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54节:春回大地话风筝(1)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春回大地话风筝
  久居城里的老北京人,不论穷富,总是一辈子也离不开玩乐。刺骨的风雪严寒迫使他们闷在家里"忍冬儿",一俟迎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便兴高采烈地大放其风筝,以散发一冬蕴蓄的内热并舒展几乎呆了的筋骨。
  中国特有的风筝,古称"纸■",是一种既可作玩具又可供观赏的传统工艺品。但考其源,却与军事有关。据明王三聘《古今年物考·风筝》云:"汉高祖之征陈稀也,韩信谋从中起,故作纸■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遂入宫中,今谓之风筝。"
  其实,"风筝"一词本来就含有声响的意思。据明朝陈沂所撰《询萏绿·风筝》记载:"初,五代汉李业于宫中作纸■,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由此可见,民国期间在北京尚可见闻的"簧鼓风筝",系由五代后汉之竹笛纸■演变而成。
  北京的三四月份,是放风筝的旺季。从杨柳枝头泛出隐隐的绿意到桃花乱落如红雨霏霏的暮春,民间的风筝艺人与四九城的风筝摊,生意格外兴隆,到处可见风筝浮动,随时可闻簧鼓之声。
  素有"藏龙卧虎"之誉的北京城,风筝艺人也层出不穷。善做八卦形风筝的李三爷,以糊猴儿八戒而出名的"猴儿常",因善制苍鹰而誉满京华的四龙,博采众长、誉满全球的"风筝哈",以及只为自娱不图赢利的儒生王振亭(已故戏曲作家景孤血的冰翁),各以其迥异风格独树一帜,为悠久的风筝文化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此外,尚有内务府造办处(清代皇宫内掌管手工作坊的机构)绘制上品风筝的能工巧匠,因在宫中当差而其名不显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第4节:新春话年画第5节:北京人买年货第6节:北京人年关搪账
第7节:门神挂钱窗户花儿第8节:平民之家做年菜第9节:佳肴美酒醉除夕
第10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第11节:迎春福、禄、寿(1)第12节:迎春福、禄、寿(2)
第13节:探亲访友话蒲包第14节:北京人吃饺子第15节:北京"杂拌儿"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第17节:新春逛厂甸(2)第18节:新春逛厂甸(3)
第19节:新春逛厂甸(4)第20节:晚清官场拜年习尚第21节:侗族春节习俗
第22节:春节话青田年糕第23节:漫话"初五开市"第24节:元宵之夜灯如画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