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病隙碎笔 》
第53节:病隙碎笔6(1)
史铁生 Shi Tiesheng
病隙碎笔6
一
一个人对一个人说(碰巧让我听见):"他们提倡爱,可他们挣的钱可不比谁少。""他们"不知是指谁,我听了心里却忽悠悠地一下子没了着落。我知道这问题我心里一直都有,只是敷衍着,回避着,就像小时候听见死,心里黑洞洞的不敢再想。我不能算是穷人,也没打算把财产都捐献出去,可我像"他们"一样,自以为心存爱愿。也许是要为自己辩护,也许不完全是,觉得这问题是得认真想想了。
这问题的完整表述是这样:对所有提倡爱并自信怀有爱愿的人来说,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比你贫穷,因而生活得比你远为艰难的时候,你的爱愿何以落实?或者说,当他人的贫困与你的相对富足并存之时,你的爱愿是否踏虚蹈空?甚至,你的提倡算不算是一种虚伪?
二
这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不容含糊的问题。但想来,这还会是一个令多数人陷于尴尬的问题。因为你很少可能不是一个相对富足的人,因为贫困之下还有更贫困,更贫困之下还有更更贫困;差别从未在人类历史上消灭过,而且很难想象它终于会消灭。还有一层,贫困的位置其实是谁都不喜欢的,一有机会,这位置很少有人愿意留给自己。这样,依照前述逻辑,还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心怀爱愿呢?还有多少爱愿敢说是脚踏实地呢?甚至,爱愿,还剩下多少脚踏实地的机会呢?然而爱愿是要弘扬与实践的,是要蔚然与恒久的呀。可要是依照前述逻辑,爱愿,或爱的信奉,就只少数人够资格享有它了,而且还是在一个随时希望放弃这资格的时间段里。
三
然而,这种注定是少而临时的资格,这种仅以贫富为甄别的爱愿,还是人类亘古期盼的那种爱愿吗?不错,人应当互爱互助,应当平等,为富不仁是要受到谴责的。但是,当受谴责的是"不仁",而非"为富"呀。请稍微冷静些,想一想被溺爱惯坏的孩子吧--爱愿若仅意味着贫富的扯平,它不会成为游手好闲者的倚赖吗?它不会成为好吃懒做者的温床吗?甚至,它不会娇纵出觊觎他人劳动成果的贼目与偷手吗?
于是乎还有一件事也就明白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爱愿何以越来越稀疏,越狭隘,最后竟弄到荒唐滑稽的地步。比如曾经有过这样的事:公交车上上来一位老人,是否给他让座也要先问问他是贫农还是地主,是工人还是工贼。
四
为贫困者捐资,无疑是爱愿的一种实践,但这就能平定前述那严峻的一问吗?先看看捐资之后怎样了吧。捐资之后,捐资者与受捐者就一样富有了吗?大半不会。大半还会是捐资者比受捐者富有,还会是贫与富并存,贫富之间的差距也不见得就能缩小,因而前述局面并无改观--爱愿依然要面对那严峻的一问,而且依然是不容含糊。除非你捐到一贫如洗。可这样的人有吗?
且慢,这样的人历史中确凿是有几个的!有几位伟人,有几位圣贤,料必也会有几位不为人知的隐者。不过这又怎样呢?事实上他们也只能作为爱愿的引导和爱者的崇尚,不大可能推广。崇尚而不可能推广,这就怪了,这里头有事儿,当然不是咬牙跺脚写血书的事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病隙碎笔1(1) | 第2节:病隙碎笔1(2) | 第3节:病隙碎笔1(3) | 第4节:病隙碎笔1(4) | 第5节:病隙碎笔1(5) | 第6节:病隙碎笔1(6) | 第7节:病隙碎笔1(7) | 第8节:病隙碎笔1(8) | 第9节:病隙碎笔1(9) | 第10节:病隙碎笔1(10) | 第11节:病隙碎笔1(11) | 第12节:病隙碎笔1(12) | 第13节:病隙碎笔1(13) | 第14节:病隙碎笔2(1) | 第15节:病隙碎笔2(2) | 第16节:病隙碎笔2(3) | 第17节:病隙碎笔2(4) | 第18节:病隙碎笔2(5) | 第19节:病隙碎笔2(6) | 第20节:病隙碎笔2(7) | 第21节:病隙碎笔2(8) | 第22节:病隙碎笔2(9) | 第23节:病隙碎笔2(10) | 第24节:病隙碎笔2(1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