛羅帖木兒,曾封毓德王。後既册立,旋生一子,名真金,二歲而殀。
  先是徽政院使禿滿迭兒,曾進高麗女子奇氏入宮,作為服役。奇氏名完者忽都,秀外慧中,善伺主意,順帝愛她秀媚,又因她善於烹茗,命司飲料,好似一個党家奴。她遂日夕侍側,眉目傳情,引得順帝欲心漸熾,竟與她同入竜床,做一對鸞交鳳友。酒色二字,本係相連,不意司茶女亦邀王眷。事為正宮皇后欽察氏所悉,怒召奇氏,箠辱了好幾次。答納失裏之不得令終,於此事亦有關係。至後被鴆死,順帝已欲立奇氏為繼後。大約是憐她箠辱耳。偏偏大丞相伯顔,硬行諫阻,又是一個奇氏對頭。弄得順帝沒法,衹得改立弘吉剌後。這位弘吉剌後與前後大不相同,性本節儉,量獨寬宏,不願與奇氏爭夕,所以奇氏仍得專寵。時來福湊,又産下一個麟兒,取名愛猷識理達臘,一作阿裕錫哩達喇。益得順帝歡心。那時奇氏因寵生驕,因驕成妒,除皇后弘吉剌氏無所嫌怨,不與計較外,凡內如太後母子,外如權相伯顔,俱視若眼中釘,嘗在順帝前說他短處。後來伯顔被黜,太後母子被逐,雖有種種原因牽涉,然大半由奇氏暗中媒蘖,所以先後發生變端,幾緻出人意外。加罪奇氏,不特補前文所未及,且足發正史所未明。
  奇氏私願既償,遂與嬖臣沙剌班秘密商量,欲乘此升為皇后。不過因皇后待她有恩,恩將仇報,未免心懷不忍,因此不能决議。奇氏還是好良心。沙剌班情急智生,猛記起先代皇后曾有數人,此時援着祖製,奏請一本,何人敢有異言!祖宗貽謀不臧,轉使若輩藉口。當下稟知奇氏,奇氏大喜,便命他即日上奏。果然數語入陳,綸音立下,即命册立奇氏為第二皇后。大禮已成,奇氏居然象服委佗,安居興聖西宮。
  轉眼間,皇子愛猷識理達臘已離懷抱,漸漸的長大起來,順帝愛母及子,輒令皇子隨侍,凡有巡幸,亦令偕行。時脫脫尚秉國鈞,為順帝所親信,所以脫脫入內廷時,順帝曾飭皇子拜他為師,並命他隨時教育。脫脫受命不忘,格外註意,有時皇子出遊脫脫傢,一留數日,稍遇疾病,脫脫即親為煎藥,先嘗後進。
  一日,順帝幸上都,皇子隨行,脫脫亦從駕。道過雲州,猝遇烈風暴雨,山水大至,車馬人畜,多被漂溺,順帝不及提攜皇子,衹顧着自己性命,即登山避水。脫脫見順帝自去,忙涉水至禦輦旁,抱出皇兒,負在背上,跣着足奔上山岡。順帝正係念皇子,在山盼望,但見脫脫負子而來,好似得了活寶貝一般,即趨前抱下皇子,一面慰撫脫脫道:“卿為朕子,勤勞至此,朕必不忘!”未必未必。脫脫當即謝恩,誰知過了一兩年,順帝竟信了讒言,將脫脫父子謫戍,所以太平為之不平,提出雲州故事,教順帝自己反省。順帝被他一說,也自悔食言,遂命脫脫奉父柩還葬。
  脫脫既還京師,葬父畢,拜表謝恩,復得旨命為太子太傅,綜理東宮事宜。脫脫受命後,默念此次起復,定是有人從中調停,不可不密圖酬報。湊巧來了侍御史哈麻,一作哈瑪爾。由脫脫延入,與談年餘闊別情狀,甚是歡洽。看官!你道這哈麻是何等人物?他是寧宗乳母的兒子,父名圖嚕,受封冀國公。哈麻與母弟雪雪,早備宿衛,兩人均得主寵,唯哈麻口材尤捷,益為順帝所褻幸,纍次超擢,得任殿中侍衛史。亡元者哈麻之力,故出名時不嫌求詳。當脫脫為首相時,哈麻日事過從,麯意趨附,至脫脫罷職,隨父出戍,哈麻在順帝前,稍稍替他緩頰。至是與脫脫敘舊,自然把前日營護的功勞,一一說明,且添了許多詭話,說是如何記念,如何排解,小人專會搗鬼。脫脫秉性忠厚,總道他語語是真,非常感激。哈麻說一句,脫脫謝一聲,至哈麻去後,脫脫還稱他是第一個好人。獨太平秉公辦事,把保奏脫脫的事情從未提起,所以脫脫全然不知。
  會太平以哈麻在宮,導帝為非,意欲將他驅逐,商諸御史大夫韓嘉納。嘉納很是贊成,便授意監察御史沃哷海壽,教他彈劾哈麻,歷陳罪狀。第一款,是在禦幄後僭設帳房,犯上不敬。第二款,是出入明宗妃子脫忽思宮闈,越分無禮。還有私受饋遺,妄作威福諸條款,亦列入奏中。尚未拜發,偏已漏泄消息,傳入哈麻耳中,哈麻即至順帝前哭訴,略稱太平、韓嘉納有意構陷,唆使海壽出頭,將臣劾奏,即乞解臣職以謝二人等語。順帝摸不着頭腦,衹說是並無奏章,何必着急,哈麻復稱海壽已繕就奏牘,明日即要進呈。看官!你想臺官的疏奏尚未上陳,那哈麻已先聞知,預為哭訴。若使明白的主子,見哈麻如此狡黠,定要疑他潛布爪牙,暗通聲氣,所以事前偵悉,先使機詐。這種鬼蜮伎倆,一加斥責,便無遁形。怎奈順帝昏饋得很,平時甚寵愛哈麻,擲骰擊毬,聯為狎侶,此次聞他辭職,如何肯依,免不得溫語慰留。
  次日視朝,果然由韓嘉納代呈奏章,內係沃哷海壽署名,劾哈麻數大罪,順帝不待瞧畢,便擲諸案上,悻悻退朝。韓嘉納料知不佳,忙與太平計議。太平到了此時,也不禁氣憤道:“有哈麻,無太平,有太平,無哈麻,明晨當入朝面奏。”
  翌日昧爽,即偕韓嘉納入朝,俟順帝登殿,便直陳哈麻兄弟,盤踞宮禁,權傾內外的罪狀。順帝徐徐答道:“哈麻罪狀,當不至此。”太平道:“歷代以來的姦臣,若非顯行構逆,定是獻媚貢諛,表面上很是愛君,暗地裏都是罔上,齊桓公寵用三竪,終緻亂國,宋徽宗信任六賊,遂以喪身。陛下試藉鑒前車,便可知哈麻兄弟,實兆禍階,理應即日黜逐!”太平有識。順帝默然不答,韓嘉納復出班叩首道:“左相太平的奏請,關係國傢興亡,幸陛下采納施行。”順帝艴然道:“卿何量狹,不肯容這哈麻兄弟!”明是左襢哈麻,偏說的量狹難容,令人一嘆。嘉納復頓首道:“臣非為一身計,實為天下國傢計;似哈麻兄弟欺君誤國,所以請陛下斥逐。陛下果立斥哈麻兄弟,臣亦甘心受罪,以謝哈麻!”嘉納有膽。順帝尚是不悅,太平復啓奏道:“陛下如信用哈麻兄弟,臣願解職歸田!”順帝道:“朕知道了,卿毋多言!”說畢,拂袖還宮。
  是時哈麻已詳聞消息,復至順帝前籲請罷官,惹得順帝厭煩起來,索性一概黜退。當命侍臣擬定兩道詔旨,一道是免哈麻及雪雪官職,出居草地;一道是罷左丞相太平,降為翰林學士承旨,出御史大夫韓嘉納,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謫沃哷海壽為陝西廉訪副使。詔既下,朵兒衹亦不安於位,奏請免官。順帝準奏,遣他出鎮遼陽。仍任脫脫為右丞相,賜上尊名馬,襲衣玉帶,復令他管理端本堂事。端本堂係皇子肄業處,順帝曾命李好文為諭德,歸暘為贊善,教導皇子,開堂授書。
  脫脫既兼握大權,尊榮如舊,聞哈麻兄弟被黜,未免代為扼腕。脫脫丞相,私心萌矣。適哈麻至脫脫處辭行,並訴太平攻訐狀,脫脫勸慰道:“我若在朝,必不使若輩得志!你且出居數日,得有機會可乘,便當代請復官,幸勿過憂!”哈麻歡謝而去。脫脫遂將中書省內屬員,一一稽考,查得參政孔思立等,俱由太平薦拔,竟不問賢否,坐罪黜退,改用烏古孫良楨、龔伯遂、汝中柏等為僚屬。汝中柏係左司郎中,素與太平有隙,至是即入語脫脫,捏稱太平罪惡,並言太平子也先忽都,僭娶宗女,勾結諸王,覬覦要職等情。
  脫脫正私憾太平,遂將汝中柏所言,列入奏稿。正待拜發,適為老母薊國夫人所見,即語脫脫道:“我知太平是好人,你何故謊言誣奏,指善為惡?”脫脫道:“是由郎中汝中柏所言,想係調查確實,不致說謊。”薊國夫人道:“無論是真是假,盡可聽他自由,他與你何嫌何怨,必欲將他加害!”脫脫被母一詰,轉有些囁嚅起來。薊國夫人怒道:“你如不聽吾言,從此休認母了!”脫脫本具孝思,見老母含有怒色,忙跪稱不敢。薊國夫人復取了奏稿,信手撕毀,於是一場彈案,化作冰消。不沒賢母。
  不意太平、嘉納等人,正交晦運,一降一謫,尚似未足,不到半年,又有嚴諭頒下,削沃哷海壽官,流韓嘉納於尼嚕罕,並放太平歸裏。太平即襆被出都,故吏田復,勸他自裁,太平道:“我本無罪,當聽天由命;若無故自盡,轉似畏罪而死,死亦蒙羞。”言已,即躑躅而去,徑歸奉元原籍。韓嘉納秉性剛直,未免叢怨,被戍詔下,又經仇人誣奏贓罪,加杖一百,纔令起行,途中受了無數苦楚,杖瘡復潰爛不堪,竟緻殞命。小子有詩詠道:
  千秋忠骨瘞荒原,地下猶含不白冤,
  休怪盈廷多仗馬,由來亂世莫危言。
  當時廷臣等還疑脫脫主使,其實內中尚有隱情,不得歸咎脫脫。欲知詳細,請閱下回。
  ----------
  元季賢相,莫若脫脫,著書人於脫脫多譽辭,非輕襢脫脫也。自古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脫脫隨父出戍,盡心侍奉,其孝可知;厥後擬劾奏太平等人,卒以老母一言,撤消奏牘,非夙具孝思者其能若是乎?或謂哈麻為佞人之尤,而脫脫信之,汝中柏為讒夫之尤,而脫脫暱之,至若皇子愛猷識理達臘,為奇氏所出,脫脫乃竭力保護,取悅寵妃。是而謂賢,孰非賢臣?不知賢者未嘗無過,觀過益足以知仁。脫脫之信哈麻,暱汝中柏,實為老父被戍而起,父謫遠方,因而病歿,脫脫以為終天之恨,而太平等適當其衝,太平有德於脫脫,脫脫固未之聞也,未聞太平之有德,反疑太平之不仁,於是哈麻之佞,汝中柏之讒,得以乘隙而入。雖曰比之匪人,然略跡原心,尚堪共諒。若謂皇子為寵妃所出,不應視若儲君,似矣;然欽察後無子,弘吉剌後有子而殀,當時順帝膝下,衹有此兒,奉命教養,自應效忠,安能遽論嫡庶乎?故本回所敘,實以脫脫為主,餘人皆賓也,藉賓定主,而他事皆藉此銷納。尤見其天衣無縫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顔異兒得妻
第二回 擁衆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衆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竜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
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
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裏恃力興兵
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徵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
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
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後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顔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賫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厓山功成一統
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緻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徵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