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疏证   》 第54节:述而篇第七(2)      杨树达 Yang Shuda

  《白虎通?丧服篇》曰:凶服不敢入公门者,明尊朝廷,吉凶不相干。故《周官》曰:“凶服不入公门。”《曲礼》曰:“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廷不言妇女。”《论语》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礼记?檀弓下篇》曰:吊于人,是日不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季氏篇》曰: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树达按:行义以达其道,用之则行也;隐居以求其志,舍之则藏也。
  《孟子?尽心上篇》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唯我与尔有是夫。”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孔子也。
  又《万章下篇》曰: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韩诗外传?卷九》曰:孔子与子贡、子路、颜渊游于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由!尔何如?”对曰:“得白羽如月,赤羽如日,击钟鼓者上闻于天,下槊于地,使将而攻之,惟由为能。”孔子曰:“勇士哉!”“赐!尔何如?”对曰:“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弟兄。”孔子曰:“辩士哉!”“回!尔何如?”颜渊曰:“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器。”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外传?卷七》别一条略同,《说苑?指武篇》 文亦略同,末云,子路举手问曰,愿闻夫子之意。孔子曰,吾所愿者颜氏之计,否愿负衣冠而从颜氏子也。)
  树达按:颜子欲铸库兵为农器而孔子称之,此又孔子尚和平反武力之一事也。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周礼?夏官序官》曰: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尔雅?释训》曰:暴虎,徒搏也。冯河,徒涉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尸子?发蒙篇》曰:孔子曰:临事而惧,希不济。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周礼?秋官》曰: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凡誓,执鞭以趋于前,旦命之。
  树达按:《秋官?序官》,条狼氏是下士,故云执鞭之士。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颜渊篇》曰: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韩诗外传?卷一》曰: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非恶富贵而好贫贱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故厄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说苑?立节篇》同。)
  《盐铁论?贫富篇》曰:孔子云:“富而可求,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君子求义,非苟富也。故刺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
  ○子之所慎:齐、
  《乡党篇》曰: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战、
  本篇曰: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礼记?礼器篇》曰: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疾。
  《乡党篇》曰: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八佾篇》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 言第2节:陈寅恪序第3节:自 序第4节:学而篇第一(1)
第5节:学而篇第一(2)第6节:学而篇第一(3)第7节:学而篇第一(4)第8节:学而篇第一(5)
第9节:学而篇第一(6)第10节:学而篇第一(7)第11节:学而篇第一(8)第12节:学而篇第一(9)
第13节:学而篇第一(10)第14节:为政篇第二(1)第15节:为政篇第二(2)第16节:为政篇第二(3)
第17节:为政篇第二(4)第18节:为政篇第二(5)第19节:为政篇第二(6)第20节:为政篇第二(7)
第21节:为政篇第二(8)第22节:八佾篇第三(1)第23节:八佾篇第三(2)第24节:八佾篇第三(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