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四大名逗 》
第53節:怎一個慘字了得
韓鼕 Han Dong
6、吳用
長的和諸葛亮很像,手中也拿着一朵蒲扇,同時他的聰明伶俐和詭計多端也和諸葛亮很像,這就不由得讓人産生懷疑--是不是拿蒲扇的人都會很有計謀,或者說會不會那蒲扇上面寫着很多計謀,就像我們作弊用的小紙條一樣。吳用是梁山上功夫最淺的一個了,雖然他也有兩條銅鏈子當武器,但基本上銅鏈子衹能用來栓人而不能用來砍人。他屢建奇功,為梁山泊的壯大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這又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這一名人名言。
7、柴進
傢中有錢有勢,頗能仗義疏財,所以在江湖上名聲很大,衆多江湖好漢心目中的偶像除了宋江就是他了。見過大世面"出得廳堂,入得廚房",這方面是比宋江要強了好多,這點從他們舌戰高級妓女李師師就可以看的出來。不過缺點就是不會識人,不會看人下菜碟兒,是以在梁山上的排名比較靠後些。招安之後他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最後無疾而終。
8、史進
按出場順序顯示好漢字幕的話,他是第一個。從他的紋身可以看的出來他是個不良少年,事實正就如此:他從不好好耕田織布,衹知道舞槍弄棒;同時從他的紋身也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很有胸部的人,九條大竜,那得多大一個胸部才能紋得下啊!王進住在他傢的時候教他武功,之後他就去山上找人打架,結識了幾位同樣的不良少年,之後一起上了梁山。徵討方臘的時候戰死。
9、戴宗
流綫型的身體和一雙旱冰鞋成就了他"神行太保"的名號。因為跑的夠快,故在官府中當郵差,兼任送禮人員,卻不想再給領導送禮的途中誤入梁山人開的酒店而被藥了過去,並且脫了他的旱冰鞋。加入梁山之後依舊從事需要跑路的工作,比較正派,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跑的快而吃霸王餐或者招霸王妓。招安之後他脫了鞋去了廟裏面陪堂,再也沒有出來混過。
10、孫二娘
強健的體魄,與溫柔善良一點都不靠邊的秉性使得她成為"母夜叉"孫二娘。一對夫婦衹生一個好並不是我們要在這裏說的,我們要說的是一對夫婦有一個厲害的必定就有一個柔弱的,於是張青的綽號成了"菜園子"。孫二娘本來就是開酒店的,她的人肉包子色香味俱全,成為美食界的一道靚麗風景,上了梁山之後她負責梁山辦事處--西山酒店,負責招待梁山好漢和打探來往消息。後戰死方臘。
11、公孫勝
給水滸增加些許神秘色彩的人物。是我道中之人,被吳用從山上拉了下來加入了黑社會。與高廉一戰打出了威望,打出了名聲,打出了氣概。後與混世魔王、哪吒、大聖三人通過神話故事的方式比試了武功,降服這三人並拉他們一起加入梁山。上得梁山之後排名第四,主要負責梁山的保密工作。招安之後又入了佛教,成為掌握佛、道兩大教知識的跨越式人才。
12、時遷
身形矮小,尖嘴猴腮,走在街上能被公安一眼就看出來是盜賊,但要命的是看出來了但卻抓不住他,一方面是因為他體積小,另一方面因為他能在墻上走路。小到煙灰缸大到公雞他都偷,是個不挑食的賊,因為偷吃祝傢莊的公雞而惹出好大一團麻煩。上了梁山之後發揮個人特長,成就了一番事業。比較不爽的是他是在去方臘的路上病死而不是戰死的。
13、張清
擅長使用彈弓,這與他從小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因為他傢附近的燈籠特別多。本來外號叫做"彈弓手",後因為此名不雅所以改為"沒羽箭"。官府的猛將兄,曾用彈弓射倒好多梁山好漢。不會遊泳的他被吳用用詭計逼入水中,後皈依梁山我佛。本就不善長近戰,更何況選了一桿並不適合自己使用的紅纓槍,結果在危機時刻因為槍插在樹上拔不出來而被敵人砍死,怎一個慘字了得。
14、西門慶
有錢而又好色,更何況長得還不難看。如果生活在現代的話,他的日子可能會好過很多,也不會死於非命,因為基本上傍大款已經被認為是個人能力的表現了。被潘金蓮扔下來的竹竿插到之後看上了潘金蓮,而不巧的是潘金蓮有一個武鬆這樣的小叔子。"寧為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更多關於他的詳細情況請參看綫裝本《金瓶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貂禪惹火挂歷 | 第2節:三國第一人造帥哥方案 | 第3節:讓人噴血的美女圖片 | 第4節:為什麽不把我空運過去 | 第5節:背不住敵人玩陰的 | 第6節:在劉表手下混生活 | 第7節:我要和你離婚 | 第8節:終於成了一代偶像 | 第9節:他現在已經是淫蕩了 | 第10節:不管是誰一律亂棍責打 | 第11節:“十大傑出青年” | 第12節:你幹嗎這樣用刀捅我 | 第13節:就拿梨子扔他 | 第14節:我和你單挑 | 第15節:一派糞發塗墻的景象 | 第16節:三個家庭夢想 | 第17節:2002年的第一場雪 | 第18節:他的媽就是我的媽 | 第19節:鬱悶男人的典範 | 第20節:影響我的美麗心情 | 第21節:初戀情人的名字 | 第22節:吐水吐到現在 | 第23節:鬍子長並不是智慧高 | 第24節:屁股被徹底毀容了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