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從諸葛亮到潘金蓮   》 《今古奇觀》中的婚姻試煉(1)      王溢嘉 Wang Yijia

  在《今古奇觀》這部四十捲的民間說部裏,有將近半數屬於“情愛與婚姻”的故事。其中如《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賣油郎獨占花魁》《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王嬌鸞百年長恨》等,都是相當知名,而為戲劇、電影、電視所一再搬演者。
  過去的論者經常衹擇取其中一篇,來探討它所呈現的情愛婚姻或性別角色觀,這種微觀的立場,當然無可厚非,但若想藉此管窺民間百姓在這方面的看法,顯然有着嚴重的缺陷。《今古奇觀》裏的這些故事,單篇來看,固然是篇篇都有丘壑與勝景,但有的“柳暗”,有的“花明”,我們很難斷定何者能代表當時民間的主流觀點。事實上,這些來自民間的故事,除了情節的麯折堪稱“奇觀”外,其樣貌的豐繁,也相當周延地呈現了人類在情愛與婚姻方面“今古”不變的重要議題。
  面對這麽豐富的素材,我們除了分而析之外,更宜合而觀之,像拼圖遊戲般,排比各個丘壑,將它們拼湊成一幅較大的山水,然後拉開距離,放大視野,用心觀賞,那麽對這幅代表民間情愛婚姻與性別角色觀的“山水寫意圖”,我們始較能看清它在深層有着怎樣的“地質結構”,而在表層又是如何地“峰回路轉”與“柳暗花明”。
  這種觀賞方式不僅是宏觀的,而且還是動態的(dynamic),本文準備采取的就是這種方式。
  感官知覺與理性思維間的矛盾
  說到情愛,連最悲觀的哲學家叔本華都不得不承認,它是人間最令人狂喜的一種體驗;至於婚姻,連最反動的左翼精神醫學家列因(R.D.Laing)也不得不承認,它是人類所創建最美好的一種制度。但幾乎所有讓人傳誦不已的情愛與婚姻故事,訴說的都是這兩者間的衝突與摩擦。而它,亦正是《今古奇觀》這類故事所具有的普同結構。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裏的田氏,在丈夫莊子用話試她時,原本矢志節烈,但莊子死後,她在守喪期間即對來訪的楚國王孫産生情愛,主動求婚,將靈堂翻成洞房。為了治王孫之病,劈棺欲取莊子腦髓。從棺中嘆氣而出的莊子,嘲弄田氏對婚姻的誓約,而使田氏羞愧自殺。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裏的窮書生莫稽,入贅乞丐團頭金老大傢,與妻子玉奴原本恩愛,但等他連科及第,登上竜門之後,卻暗悔與乞丐結親為終身之玷,因而在赴任途中將妻子推墜江中,欲另攀高親。
  《王嬌鸞百年長恨》裏的周廷章,與王嬌鸞在後花園邂逅,羅帕為媒,詩歌唱和,日漸情熱,終至登堂入室,誓偕伉儷。但周廷章在返鄉後,竟忘前盟,別娶他人,而使王嬌鸞守望成空,悒鬱自殺。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裏的孫潤,喬裝成姊姊出嫁,劉慧娘則小姑伴嫂嫂同眠,孤男寡女一見鐘情,幹柴烈火,結果搞亂了三對青年男女間的婚約,而使各傢傢長一狀告到官府裏去。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裏的蔣興哥,與妻子三巧兒恩愛異常,因在外經商羈留,獨守空閨的三巧兒竟與人通姦,一件珍珠衫讓蔣興哥識破了妻子的移情別戀,怒火中燒的他回鄉後,即將摯愛的妻子休掉。
  以上所舉,雖非這五個故事的全貌,但我們已可看出,它們的脈絡都是沿着情愛與婚姻衝突及摩擦來發展的。我們也可以說,它們所欲呈現的共同主題是,情愛與婚姻所帶來的試煉。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句老掉牙的成語似乎在告訴我們,情愛與婚姻原本具有極高的“相容性”(compatibility)。但大傢喜歡寫、喜歡聽的卻是這類有着衝突與摩擦而讓有情人不能成為眷屬或眷屬翻作無情人,使情愛與婚姻幾至“不可相容”的故事。
  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呢?極可能是因為這種衝突與摩擦觸及了人類存在的一個本質問題:情愛出乎自然,主要是一種感官知覺體驗;而婚姻則來自文化,有着濃厚的理性思維色彩。就像結構主義之父李維史陀(C.Lévi-Strauss)所言,自然與文化、感官知覺與理性思維之間,在本質上經常有着矛盾、甚至對立的關係。
  如果我們將本文欲討論的感官知覺稱為“情欲”,理性思維稱為“邏輯”的話,那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說,《今古奇觀》的這類故事,在表面上雖是情愛與婚姻間的衝突、摩擦,實質上則是情欲與邏輯間的矛盾、對立。
  在基本的層面上,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跟一個迷人的知識體係,有着同樣的特性與關註。李維史陀曾說,他的“三位情婦”——地質學、精神分析與社會主義——“所探討的乃是同一問題:理性思維與感官知覺之間的關係”。我們也可以說,《今古奇觀》裏的這類故事探討的乃是同一問題:情欲與邏輯間的關係。
  要想以“婚外情”“男尊女卑”等語匯及概念來涵蓋《今古奇觀》裏的這類故事(不衹以上所舉五個,下詳),都會顯得捉襟見肘,或削足適履。唯一能無礙的貫穿它們的似乎衹有“情欲與邏輯之關係”這句話,它也是來自民間、質樸而真切的情愛與婚姻故事最大的關註所在。
  移幹柴近烈火,情欲壓倒邏輯
  存在哲學家卡繆在談到人世的種種衝突與不幸時,曾說:“有些是來自情欲,有些則來自邏輯。”以這句話來解讀《今古奇觀》裏的這些故事,顯得格外貼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自序 古典世界裏的散兵遊勇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1)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2)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3)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4)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1)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2)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3)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4)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1)《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2)《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3)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4)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1)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2)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3)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4)《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1)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2)《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3)《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4)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1)《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2)《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