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阳光八万里:2007年最具实力的散文集   》 第54节:我爱老鼠(1)      古清生 Gu Qingsheng

  索性拉了窗帘入睡,然声音越响越近,在拍打玻璃,我有些不能安心了,起身,开灯,拉开窗帘,欲将半开的窗玻璃拉严,忽地一只蝉飞进来,绕着壁灯飞舞。原是一只蝉,为略生虚惊而惭愧,就执了一本书,准备给它一拍。且将拍下时,不由住手,这是一只长得非常精致的蝉,薄翼,偏草色,翼纹清晰,它朝着壁灯一次次起飞。我放下书,轻轻地捉住它的翼,蝉叫了几声,仿佛反抗。我伸左手拉开窗玻璃,将蝉放飞到黑暗中去。
  返身躺到床上,竟不能寐,在神农架森林中的一路奔波,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中,经蝉的一番打搅,便有了久违的失眠。蝉在窗外拍打玻璃,它似乎不甘离去。或在这样浓黑的夜里,它一定要扑向那盏光明的壁灯。我心里有些烦乱,蝉翼的拍打声愈来愈响,如在抖动一张四开的报纸。我再起来,拉开窗,蝉倏地又飞进来,它绕着壁灯飞舞得更加猛,或直接撞在白石灰墙上。我有些怨恨了,然只是刹那间的事,它只是一只小虫嘛,一只在神农架寂寥的夜里来打搅我的小虫,却是一只纯净的小虫,一个小小的生命。
  在神农架,去了除大九湖以外的其他乡,路上遇过许多生命,鸟、松鼠、猕猴、小鸡、狗和小山羊。有趣的是,神农架的狗不惧汽车,每遇汽车,它从容不迫地迈步走到公路边,待车过去,狗就使劲地追赶车,这项活动它们乐此不疲。小陈司机送我去新华,遇到过一群小山羊和一群小鸡,小羊伏在公路中央,车停了一会儿,小羊才懒懒地起身离去,并不看汽车一眼。小鸡的让路敏捷一些,然有一只小鸡却不想立即离去,它高傲如一只小天鹅,待小陈司机将车停下,才去追赶自己的小伙伴。忽然一乐,既然是公路嘛,何以小羊不能打盹,小鸡不能散步呢?
  哦,生命。想到出发前于武昌景天楼听林行政长官王海涛与其阁僚打电话,有“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逝去不能复生”等等,便将此与上述连贯,忽生善念是要到一个情境现场呢。我,一个曾经暴力文化浸淫得久的人,悠游在神农架,忽然面对一只蝉,一个精致的会鸣叫的与夏天记忆相关的小生命,我再次捉起飞入房间的这只蝉,将它放飞。
  ..........................
  我爱老鼠
  鼠类与人类的恩恩怨怨,世世代代相传,这永无止期的敌视前不见始后不见终,我无法抹平双方彼此间心灵的创伤,也无法为鼠类和人类的沟通架起一座种属大桥。我自然知道鼠类有感情,有悲伤与恩怨,有幸福与快乐,有智慧和由此智慧所创建的鼠类生活秩序,也还有它们自己的具有鼠类特征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理念。鼠类,在艰辛的生存历程和伴人如伴虎的惊险情境中,一代代的繁衍着,执著地拓展着它们在地球上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空间。
  鼠是一种进取型的动物,鼠的门牙一年要生长13厘米,所以它要不断地挖洞和啮啃木质物品磨牙,每一只鼠每天要排粪25至125粒,排尿10至20毫升,它们还到处脱毛,这是令人无比厌烦的。老鼠也是耗粮大师,全世界农业收益的20%是供鼠享受了,全世界贮粮总量的5%也给鼠做了口粮。另外,城市中的不明火灾,约有四分之一为鼠咬破电线造成短路所引发。
  不过,这些于人类……吸烟、酗酒、驾飞车、制造武器、相互残杀、缺乏调查研究的主观工程所耗去的生命和物质资源,那就微不足道了。
  鼠类在人类的眼中几乎是最卑贱的一种动物:它们的形象不美,在汉字里,连鼠字也没安个好形,如此贼眉鼠眼,驼背弯腰,北方人叫鼠为耗子,这个“耗”字我也没有看出有什么美学意义的正面效应……鼠是极其丑陋的;鼠的歌喉也十分欠佳,它的“吱吱”的非常独特化的叫声,无须目视其形,耳闻其声便让我联想到它那尖尖嘴和小乌豆式的眼睛;它的尾巴甚至是丑陋到了极点,让人想起满清王爷后脑勺那根稀疏垂危的辫子……鼠的一无是处,偏还加上窃取人类食品为正当生活来源,为打磨牙齿而啮啃人类的木制家具,把人类的墙壁与地面的小洞扩展成无规则的大洞,特别不能让人忍受的还有,它总是把黑豆豉般的大便拉在人类的食品之中,这是最终导致它们面临毁灭性噩运的蠢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节:我心中的梯田第2节:惟有茗者留其名(1)第3节:惟有茗者留其名(2)
第4节:秋椒小烧(1)第5节:秋椒小烧(2)第6节:黪子鱼
第7节:味蕾上的故乡第8节:鱼宜三吃(1)第9节:鱼宜三吃(2)
第10节:我敬爱的番薯第11节:桑椹(1)第12节:桑椹(2)
第13节:燕坐华榭第14节:土鱼的品味报告(1)第15节:土鱼的品味报告(2)
第16节:带着鱼去旅行(1)第17节:带着鱼去旅行(2)第18节:遥远的地衣(1)
第19节:遥远的地衣(2)第20节:遥远的地衣(3)第21节:遥远的地衣(4)
第22节:遥远的地衣(5)第23节:遥远的地衣(6)第24节:年酒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