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云   》 第51节:新的信念(2)      一行禅师 Thich Nhat Hanh

  大王觉得舒服了一点。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也都被佛陀这番话安定过来。
  当天稍后,佛陀对舍利弗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没有小童父母的批准,不要接纳他们加入僧团。请加进僧规里。" 时间过得很快。佛陀和他的僧团已在释迦国逗留了六个多月。比丘的数目已增加至五百名,而在家众更难计其数。净饭王又再给僧伽一块土地建寺。这就是在城北悉达多太子的故宫以及围绕着那里的敞大园林。舍利弗尊者安排了一众比丘在那里组织僧居。这新建的精舍替释迦国奠下了道场的基础。
  佛陀希望可以赶回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因为他曾这样答应那里的比丘和频婆娑罗王。佛陀离开前,净饭王最后宴请他一次,并希望他能再为一家人和释迦族的成员说法。
  佛陀利用这次开示说教如何在政治上行道。他说大道能光明政界,帮助当政的人带来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他说:"修行大道会令你增长智慧和慈悲,因而使你对民众治理得更好。你全不需要靠暴力,都可以为国家带来和平幸福。你不用对人施行处决、酷刑或囚禁,也不需要充供财物。这并不只是一种理想,而是真正可以实现的。
  "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相。这样的人,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和终止施压。
  "朋友们,政魁和统治者应该做好榜样。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这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服务人群,会比花在无聊的享受上更有意义。一个不做好榜样的领袖,是不会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的。如果你爱惜和尊重你的人民,他们也会爱戴和尊敬你。仁政与严法之治不同。仁政不倚赖惩罚。依照醒觉之道,仁政才可导致真正的幸福快乐。" 净饭王与在座众人都留心地聆听。佛陀的王叔-提婆达多和阿难陀的父亲-斛饭王爷说道:"如你所形容的仁政,固然很美好。但我认为只有你才具备这样的贤德性格来实现此道。你怎不留在迦毗罗卫城来帮助释迦国革新政制,以带给所有人民和平、安稳和快乐呢?" 净饭王补充说:"我已经年老了。假若你真的留下来,我必定立刻让位予你。以你的德行、诚信和才智,我肯定万民都会在你背后支持。我们国家的振兴便指日可待了。"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微笑。慈和地望着老父,他说:"父亲,我已不再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儿子。我现在的家庭就是众生,我的家乡就是大地,而我的岗位就是有赖所有人包容的僧人。我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不是政途。我认为这是我最可以为众生服务之道。" 乔答弥王后和耶输陀罗都知道她们不适宜在这种场合里发表意见,但她们都被佛陀的话感动得涕泪俱下。她们都知道佛陀所说的很对。
  佛陀继续对大王和在座人等宣说五戒,以及怎样把它实行于社会和家庭中。五戒是幸福家庭和平定社会的基石。他把每一戒条详细解释之后,作此结语:"假如你想人民团结,你必先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政界领袖都受持五戒,人民的信任必定增长。具备了这等信任,国家自然事事能成。和平、幸福和社会平等必可保证。创造以觉察为本的生活吧。过去的教理和主义未能建立信任,更没有鼓励人人平等。让醒觉之道供献一条新道路和新信念吧。" 佛陀答应他们这次前往摩揭陀后,一定会在将来的日子再回迦毗罗卫城。大王和众人也为此感到快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1.为步行而行(1)第2节:1.为步行而行(2)第3节:1.为步行而行(3)
第4节:2.牧牛(1)第5节:2.牧牛(2)第6节:3.一大把姑尸草(1)
第7节:3.一大把姑尸草(2)第8节:4.受伤的天鹅(1)第9节:4.受伤的天鹅(2)
第10节:4.受伤的天鹅(3)第11节:5.一碗乳汁第12节:6.蕃樱桃树下(1)
第13节:6.蕃樱桃树下(2)第14节:6.蕃樱桃树下(3)第15节:7.白象之奖
第16节:8.宝石的项链(1)第17节:8.宝石的项链(2)第18节:9.慈悲之路
第19节: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节: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节:11.月下之笛
第22节:12.金蹄(1)第23节:12.金蹄(2)第24节:12.金蹄(3)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